《投資最重要的事》讀後感

寫在前面,每讀完一本書都會有專屬於這本書的感受,這種感受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淡,甚至消失。即使在不同的時間讀相同的書也會產生不同的感覺,所以愈發覺得當時感觸的珍貴,有被記錄下來的必要。

前前後後小半年的時間讀了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費舍爾的《怎樣選擇成長股》以及霍華德馬克斯的《投資最重要的事》,自覺收益不小。小到做事、投資,大到做人、瞭解世界。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聰明的投資者》全篇都在強調安全邊際。何為安全邊際?無非就是價格低於價值而且越低越好。作為投資聖經,這點是被無數卓越投資者支持並且實踐過的。通篇讀下來該書要求投資者降低收益期望,作為被動型投資者賺取市場的平均收益即可。挑選公司極盡苛刻,寧可錯過,不能選錯。信奉了格雷厄姆的人都被稱為價值投資者,按照這套標準去挑選標的,幾乎已可立於不敗之地,在七虧二平一賺的股市已然可以有一席之地。而《怎樣選擇成長股》通篇強調的是成長,費舍爾認為按照他的標準挑選出的公司可以適當甚至不必太在乎價格進行介入。費舍爾的投資生涯無疑是成功的,他在為數不多的幾個成功投資中賺取了絕大多數的財富。費舍爾強調找出成長行業裡的龍頭公司,耐心持有,直到公司龐大到不再具有可觀的成長性。費舍爾挑選公司的方法對普通人來說具有侷限性,而且一旦犯錯可能會損失巨大,當然成功可以獲得相當大的收益。《投資最重要的事》強調的是風險。霍華德認為沒有任何一種投資方法能夠完全消除風險,做為投資者最先考慮的不應該是收益,而是思考能夠承受多大的風險,在承擔風險的基礎上將收益最大化。他認為買的好比買好的更重要,側面反映出他更傾向於格雷厄姆,認為在熊市中虧得少比在牛市中賺得多更重要;他認為只有具備第二層思維的投資者才能稱為卓越的投資者,即巴菲特的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這真的很難,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必須具備超越常人的市場直覺、絕對理性的頭腦以及特立獨行的性格,當然還需要對人性有深刻的洞見。

於我而言,投資前要嚴格恪守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對所選擇的標的能夠準確瞭解它的價值,明白價格偏離價值的原因;買入後要持續關注公司基本面信息,確認公司的基本面變化情況,同時還要關注市場,瞭解市場風向,時刻思考風險,做好風險規避。最後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保持謙遜、敬畏市場、洞悉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