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田文镜为什么要赶走邬思道,真是付不起幕酬吗?

家庭卫士


因为他不想在晚年时,将一世清廉的名号悔在邬思道的手里,他把一生的亷洁看的比命重要,不想死后被后人唾骂。



隐视句新


《雍正王朝》中,田文镜是个清官,收入不多,而邬思道先生为了脱身退隐,有意激怒田文镜,让他赶自己走。

一、田文镜是个清官,收入还要养活全家、师爷、听差、轿夫等等。

田文镜是河南巡抚,他的收入虽然不少,大概有一万两,但是他所有的办公费用、请师爷的慕酬、听差、仆人、轿夫等几十口人的费用,都是他个人承担,朝廷不给地方官拨这方面的经费的。这些开支非常大,田文镜入不敷出,又要做清官,不刮地皮,不收贿赂,所以钱是不够花的。

二、邬思道有意激怒田文镜,好趁机脱身

邬思道不是一个贪财的人,却有意做出贪得无厌的样子,他一个人就要八千两银子,而其他师爷只有几百两,所以不仅田文镜反感,就连其他师爷也生气。

所以,当邬思道先生有意絮絮叨叨要银子的时候,田文镜忍无可忍,说我请不起你,你走吧。


邬思道趁机脱身,从此归隐。


陈健4396


在《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对于扶保雍正登基,可谓是居功至伟。正是邬思道为雍正积极的出谋划策,让雍正在整个“九子夺嫡”的过程中占尽先进,最终得以在康熙去世后继承皇位。

可在雍正登基之后,两人的关系也迅速变得尴尬起来,于是邬思道用“半隐”的方式,先是投靠在李卫府上,随后又前往了田文镜处。而实际上,这一切都是邬思道的“阴谋”,他借此逐渐弱化雍正对其的控制,并且充分利用田文镜性格上的弱点最终彻底逃离了雍正的视线,实现了“全隐”。


从李卫府上“跳槽”跟了田文镜,邬思道已经在为最终的逃离做起了准备。

“夺嫡之夜”,雍正依靠着康熙的遗诏,以及十三阿哥胤祥及时夺下丰台大营兵权,带兵进宫勤王,算是有惊无险的顺利登上了皇位。

可此时的雍正并没有在皇宫中多待,而是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他已然是对邬思道动了杀心的。一方面,邬思道由于其刑余之人特殊身份,又身患残疾,使其不能为雍正所光明正大的使用,而雍正也断不会让他为其他人所用,以防止其对于自身产生威胁;另一方面,则是邬思道作为雍正的幕僚,十多年来跟随雍正,知道了太多秘密,这对于雍正登基的“合法性”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因而邬思道也断然不会被允许再行走于市井。

只不过,最终的结果是雍正感念邬思道的功劳与旧情并没有下手,邬思道也用“半隐”的方式让雍正暂时性的放心,而这个“半隐”的首选之处便是李卫的府上。

邬思道之所以会选择前往李卫府上“半隐”,无疑也是充分抓住了雍正的内心所想。

其一,知道邬思道并且明白其中利害关系的府外之人,只有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尧以及李卫,而这其中,李卫是对其是绝对的服从,并且对其也不会说谎,这是让雍正所非常放心的。

其二,李卫不识字是众所周知的,邬思道作为他的师爷不仅存在的名正言顺,不别人怀疑,同时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给予李卫以重要帮助,算是雍正对于邬思道的“再利用”。

其三,李卫本就对邬思道敬重有加,这样一来邬思道可保衣食无忧,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雍正对其的愧疚。

然而,正是因为李卫与雍正的关系太近了,又对雍正是言听计从,毫不拒绝,因此只要是身处李伟的府上,邬思道就难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运,从这个角度来说,邬思道必然会想尽方法离开李卫府上。

于是,在山西办差,正处于“骑虎难下”局面的田文镜,让邬思道看到了转机。

由于田文镜办理的事情关系重大,特别是关乎雍正的颜面,李卫必然会开“绿灯”,不会加以阻挠,而田文镜则是迫切的想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同样也非常希望得到帮助与支持。在这样的情况相下,邬思道成功“跳槽”到了田文镜的麾下。

可对于邬思道而言,田文镜只是他逃离之路上的必经“跳板”。

田文镜也是雍正非常信任的宠臣,前往田文镜的府上雍正自然不会反对,特别是雍正非常希望田文镜也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现在又能得到邬思道的帮助,对于雍正来说甚至还会倍感欣慰,对田文镜的未来也更加充满期待。

可田文镜性格上尖酸刻薄,并且是嫉恶如仇,待人也非常的急躁与不友善,很容易就会被激怒。况且田文镜此前与邬思道并不相识,更是不知道邬思道与雍正之间特殊的利害关系,所以也会在处理与邬思道关系的时候无所顾忌。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投靠田文镜,无疑给邬思道最终的逃离创造了非常充分的理由与条件。


一年八千两的幕酬,成为了邬思道最为有力的“武器”。

一年八千两的幕酬,本是邬思道为自己“跳槽”所开出的筹码和条件,但同时这也是邬思道为其最终与田文镜分道扬镳所埋下的深深伏笔。

其实这八千两对于邬思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只要离开了田文镜的府上,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条件,这个钱对于他来说就是后半辈子的养老钱,况且他还带着如月,还要养家,所以这个钱是他一定要想办法拿到的,即便是没有八千两,哪怕只有四千两,也是邬思道一定要带走的。

然而,田文镜是一介清官,不贪污不受贿,靠的就是俸禄以及火耗银子,所以这个数额对于田文镜来说确实有点大,而他当时之所以答应邬思道的条件,无非也是想要尽快将自己从“山西藩库案”的泥潭中抽身出来,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但是从其内心而言,这个钱确实对于他来说压力太大,于是,田文镜也有了反悔的意思。

而这无疑正中了邬思道的下怀。

自从进入田文镜府上后,邬思道可以说是一反常态,不仅是不献一策,同时对田文镜极尽的挖苦讽刺,更令田文镜所不能容忍的是,邬思道将八千两幕酬挂在嘴边,时时刻刻的将此抛出,令田文镜非常的不快。

就这样,对于邬思道忍无可忍的田文镜,最终在一怒之下,将邬思道赶出了府邸,邬思道也就此实现了“全隐”。

可以说,邬思道是充分利用了田文镜现有的经济处境,以及田文镜急躁与刻薄的性格,不断激怒田文镜,最终成功的让田文镜主动将其“赶走”。

而也正是因为“赶人”的事情是田文镜所为,并不是邬思道主动要求的,因而即便是雍正也拿邬思道是无可奈何了。况且,在这之前,邬思道已经用自己的表现向雍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进而最终也让其放心,于是,雍正也就此选择彻底放过了邬思道。


雍亲王府


田文镜调查山西藩库一案时,邬思道替他指点迷津,指出藩库的银子是从富商大户中借来充数,藩库中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存银。邬思道一语道破天机,从而使田文镜拆穿了诺敏欺瞒朝廷的把戏,从此青云直上,官运亨通。邬思道当时在帮田文镜时就提出过条件,如果田文镜出任巡抚,那他一年要领八千两银子的幕酬,田文镜当时为了案子的事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当场表示同意。

那么为什么田文镜后来却出尔反尔,还把邬思道赶走了呢?

情势危急 无暇深思

田文镜答应邬思道的请求时,调查山西藩库一案正在最危急的时刻。他查过藩库,却发现银账相符;他审过知县,却发现毫无漏洞。田文镜并不是奉旨到山西查案的钦差,他是到西北大营传旨,路过山西时见到桥梁路口,到处都在勒派银钱,又听闻百姓口中的议论才觉得其中有诈,当即决定以钦差身份开展调查。这纯粹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因此田文镜在案件调查陷入僵局时,身上背负着极大的压力。

正是这时,李卫和邬思道及时出现,告知可以帮他打赢这场官司,条件是如果他当了一省巡抚,每年需要支付给邬思道八千两银子的幕酬。这就好比一个落水之人突然抓住了一根稻草,田文镜当即不假思索的答应了这个条件。

事到临头 后悔莫及

调查山西藩库时,田文镜只是一个区区六品主事,和正二品的巡抚还有十万八千里之遥。他根本没想到当了巡抚之后的事情,估计只要邬思道当时能帮他把这场官司打赢,哪怕提出一年一万两银子的幕酬,他也会立马表示同意。

然而,真的事到临头的时候,田文镜却感觉自己成了冤大头。升任河南巡抚后,田文镜又请了四位绍兴师爷,两位管钱粮的称为钱粮师爷,两个管刑名的称为刑名师爷,他们四位无一例外,幕酬全都是每年三百两。唯独只有这个邬先生,平日里也不见他干活,幕酬却是每年八千两。田文镜每次见到他,都对之前许下的这个承诺后悔不迭。

德不配位 放言驱逐

假如邬思道恪守本分,谨遵礼数,忠于职守的话,即使田文镜觉得自己当了冤大头,但或许不会赶他离开幕府。可邬思道不仅不怎么干活,而且出言无状,狂放不羁,动不动就找田文镜索要幕酬。田文镜是一介清官,虽说雍正在推行火耗归公后,巡抚每年大概有一万多两的养廉银子,但幕府里人多事杂,根本养不起每年八千两幕酬的师爷。

最令他感到恼火的是,邬思道仗着李卫的面子和帮自己打赢了山西藩库案的功劳,在他面前没大没小,甚至于出言无状,放声大笑,这让贵为巡抚之尊的田文镜忍无可忍,宁愿冒得罪李卫的风险,也要把这尊大佛请走。

于是在邬思道又一次高声狂笑之时,田文镜心中积蓄已久的怨气突然爆发:“你狂什么?你以为你是李卫介绍的,我就不敢开销你。李卫是江苏巡抚,我是河南巡抚,我不受他的统属。”

田文镜提出如果邬思道能够事上以礼,和其他几位先生一样,每年三百两银子的幕酬分文不少,每年八千两的幕酬自己实在付不起。结果邬思道早就打听清楚昨天府里还进了一注火耗银子,还出言讥讽田文镜:“没有这么大的塘,就不要养这么多的鱼嘛!”

田文镜被气疯了,接口说道:“罢了,你这条鱼太大我养不活了!”命随从带着邬思道到账房支四千两银子,然后打发他走人。

平心而论,田文镜对当初许下的承诺出尔反尔,确实有失厚道。可他当时是病急乱投医,没有仔细推敲便随口答应了这个苛刻条件,以至于最后出尽洋相,信誉受损。

结语

在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能轻易许下承诺,否则一旦践行不了,则可能让自己苦不堪言。正如一句歌词所唱的那样“不要轻易说爱,许下的承诺,是欠下的债”。不仅是爱的承诺不能轻许,在许任何承诺之前都应该慎重考虑,仔细推敲,确定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并且能够如约践行时才能做出决定。


历史茶坊


《雍正王朝》中田文镜将邬思道赶走确有其事,但是并不是田文镜付不起钱,其实是田文镜对于邬思道只拿钱不干活“消极怠工”的一种不满意的表现。

你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我就拖欠着不给你“工钱”。这应该是是田文镜的真实的想法。

田文镜其实根本没有想着把邬思道赶走,即使他不知道邬思道和雍正的关系,但是邬思道毕竟是李卫介绍来的,况且当初也确实帮助田文镜度过了难关,如果不是邬思道在田文镜正在为修筑河堤发愁的时候来“逼债”,田文镜万万不会将邬思道赶走。

邬思道迫不及待的激怒田文镜,“被”田文镜“赶走”其实是因为他得到消息,雍正马上就要来田文镜这里,而且雍正正在面临着实施新政的困难时期,如果再次和雍正发生交集,那么他好不容易才得到的自由将不复存在。

邬思道当初辅助雍正登上皇位,为了能够全身而退,给雍正提出了“半隐”的方法,一方面获得部分的自由,一方面又在雍正的掌握之中,如此才让雍正放下“杀心”,留自己一条生路。

但是邬思道的“半隐”之策其实只是权宜之计,他真正的目的是“全隐”,获得真正的自由。

邬思道首先来到李卫的身边,因为李卫是雍正最信任的人,跟在李卫身边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一直跟在李卫身边却不能实现自由,所以邬思道在李卫的帮助下运作到了田文镜身边,田文镜不认识邬思道,所以邬思道拿着每年八千两的工资却“消极怠工”,逐渐的让田文镜产生了不满的情绪,早晚会把邬思道赶走。

人算不如天算,在邬思道还没有达到目的之时,雍正却要来到,邬思道知道一旦和雍正见面,前面的一切努力都会白费。

所以邬思道才跑到田文镜跟前“逼债”,激化矛盾,顺利的实现了“被”田文镜逼走的事实,让雍正都无话可说,实现真正的自由。


逝去即历史


《雍正王朝》中,雍正继位后,邬思道作为雍正第一谋士,继位的绝对功臣,并没有留下了辅助雍正,而是以半隐的方式,来到了雍正心腹田文静府中做幕僚。邬思道此举的目的,一是向雍正表明自己仍在雍正掌控之中,二是让雍正相信自己仍在为雍正效力。

不过,邬思道在田文静府中的幕酬很高:每年八千俩银子。众所周知,田文静是一个清官,且对腐败深恶痛绝,他每年收入也就一百多俩银子,并不算高。因此,田文静还真付不出邬思道的八千俩幕酬。不过,电视剧中的邬思道的离开,其实并不是田文静赶走的,而是他自己想走,因此借着幕酬一事激怒田文静,逼着田文静赶自己走。田文静虽然最后还是付了邬思道的幕酬,这次是他违规了,违规一次可以,总违规可不行。

邬思道此举聪明的很:现在不是我要摆脱你的控制,是你的人要赶我走呀!


孤舟钓江雪


邬思道是李卫推荐过来的,碍于面子田文镜收下了,可是高昂的薪金对于清廉的田文镜的确有些负担不起。

再则田文镜有眼不识金镶玉,把邬思道当做靠关系上位的一般师爷,最后轻易被激怒给邬思道急流勇退助了一把力。

犹记得邬思道在听了田文镜让他另谋高就的话之后,丝毫没做停留,果然刚刚离开皇上就到了。

论智谋,十个田文镜也不抵半个邬思道。


吾楹


邬思道是自己想走,才走的。以田文镜的智商,真没实力“赶走”邬思道!解说这个问题之时,也要说一个问题:向雍正告密的人是谁?是谁向雍正透露了邬思道要去田文镜哪里?

邬思道想离开田文镜,这是早有预谋的,这也是他离开雍正监视的最后一步。

邬思道如果是为了钱,或者为了富贵的生活,他留在李卫哪里就行了。李卫和翠儿都很尊敬他,李卫又不死板,肯定会让邬思道后半生过得很富足。而且,李卫又会偏向于保全他,可以说是邬思道的理想归宿。

例如:邬思道想去田文镜哪里的事,李卫没经过雍正同意,就先带着邬思道去见了田文镜。李卫肯定是想找个机会,再慢慢跟雍正说。当雍正当面问李卫时,李卫才赶紧圆场,说是在入京的半道上办的事,没来得及说。而且,这只是一个“玩笑”。

这件事反映两个问题:第一,李卫对邬思道言听计从,非常尊敬和信任邬思道。第二,雍正在李卫和邬思道身边放着眼线!之前,我以为是邬思道身边那个“如月”,可是,邬思道从田文镜哪里离开的时候,带走了如月。所以,如月不是眼线。这个眼线可能是李卫身边的人。也是因此,李卫面对雍正的“质问”,惊出一身冷汗。既然李卫自己身边也不是铁板一块,雍正又同意让邬思道去田文镜哪里,李卫也就真的送邬思道去找田文镜了。

李卫哪里也不是铁板一块!这点邬思道早就知道,李卫刚刚知道。所以,真正的归隐,才能获得最后的安逸。邬思道必须彻底断绝和雍正联系。但是,他不能连累李卫这个忠心耿耿的奴才,他需要一个逃跑的“跳板”。

邬思道不爱财,也就不需要计较钱财问题。他去田文镜哪里,就是为了逃跑。

田文镜什么人,邬思道早就知道的。刻薄,寡恩,尖酸,实在是不好相处。雍正潜邸那些得力干将,只要雍正和老十三见过的,他邬思道也都认识。可是,偏偏这个田文镜,邬思道不仅见都不想见,更别说帮他出谋划策了。邬思道跟他,真是两种人。

这次去田文镜哪里,也是想找个合适地方出逃。田文镜跟邬思道没私交,雍正不会为难他。而且,田文镜不好相处,爱耍官威,对下属经常高声斥责。邬思道只要稍微“懒”点,找个由头,就会点着田文镜的怒火。然后,两人就一拍两散了。

结果也确实如此。河南土皇帝田文镜一言不合,把讨债的农民工邬思道赶走了。这可是田文镜第2次拖欠工资了,已经拖欠了4000两了。而且,邬思道也打听好田文镜有钱(有笔火耗银子到账)才来找他的。田文镜被邬思道怼的哑口无言,把拖欠的工资给结算了,一生气就把邬思道赶走了。

之前我在别的文章中也分析过,田文镜从布政使升任河南巡抚,一年只火耗银子就多拿10000两银子!这笔钱,完全够支付邬思道的8000两幕酬。只是,田文镜太贪心,不想继续兑现“分红”诺言。

邬思道走的时候说的很明白,你要是真没钱,我一个大字不要都行!但是,田文镜真就是过河拆桥,真觉得用邬思道不值这个价,(别的师爷一年才300两银子),所以他也不好好跟邬思道谈。

邬思道摆平田文镜,赶紧带着如月走了,生怕晚了就来不及了。可见,真是邬思道自己想走了。因为雍正要来了!雍正对于如何处理年羹尧的问题,需要找邬思道参谋一下。邬思道碍于秋月的感情,不想掺和这件事。所以,邬思道必须要赶紧走。

雍正没见到邬思道,就直接去找李卫了。李卫支持雍正处理年羹尧,又遇上年羹尧杀孙嘉诚,雍正就顺势下决心把年羹尧拿下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在《雍正王朝》里,邬先生其实代表了雍正的黑暗面。邬思道之智比肩诸葛亮。邬先生对朝局对康熙的心思,都看的是清清楚楚。替四爷参谋是步步精准,箭无虚发。

劝谏四爷拒接刑部大案,上书举荐废太子复出,派年羹尧去江夏镇抓任伯安弄百官行述,以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爷,保驾四爷登基成为雍正皇帝,立下汗马功劳。

雍正登基后,邬思道选择了隐退,不贪恋权力和荣华富贵。他知道四爷会杀掉一批办秘密差使的人。飞鸟尽,良弓藏。劝十三爷也要谨慎小心,辞掉铁帽子王的封赏。

邬先生不仅了解康熙,了解雍正,年羹尧,也自然十分了解田文镜。田文镜也是个清官,替雍正推行新政,遇到阻力。邬先生给田文镜开出了8000两银子的工资,田文镜府上的大头基本都被邬先生拿去了。这得田文镜做数十年的官才能赚到这么多工资。

田文镜是真的清廉没有太多钱,厌恶邬先生贪婪,他也不清楚邬先生的才能。想赶邬先生走。后来年羹尧催逼军需粮草,邬先生是派上了大用场。欢迎大家关注小谜影评,小迷影评对《雍正王朝》一集一集进行了精解。帮大家梳理剧情和隐含的内容,解读处事竞争取胜的智慧。


小谜影评


这个分2个方面来看吧。


从田文镜角度:

1.他是真的付不出幕酬了,因为他不贪,为官清廉,而且当时火耗归公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成效也还没有见成效,府库收入不多,而邬思道一年的幕酬就要8000两白银,实在是给不起

2.田文镜对读书人很差,对邬思道很好,这是迫于邬思道是雍正潜邸时的谋士,这样的矛盾存在,让他实现政治抱负有了牵绊和顾虑


从邬思道角度:

1.这人是鬼才,他对政局和朝廷洞若观火,知道雍正不久要来河南,用激将法激怒了田文镜,然后带着小姑娘赶紧跑路,以求生存

2.他也猜到了田文镜的心思,不想成为田文镜的绊脚石


综上,他们2个人是各怀心思,虽有不舍,但也是无奈之举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