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四川的7位名相,看看有你熟悉的吗?

作为一个四川人,我深深的为自己活在这片土地而感到骄傲。

作为一个仁寿人,小时候经常听父辈谈及虞允文的故事,他是我们仁寿人的骄傲。中学时期,有幸参观了虞允文的纪念馆,其实也不算他的纪念馆,那是所有仁寿名人的纪念馆,可能称之为“仁寿名人馆”比较合适。小时候,单纯的被名人带给家乡人民的荣誉感深深震撼,在心中觉得自己也有责任给家乡的荣誉历史添上一笔,但长大后才知道,温饱才是自己的最大目标

宋朝时期,四川的7位名相,看看有你熟悉的吗?

四川历史上的名人很多,与四川有交集的名人更是不胜枚举。武则天、刘邦、刘备、李白、杜甫、陈毅、刘伯承等,数千年的华夏历史中,这些人的人生历史都与四川这方水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今天就以虞允文为切入点,为大家总结宋朝历史上的7位四川籍宰相。

第一位,虞允文

1110年生,四川眉山仁寿人,父亲为南宋民臣,唐朝虞世南。1154年,考中进士入朝为官,1161年,指挥三军大败金兵,升任川陕宣谕使。1167年,出任四川宣抚使、知枢密院事。1169年,拜为相。1174年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虞允文身貌出众,行事光明磊落,敢为人先,擅用奇兵,“妙算之策”为南宋第一。

宋朝时期,四川的7位名相,看看有你熟悉的吗?

第二位,陈尧佐

963年生,四川阆中人,北宋宰相、著名水力学家、书法家。988年,陈尧佐考中进士,担任中牟县县尉。咸平年间,升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四年后,八十二岁的陈尧佐去世,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

陈尧佐在水利上最大的贡献便是钱塘江防潮,提出 “下薪实土法”堵住黄河缺口,发明了“木尤杀水法”,造福广大人民。其书法被后世称为“堆墨书”。

第三位,王珪

1019年生,成都华阳人,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幼年时随父亲迁往安徽潜山县,1042年考中进士,担任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职。宋哲宗即位,王珪被任命岐国公。在该职上去世,享年六十七。

其在文学上具有较高的造诣,朝廷的典册多出自其手,但大多已经流失,仅剩《四库全书》中的《华阳集》四十卷。

宋朝时期,四川的7位名相,看看有你熟悉的吗?

第四位,谢方叔

1201年出生,四川理县人。他是在南宋王朝摇摇欲坠之时,临危受命走上历史舞台。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考中进士,为官时,论述忠奸之别,主张限田法。后因主张消极防御蒙古而与南宋名将余玠意见不合,1255年,遭宦官卢允升排挤被罢相。宋度宗即位后欲复用谢方叔,但被丞相贾似道排挤而不了了之。1272年,72岁的谢方叔去世,

第五位,张浚

1097年生,四川绵竹人,张良之后,抗金名将、南宋名相。1118年,张浚考中进士,1130年,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训练新兵,巩固川陕防务,百姓安宁。后部署沿江、两淮防务,主张北伐。秦桧当权时,遭受排挤,被罢官十年。在金兵南下时,张浚重获重用,但遭受主和派排挤,心中抱负难以施展。1164年,张俊病逝,累赠太师,谥号"忠献"。

宋朝时期,四川的7位名相,看看有你熟悉的吗?

第六位,张商英

1043年生,四川新津人,宋徽宗朝官至右相。1065年考中进士, 历任通川县主簿、开封府推官、江淮发运使、河北路都转运使。崇宁年间,官至翰林学士,拜尚书右丞。

宣和三年,七十九岁的张商英去世,赠少保。

第七位,赵雄

1128年生,四川资中县人,宋孝宗右丞相,宋光宗时,封卫国公。

赵雄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163年在成都乡试中考中第一名,拜在丞相虞允文门下。他对南宋对金称臣的做法非常愤慨,以翰林学士多次前往金国,唇枪舌战,与金世宗据理抗争,虽屡屡碰壁,但仍不忘国耻。1180年,因上书解散宗庙、岳祠 800冗员而与枢密使王淮意见相左,遭到宋孝宗冷落,被罢相。改任知江陵府,在位期间,修建江陵城防21公里,使百姓免于忧患。1194年,67岁的赵雄去世。

他一生爆发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决抵御外辱的主张,受到世人敬仰

宋朝时期,四川的7位名相,看看有你熟悉的吗?

你的家乡,还有这些人的记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