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微生態調節治療理念兩次成功緩解頑固類風溼關節炎一例

病歷簡介

XXX 性別: 女 年齡:35歲

病史:2014年出現多關節腫痛,累及雙手近端關節、掌指關節、雙腕關節、顳頜關節、雙肩關節、雙膝關節、雙踝關節、雙足趾關節,化驗ANA:1:1280H、抗角蛋白抗體1:40,抗核周因子1:40、類風溼因子80IU/ml、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1000U/ml、抗環瓜氨酸肽抗體1600RU/ml,查唇腺活檢陽性。

診斷:類風溼關節炎 繼發性乾燥綜合症

2014年至2016年5月期間,規律免疫抑制治療為主,病情有所好轉,但B細胞明顯降低。

2016年6月開始加免疫調節治療,停用甲氨蝶呤、環磷酰胺後B細胞有所上升。

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由於備孕、懷孕和哺乳沒有正規治療,病情有所反覆。

2018年10月至2109年四月開始腸道免疫微生態調節治療,病情穩定。

2019年4月至2019年11月院外又開始規律免疫抑制治療,期間病情反覆,B細胞再度降低。

2019年11月29日至又回到我院今開始免疫腸道微生態治療,病情緩解,B細胞上升,接近正常。

免疫微生態調節治療理念兩次成功緩解頑固類風溼關節炎一例


免疫微生態調節治療理念兩次成功緩解頑固類風溼關節炎一例


免疫微生態調節治療理念兩次成功緩解頑固類風溼關節炎一例


免疫微生態調節治療理念兩次成功緩解頑固類風溼關節炎一例


免疫微生態調節治療理念兩次成功緩解頑固類風溼關節炎一例


免疫微生態調節治療理念兩次成功緩解頑固類風溼關節炎一例


免疫微生態調節治療理念兩次成功緩解頑固類風溼關節炎一例


免疫微生態調節治療理念兩次成功緩解頑固類風溼關節炎一例


免疫微生態調節治療理念兩次成功緩解頑固類風溼關節炎一例

小結

1、診斷為類風溼關節炎 繼發性乾燥綜合症,初始給予甲氨蝶呤片、環磷酰胺、羥氯喹、沙利度胺等傳統DMARDS治療後,疾病並沒有達到完全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Th17細胞反覆升高,而且B淋巴細胞處於較低水平,存在感染的風險。

2、改用免疫調節治療後,病情達到了臨床緩解,B淋巴細胞有一定的升高,但不穩定,Th17恢復到正常,Treg基本正常。2017年4月到2018年11月因備孕、懷孕和哺乳沒有正規治療,病情有所反覆。

3、2018年11月查甲烷氫呼氣試驗陽性,開始腸道免疫微生態治療,加用酪酸梭菌活菌膠囊、活菌王、丙戊酸鈉調節腸道菌群治療, B淋巴細胞升高到106個/ul,病情緩解,穩定。治療期間若不控制飲食,甲烷氫試驗“加重” ,基本控制飲食,甲烷氫試驗“好轉”,最近飲食控制仍不好,甲烷氫試驗仍為陽性。

4. 2019-04-23就診於外院,給予免疫抑制治療,病情加重,多關節疼痛反覆,且T淋巴細胞、 B淋巴細胞、NK細胞、Treg細胞均處於較低水平。

5.2019年12月再次回到我院進行腸道微生態調節治療,T淋巴細胞、 B淋巴細胞、NK細胞、Treg細胞均升高,病情再度緩解。

6.通過調節免疫及腸道腸道菌群聯合治療期間,細胞因子全面下降,近期未再複查細胞因子,應當進一步觀察。

總之,這例患者告訴我們,先後兩次應用免疫抑制劑效果不好,同時可以使B細胞減少,增加了感染的機會。相反,應用免疫微生態調節理念病情控制較好,如果能夠進一步控制飲食,使甲烷氫陰性,可能治療效果更好,同時B細胞基本恢復正常,減少了機體對正常免疫的干擾,減少感染的機會。

這一例非常有教育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