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滑膜炎”,“骨質增生”,還是“關節炎”?

經常會遇到有人發現自己“關節疼、腫”,到醫院拍片,診斷為“滑膜炎”(圖1 a,b)、“骨質增生”(圖1 c,d,e),還有診斷為“關節炎”的(圖1 d,e)。那到底是那種病?我們對這幾種病名分別瞭解一下。一、滑膜炎

關節腫脹、疼痛、行走困難。到醫院一拍片子,關節骨質“未見明顯異常”,常被診斷為“滑膜炎”。

滑膜為什麼發炎了?有很多原因。病菌感染關節可以引起“感染性滑膜炎”。這種病現在少見,一般多見於抵抗力低的小孩。受累關節表面發紅、腫脹、發熱、疼痛。患者血象高(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高)。感染性滑膜炎可以通過查血,抽取關節液做病菌培養確診。治療一般採取限制疼痛關節活動,靜脈輸注抗生素的方法。

還有一類不是由病菌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滑膜炎”,包括“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以及“痛風性關節炎”等疾病。這類無菌性炎症造成的滑膜炎也存在受累關節腫脹、疼痛,但受累關節一般熱度不高,輕度發紅或不發紅。查血象一般不高,但會有血沉(ESR)和C反應蛋白(CRP)增高;進一步的抗“O”(ASO),類風溼因子(RHF),抗CCP(環瓜氨酸肽)抗體、HLA-B27抗體,血、尿尿酸檢查會揭示出這類無菌性滑膜炎的確切病因。

還有一類“滑膜炎”,是由於反覆、大量活動引起的關節損傷、發炎。患者就診之前有各種各樣造成關節損傷的原因。常見的有:長距離騎自行車,爬山,旅遊,學生體育考試前準備,過度鍛鍊,走長路;以及因為年齡增大而發生的關節面磨損(退行性骨關節炎)(圖2)。磨損的關節碎屑刺激滑膜產生“滑膜炎”(圖3)。

到底是“滑膜炎”,“骨質增生”,還是“關節炎”?


圖2. 過度活動造成關節面磨損(a.示意圖;b.關節鏡下所見:關節軟骨缺損,軟骨下骨暴露;c.磁共振顯示關節面軟骨缺損)。

到底是“滑膜炎”,“骨質增生”,還是“關節炎”?

圖3.(骨)關節炎的發病機理。過度活動、退變導致關節面軟骨損傷,產生碎屑;碎屑刺激關節腔滑膜導致“滑膜炎”。

從上可見,早期的(骨)關節炎就是滑膜炎。因為在常規X線片上無法觀察到明顯的關節周圍骨質增生(即骨贅形成),或關節間隙變窄(圖1c,1d,1e),因此被稱之為“滑膜炎”。

這種“滑膜炎”常由過度活動或年齡增大關節退變引起,因此首要的預防與治療方式就是“適當、適量活動”。

滑膜炎急性發作期要限制活動,減少活動量,有條件時在家休息。

採取理療,熱敷,外敷膏藥—氟比洛芬巴布膏等膏藥,以及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塞來昔布,依託考昔,等)來減輕炎症症狀。

可以佩戴支具(護膝、護踝)限制患有滑膜炎的關節的活動,但每天得鬆開支具充分活動開關節數次以避免關節僵硬。

滑膜炎減退期,逐漸加強患有滑膜炎關節的活動量。

為增強關節骨質,可以服用骨化三醇(羅蓋全,等),或維生素D複合鈣劑(鈣爾奇D600,迪巧鈣,等)。

到底是“滑膜炎”,“骨質增生”,還是“關節炎”?


關節磨損了,怎麼辦?

第一得“省著用”,即“適當、適量活動”。年紀大的人鍛鍊對增強心、肺功能,降低血糖、血脂好,但費關節。適當的活動包括慢跑、低強度的游泳、健體操以及“廣場舞”(J),嚴禁爬山、爬樓梯或遠距離穿越。適量即出汗就可以停止,半小時就夠了。這樣既可以發揮鍛鍊的好處,又可以避免傷關節。

配帶護具(護膝或護踝),可以起到保暖和體外韌帶裝置的保護作用。

可以補充活性維生素D製劑(骨化三醇,羅蓋全,等)和維生素D複合鈣劑(鈣爾奇D600,迪巧鈣,等)以增強軟骨下骨質,保護關節面。

服用硫酸氨基葡萄糖(伊索佳,等)(相當於“吃啥補啥”),或關節內注射透明質酸鈉(玻璃酸鈉,阿爾治,施沛特,等)(相當於給關節內“搞油”),以增加關節軟骨修復的營養來源。

疼痛時理療,外敷膏藥—氟比洛芬巴布膏等膏藥,以及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塞來昔布,依託考昔,等)和活血化瘀中成藥(筋骨痛消丸、獨一味膠囊、複方三七片,等)來減輕症狀。

對於關節內軟骨剝脫形成遊離體,以及半月板撕裂產生卡壓、交鎖症狀的患者可以考慮膝關節鏡清理。

對於晚上疼痛,難以入睡;以及因為關節疼痛無法出門,生活質量極差的骨關節炎患者(圖1e)可以考慮關節置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