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朱元璋为何喜欢“重典治国”?

明初所谓“重典治国”, 其实就是重刑治国, 其重点在于重典治

“吏”。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得来不易的大明江山,实施“重典治国”, 先后颁行《大明律》《明大诰》等法律,特别是针对贪官污吏的刑罚更为严苛。今天我们就来针对朱元璋“重典治国”特别是“重典治吏”的法律思想及其法律实践认真加以研究和分析。

浅析朱元璋为何喜欢“重典治国”?

“重典治国”思想产生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严刑重罚”,在我国早期社会中, 与“法”有关的就是“刑”, “刑”的最初的用途就是通过血腥的屠杀来镇压, 即所谓“大刑用甲兵, 其次用斧钺, 中刑用刀锯”。 在早期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多都通过“刑法”来控制。而之所以偏重于“刑法”, 是因为刑这东西具有令人害怕的威力。因为:“刑重者, 民不敢犯。” 因为重刑让老百姓不敢去触发法律,从而达到没有或很少有人犯罪的目的,所以社会才能平稳和谐的发展。

就是因为这样, 古代许多统治者都对“严刑峻法”推崇备至, 竭力主张“治国刑多而赏少”, “王者刑九而赏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对严刑重罚推崇备至的要数商鞅了,由于商鞅实行严刑峻法,导致秦国国力大幅提升,逐渐强于其他六国。朱元璋

“重典治国”思想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法家“重刑”论思想的影响。

浅析朱元璋为何喜欢“重典治国”?

大明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因为战乱,整个国家民生凋敝, 百废待兴。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许多棘手严重的问题都在威胁这个刚刚建立的新兴帝国。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新老地主拼命追求土地、财富, 并用隐瞒土地、人口等办法逃漏赋税徭役, 把负担转嫁给农民。朱元璋本身也是农民出生,深知百姓疾苦,在朱元璋建立政权后,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他一方面打击地主豪强,另一方他也注意维护地方比较有声望的地主,依靠他们征收地方赋税,同时还把许多地主子弟征调为禁卫军,通过让地主子弟们建功立业,来笼络地主阶级,让他们死心塌地的为新兴政权效力。但事情并没有像朱元璋期待的那样发展。不少有声望的地主当权后,利用手中的权势,继续掠夺百姓。

其次是之前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元勋依仗权势,违法乱纪,贪污腐化,使刚刚稳定的政权又出现小股农民起义。这让刚刚坐上皇帝宝位的朱元璋想到自己小时候,也是因为官府贪腐激起民变,最后导致元朝的灭亡。自己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不仅面对内忧,还有外患。因为当时的北元虽然政权覆灭了,但他的残余势力经常骚扰大明边境,东南沿海的倭寇也经常骚扰沿海地区。面对这样的处境,朱元璋采取了

“治乱世用重典”的治国方针,他想用严酷的刑罚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浅析朱元璋为何喜欢“重典治国”?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而且是一个并不是老实的农民,虽然他靠着乱世建立了大明王朝,但他骨子里的小农意识还是根深蒂固。他总是喜欢用猜疑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下属,他气量狭窄, 疑心重重, 刚愎自用, 性格暴戾。

朱元璋深知自己是如何发展起来,他本是一个小混混,通过当时的民间组织也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所熟知的明教发展起来的。当他当上皇帝后,立马下令严格禁止一切民间宗教组织的发展,他深知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多都是通过秘密宗教组织联络和发动起来的。除此之外,他对一帮跟着他出生入死曾立下赫赫战功的生死兄弟进行残酷无情甚至是灭绝人性的杀戮。

例如他先后兴起胡、李、蓝三大狱, 文武臣僚被诛杀者近4万人, 在官员中造成极大的恐怖。大案而外, 开国功臣或被明令处置, 或被暗中毒害, 多不得善终。在跟随他的开国功臣中,仅有寥寥数人得以善终。

此外, 做了皇帝的朱元璋肯定不会忘记儿时深受地主大户欺凌, 为了埋葬因瘟疫而死的父母跑去向田主苦苦哀求一块坟地而挨了一顿臭骂,想到做游方和尚时一次又一次到富户家化缘而不得反遭喝斥和被狗追着咬的情景。 朱元璋称帝后对江南一些地主富户的无情打击严刑镇压一方面固然是那些伤天害理的地主富户罪恶昭彰, 出于现实需要严刑重罚, 但另一方面, 在他的内心世界肯定还有一种长期潜在的仇富心理和对地主富户的报复意念使然。

浅析朱元璋为何喜欢“重典治国”?

为了维持朱家皇朝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的统治,他一方面, 他杀丞相,废丞相位,将相权完全归于皇权,设立由锦衣卫组成的庞大的特务网等,不断加强中央的封建集权尤其是皇权的专制统治, 把地方的大臣的权力逐渐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 从而成了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帝;而另一方面, 又实行“重典治国”, 对于农民的反抗、官吏的枉法、富户豪门的不规都一律实行残酷的刑杀,用残暴的法律手段来维护中央集权制。

朱元璋“重典治国”思想的主要措施


一是颁布《大明律》, 体例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类, 以适应当时的以六部为中心的政权体制。《大明律》共30卷, 条文共460条。大明律颁布后, 明太祖明确规定, 后世君臣不得更改修定。因而明代270多年间, 《大明律》的条文, 不再有变动。

浅析朱元璋为何喜欢“重典治国”?

在“重典治吏”方面, 朱元璋采取了非常严厉而又切实可行的措施, 其主要有:一是对犯赃案件深挖深查。如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 洪武十八年的郭恒案, 两案连坐被杀的多达七、八万人, 其中经过深挖深查, 追脏牵连到许多朝廷和地方官员以及许多大地主。二是皇亲国戚与公侯犯赃加重处罚。朱元璋不分亲疏、不论宿功, 对功臣、贵戚犯法一律施以重刑。三是惩罚与教育相结合。他一直注重对官吏进行廉洁教化。刚坐上皇帝位置的时候, 他就告诫官吏:“天下新定, 百姓财力困乏, 像刚学飞的鸟儿和新栽的树木, 拔不得毛, 也碰不得根”。

“重典治吏”还体现在对“贪官污吏”的惩治、以及在量刑、用刑方面的残酷上。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制裁格外严厉。如《大明律》规定, 受财枉法者, 一贯以下杖七十, 每五贯加一等, 八十贯则处以绞刑。受财不枉法, 一贯以下杖六十, 每五贯加一等, 至一百二十贯杖一百, 流放三千里, 后改为受四十贯就流放。

浅析朱元璋为何喜欢“重典治国”?

为了治理官场腐败,朱元璋想出许多新招狠招,手段之残忍,闻所未闻。如《大明律》规定, 官吏贪赃钞六十两以上的即枭首示众, 并处以剥皮之刑, 且将所剥之皮塞以稻草,挂在官员办公的衙门公座旁,叫那些后任做官的触目惊心, 不敢做坏事。此外还有挑筋、剁指、刖足、断手、断舌、刑膑、钩肠等酷刑。在朱元璋的严酷刑罚的惩治下,成千上万的贪官污吏被处决,像他这样声势浩大的反腐运动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明史》列传第169《循吏》记载:“太祖惩元季吏治纵弛, 民生凋敝, 重绳贪吏, 置之严典。府州县吏来朝, 陛辞, 谕曰:‘天下新定, 百姓财力俱困, 如鸟初飞, 木初植, 勿拔其羽, 勿撼其根。然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 贪者必朘人以肥己, 尔等戒之。’洪武五年, 下诏有司考课, 首学校、农桑诸实政。日照知县马亮善督运, 无课农兴士效, 立命黜之。一时守令畏法, 洁己爱民, 以当上指, 吏治焕然丕变矣。下逮仁、宣, 抚循休息, 民人安乐, 吏治澄清者百余年。英、武之际, 内外多故, 而民心无土崩瓦解之虞者, 亦由吏鲜贪残, 故祸乱易弭也。”

小结

朱元璋在大明建立之初通过严刑峻法,一定程度上使官场风气逐步好转,吏治日趋清明, 不仅安抚了民心, 稳定了社会,还促进了当时及其后来的经济发展,由此还诞生了“百姓充实, 府藏衍溢”“仁宣之治”盛世的出现。但严刑峻法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严酷的刑罚对朝廷和地方官吏的摧残极为严重,造成了官员队伍的恐慌,人人只图自保,无心政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