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跟内向的孩子讲道理

年前最后一节架子鼓课上完后,压抑太久的情绪终于爆发,回到家冲儿子发脾气,气急之下甚至踢了一脚。起因是这节课后会换老师,跟儿子说给之前的老师送个礼物,儿子很高兴说应该给老师送个礼物,但是当把礼物买好后,我要求儿子自己送给老师时,儿子立马表示不送礼物了,要么就是让我送给老师。几次劝说儿子都是不同意自己送礼物,最后只能作罢。

走进教室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老远看到儿子就主动跟儿子打招呼,儿子都不理,还很害羞的躲避,儿子内向,害羞,一直是这样的,虽然感觉比较尴尬,但是我忍着没说什么。上完课去学校对面的超市买东西,不巧又碰上了架子鼓老师,老师再次主动的跟儿子打招呼,还逗他,儿子依然不理睬。一直以来忍着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在从超市出来的路上,我情绪失控跟儿子发了火,甚至在儿子没坐上车之前,一个人自己骑行车先走了,儿子不说话,也没哭,只是小跑着抓着自行车。就这样娘俩一路闹别扭的回到家,一进家门,我气急败坏的把东西扔在地上,新一轮的狂轰乱炸开始,什么多大了,不指望你主动跟人打招呼,但是别人跟你打招呼,你要回应一下吧,口才课,街舞课都白上了是吧。。。云云,气乎乎的骂了十来分钟,儿子都不说话,一气之下,踢了儿子一脚。

跟以前一样,每次跟儿子发完脾气冷静下来后就开始自责后悔,我和老公都是内向性格的人,孩子内向是孩子的错吗?而且之前也听樊登老师讲过《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知道内向没什么不好,也没想着逼孩子外向,只是想着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孩子的状态好一些,更乐观,阳光一些,所以给孩子报了小主持人班,街舞班,架子鼓三个兴趣班。但是理论跟实际是有差距的,虽然儿子三个兴趣班都上的挺好的,但是内向害羞胆小的情况并未改善多少,加上每次上课的时候,碰到很多家长聊天的时候,都免不了说你家孩子内向什么的,虽然自己并不觉得内向不好,但是多少情绪还是有点受影响的。时间久了,情绪压抑久了,遇到事情就爆发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心里的问题,还是希望孩子外向一些,希望孩子状态改善快一些,有些操之过急了。



不要总跟内向的孩子讲道理

经过反思后,我跟儿子道歉,并决定重新好好在学习一下《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这本书,这一次,不是我一个人学,是和儿子一起学。之前是早上利用碎片时间听樊登老师讲过,这次我自己抽时间把文字部分看了一遍,并做了个PPT,打算跟儿子讲我的PPT。

1

内向是性格不是缺陷

内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内向与外向没有优略之分,只是获得能量的方式不同而已.

外向的人是通过社交来汲取能量,他们热情、健谈、爱交友,他们把自己投身于热闹的群体中“充电”。

而内向的人刚好相反,他们是内倾型,社交不仅不能让他们充电,还会消耗他们的能量。

所以,他们会本能的回避无意义的社交,不喜欢人多热闹的场合。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孤僻或者自闭。

相反,他们更懂得如何和自己相处,通过独处来汲取能量。

2

内外向孩子的特点


如果你的孩子更为外向,那么他:

(1) 说话噼里啪啦,嗓门很大,在紧张时尤为如此。

(2) 经常转换话题。

(3) 谈及某个话题时,有能力装作比实际懂得多。

(4) 与谈话对象站的很近。

(5) 在谈话时插嘴。

(6) 听话时不看说话的人。

(7) 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丰富。

(8) 谈话时间稍长就坐立不安。

(9) 认为大多数人都是朋友,更容易交朋友。

(10) 融入新环境轻而易举。

(11) 参与刺激性活动后感觉浑身是劲。

如果你的孩子更为内向,那么:

(1) 轻声说话,偶尔还会停下来想词。

(2) 在大多数情况下狠安静,但在让他自在的环境里很健谈。

(3) 参加社交活动后感觉疲惫,需要时间静养以恢复精力。

(4) 有时看上去和听上去感觉犹豫。

(5) 先观察,后行动。

(6) 融入新环境较慢。

(7) 有时看上去兴趣寥寥,没生气,或者十分疲惫。

(8) 在公共场合身体僵硬,面无表情。

随后跟儿子讲述内外向只是一种性格,气质,不代表那种更好,也没有绝对的内外向性格的人,更多的则是偏内向,偏外向一些。儿子主动问了身边一些认识的人是偏内向还是偏外向的,听几个好朋友都是偏内向的性格后,开心了不少。


不要总跟内向的孩子讲道理

3

内向的人更容易成功

美国有一项历时30多年,针对社会精英的研究:

内向型性格的精英人才是外向型性格的3倍。

IQ越高的人,内向型的倾向就越强烈。

而且,内向者在创作、艺术、科研等领域有着外向者不具有的天赋。

比尔盖茨、乔布斯、美国总统林肯都是偏内向的人,爸爸、妈妈也是偏内向的人

内向性格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敏感,自己也能感觉到比起外向性格的孩子,他们不容易让人喜欢,如果不及时引导或方法不对的话,会让孩子容易自卑,经过十几分钟的讲解,首先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特例,有很多人都是偏内向的,他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很多人都有,剩下的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面对,让自己不断改善胆小,害羞的状态,让自己偏内向的性格的同时更自信,大胆,阳光,更快乐。

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但效果比自己预想的要好,讲完PPT,跟儿子为之前的行为道歉后,儿子跟我击掌,表示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努力,先从跟人主动打招呼开始。

理论大家都懂,但是操作起来不太容易。与其逼迫孩子外向,不如父母先学会接纳孩子的内向,并且帮助孩子找寻自我认同感;为孩子创造耐寒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成长要素,现在的孩子都特别聪明,智商、情商比我们要高很多,如果父母做不到,或者做起来困难的话,不妨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改变、成长。


不要总跟内向的孩子讲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