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将来不合群、内向、没朋友……多半和爸妈忽略了这些事有关

经常有家长问,孩子性格内向、不喜欢交朋友、不合群怎么办?

其实,孩子们刚出生时,都是无忧无虑的小天使。而内向、不善交际这样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家庭因素,是家庭教育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逐渐积累造成的。

宝宝将来不合群、内向、没朋友……多半和爸妈忽略了这些事有关

宝宝将来不合群、内向、没朋友……和爸妈们忽略了这些事关系重大,尤其在孩子三岁之前,家长们要引起重视!

1、0-6个月,爸妈缺少和宝宝互动

出生后几个月的宝宝,就开始对人有"反应"了。熟悉的人走近宝宝身边,ta就会高兴;周围没人,ta可能就会哭闹,开始找人。这就是宝宝最初的社会化需求,而这时,爸妈是ta最早的互动对象。如果爸妈能够及时满足宝宝的各种需求,ta就会信任全世界、信任所有人;反之,ta对周围一切,包括自己,都持怀疑态度。所以,爸妈和宝宝的关系决定了未来ta和别人的关系。

建议家长:

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包括饿了要吃、困了要睡、无聊了要陪伴等。即使没办法马上满足,也要尽快回应宝宝的呼唤,比如快点出现在宝宝视线内,跟宝宝说:"妈妈在,……"

2、满月后,每天坚持带宝宝外出

满月后,妈妈的身体恢复了很多,宝宝的身体也结实了一些,确保每天能带宝宝外出走走看看很重要。如果这段时期,能够带宝宝多出门,接触和家里不一样的环境和人,就为宝宝提供了多一种"社会感受"。这样的宝宝将来会更少出现社交问题。

建议家长:

先从家附近适宜带宝宝出行的地方开始,可以是小区花园,然后是离家近的商场超市、公园,再到美术馆、博物馆。可以选择不是非常嘈杂、复杂的环境。停留的时间可以由短逐渐变长,带宝宝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场景。

3、6-12个月,宝宝认生时,要引导多接触人

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宝宝最爱妈妈的声音、妈妈的脸、妈妈的怀抱……当有陌生人想要逗逗宝宝、抱抱宝宝的时候,有些宝宝会"认生",用哭闹来反抗。这和家长平时的养育相关,比如整日都由一个照料者带宝宝,或很少带宝宝外出接触更多的人。这个阶段宝宝在努力确认自己是安全的、周围是友好、可信任的。妈妈就是要让宝宝对周围一切"有好感"。

宝宝将来不合群、内向、没朋友……多半和爸妈忽略了这些事有关

建议家长:

不要强迫孩子接受ta不喜欢的人的亲近,平时爸爸或老人也多陪宝宝玩,让宝宝不是只认妈妈一人。多带宝宝外出,公园、超市、走亲访友都可以,让宝宝有机会见到、接触到、感受到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

4、12-18个月,认真对待宝宝依恋期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会非常依恋妈妈,甚至妈妈上个厕所都不让,只要是离开视线,宝宝都会大哭,吵闹着要找妈妈。每次妈妈离开,宝宝都不知道妈妈还会不会再回来因此会感到惊慌失措。所以,这段时间,如果妈妈怕孩子哭就偷偷走,或生硬离开。宝宝会觉得"我是不是不够好,妈妈才会离开""妈妈是不是抛弃我了""妈妈是不是不爱我"……带着对自己和最亲近人的怀疑成长,宝宝将很难学会自信和有爱的去和别人打交道。

宝宝将来不合群、内向、没朋友……多半和爸妈忽略了这些事有关

建议家长:

和宝宝玩藏猫猫的游戏,比如用手绢挡住自己的脸,再从不同方位探出脸逗宝宝;或藏在窗帘后,让宝宝听声音来找妈妈,帮助孩子理解"客体永恒性"(不在眼前的≠消失不见)

5、18-24个月,告诉宝宝如何"社交"

当宝宝开始蹒跚学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ta 的活动范围比原来大了很多,接触到别人的机会也多了很多。这个阶段,你可能会发现宝宝的一些"恶习",比如打人、抢玩具等。但这都再正常不过,宝宝正在摸索尝试着"社交"。打人可能并无恶意,只是打个招呼;抢玩具只是因为在这个年龄宝宝还不能清楚的分辨出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在ta看来,凡是能够看见的东西,都是自己的。

宝宝将来不合群、内向、没朋友……多半和爸妈忽略了这些事有关

建议家长:

接纳宝宝的这些行为,适度引导。现在是宝宝与人打交道的萌芽期,不要因为对宝宝的某些"不友好"行为的过度惩罚,让宝宝惧怕和人交往。

不会打招呼,可以告诉孩子怎么打招呼更好;抢玩具可以引导宝宝轮流玩或交换玩……教给宝宝用恰当的方式替换"不友好"行为,宝宝也会在交往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

6、24-30个月,给宝宝立规矩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想要适应社会生存法则,就要遵守各种规则,宝宝也要从小树立规则意识,这样ta才能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2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进入一个发展高峰,喜欢说"不",这恰恰是给孩子建立规则的好时机。小时候懂得遵守必要规则的孩子,长大后更能适应社会中的大规则,才能适者生存下去。

宝宝将来不合群、内向、没朋友……多半和爸妈忽略了这些事有关

建议家长:

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建立必要的规则,比如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吃饭时不能玩、动别人的东西要经过主人同意,以及一些安全意识的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等。

当然,给孩子立的规矩,自己首先要能执行,比如不让孩子玩手机,自己至少要做到不在孩子面前玩,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是关键。

7、30-36个月,教会宝宝分享

你可能会发现,这之前,你逗宝宝想要吃ta的好吃的,ta可能很乐意和你分享。但到了这个阶段,"手紧"可能是多数孩子的表现。跟同龄人或不太熟悉的人,更会表现出不乐意分享、小气、自私等。但这正是孩子的"物权意识"逐渐形成的时候,只有宝宝的"物权意识"(这个东西是我的,我有权利支配)被充分尊重,ta才会在获得掌控感,不会被别人随便抢走的基础上学会大方、愿意分享。

建议家长:

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不强迫孩子分享,ta的玩具、食物不妨允许ta自己支配。可以通过讲故事、读绘本等方式,温和的启动宝宝的分享意识,促使孩子体会到分享中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