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内向、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出在这里


孩子叛逆、内向、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出在这里

孩子叛逆怎么办,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孩子见到人不爱打招呼怎么办,其实这些都是在孩子幼儿期的培养方式造成的,而不是孩子刚出现的问题。

孩子出生是由父母决定的,孩子成长是大人决定的,孩子性格是大人宠出来的,孩子的胃口是大人喂出来的。

父母决定了孩子的出生,孩子身边的大人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孩子叛逆、内向、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出在这里

首先,孩子应该父母照顾还是爷爷奶奶照顾

孩子最早期,一定要应该由父母自己带,用时间和耐心来陪伴孩子,并忍着孩子的哭闹,如果必须要给爷爷奶奶带,那么晚上也必须由孩子妈妈来带着入睡,平时休息时间,妈妈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玩,陪伴孩子,这样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每天孩子都能看到父母,每天都有人陪伴,这样有抚养基础孩子未来就不会叛逆,会更阳光,自由。

如果直接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来带,自己平时也很少接触孩子,等到孩子上幼儿园再回来,那么这时当看到孩子哪些方面需要改变或纠正,父母这时来教育孩子,这时的孩子就会叛逆,因为小时候没有抚养的基础,如果有抚养基础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所以,情感抚养非常重要,如果必须老人带孩子,那就必须晚上要妈妈来带,每天都要与孩子接触,陪伴孩子,让妈妈自己负起责任,不能放手不管,因为孩子的心理发展的第一个台阶就是情感,这个情感是一个基础,它还会影响孩子的后面发展。

孩子叛逆、内向、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出在这里


第二、寂寞中长大的孩子社交能力弱

社交这里指说话、与人沟通,虽然我们认为都会说话,但是说话成度也是与抚养有大多关系的。

一个孩子的语言能力,与成长环境密不可分,一个孩子在声音中长大,那么语言能力就强,一个孩子在寂寞中长大,语言能力就弱。

如一个孩子被爸爸妈妈带出来到外面,遇见同事或熟人,大人相互打招呼后,让孩子叫叔叔阿姨或是什么,如果这时孩子头一抬,两只眼睛看着你,叫了叔叔或阿姨,叫的亲切,那么这个孩子一定父母陪伴时间很多,且还有爷爷奶奶在身边,因为这个孩子小时候,身边一定有很多人,家里有很多交流的声音,这样孩子的言语能力就强且不会内向。

相反的就是,家里人少,孩子小时候看到妈妈在远处正忙着做事,这样孩子就会自己玩,没有人沟通,这样孩子就会内向,带出来遇到熟人,让叫叔叔阿姨,孩子就不会像前面那种一样,可能还会低头不说话,拉着大人快点走吧。

这就是寂寞中长大还是声音中长大,有情感和没情感的区别,一定是有情感的言语丰富,没有情感的一定是言语匮乏。

所以,我们平时接触的人有的是滔滔不绝,有的可能就是低头不语,所以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影响到社交能力。

孩子叛逆、内向、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出在这里

第三、社交能力强,学习成绩差

为什么有些家长说孩子挺聪明,但是就是成绩不好呢?

其实这与孩子小时候的成长圈有关,平时生活中家里人多,那么接触的人就多,每天一睁眼睛就是人,所以这样的孩子就不能承受寂寞,那么上课时孩子习惯性的看人了,上课就看老师,由于看老师没有看黑板,这样一走神就学不明白了,就像是一个人收拾屋子,电视上播放的剧情没看明白一样,因为没注意看那段剧情过去了,不知道讲什么了后面就不明白了,孩子也是一样,看老师了一留神没听明白,后面的就更不明白了。

另一种就是平时家里人少,父母可能也照顾不到,平时自己玩,那么接触人少,就不感看老师的,他就会去认真的去看黑板,注意力集中了,听的就明白,自然学习就好。

孩子叛逆、内向、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出在这里

那么怎么孩子注意力集中呢?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就要培养孩子的寂寞期,这就是让孩子去做一件事,如画一个画或是完成一个手工,开始时间定10分钟,不要打扰他,但也不 让他弄别的东西,如果在这10分钟内孩子去弄别的就提醒他任务还没完成,等持续一段时间,孩子可以10分钟专注了,再加长,慢慢的加到45分钟,这也是一节课时间,这样孩子就可以专注的上课了。

孩子叛逆、内向、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出在这里

培养孩子专注力最好的养成时间应该在3岁前。

总结:孩子在幼儿期,我们应该给他陪伴,身边关爱的人多,接触的人多,听到的声音多,长大以后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性格也就更好,社交能力强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所以3岁前要注意培养专注。

亲子教育是分为阶段的,

一、 3岁之前的幼年期,一定要给予适当的陪伴,让TA有安全感,和情感陪伴。

二、 3到6岁之间,教会他克制人性、鼓励说出理由,防止压抑、防止自私、防止娇气。

三、 6到12岁是少年期应该提高孩子身份层次,与孩子成为朋友。

四、 12到18岁,应该给足够的层次,与我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再当做孩子一样管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