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時期手下能人無數,感覺到了曹丕時期寥寥無幾了,是曹丕用人能力不如曹操嗎?

錦堂愛武俠


曹丕的能力與曹操幾乎沒有差別。之所以出現人才凋零沒落的境地,原因在於:氣量格局不同。

曹門出三傑,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並稱三曹。曹丕“年八歲,能屬文,有逸才,邃博觀古今傳諸子百家之書,善騎射,好擊劍”,在曹操身邊耳濡目染三十多年,並且曹操親自教誨下,其心狠手辣、梟雄本色毫不比曹操差。

如何可以看出曹丕心狠手辣和梟雄本色?

曹丕謀殺自己的兄弟曹衝,並一直隱瞞,在曹操去世之前還質問曹丕這件事,曹丕卻說:“我並沒有謀殺衝弟,父王想殺孩兒,那邊殺吧”。曹操雖然神色大驚,但是卻也認可曹丕的狠辣有他的風範。最終,曹操將曹氏基業傳給了曹丕。

可惜,曹丕雖然綜合素質都了得,卻沒學到他父親曹操的氣量格局。

公元196年,曹操降服南陽張繡,因一時糊塗,將張繡的弟妹納入後宮。這令張繡勃然大怒進行反叛,率軍攻打曹操中軍,曹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導致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將軍典韋喪命。曹操之後又率領大軍進攻南陽,又被張繡打敗。

張繡聽從一個牛人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曹操能夠觀大局,親切的拉著張繡的手請他進宴會,並加封張繡為揚威將軍,這張繡也不負所望,給曹操打了無數勝仗,曹操各將領中的賞賜屬張繡最豐富,豐富到什麼程度呢?曹操手下的將領都有采邑之地,除張繡外的將領,沒有一人超過一千戶,而,張繡有兩千戶之多!

曹操非常重視全局,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手下有很多人才都是反過曹操的。但是曹丕就不行了,曹丕對曾今有過節的手下是有仇必報,肚量狹小。

曹洪是曹操的弟弟,曾捨命救過曹操,在大大小小的戰役中也立下赫赫戰功。

但是曹洪這人富有而吝嗇。曹丕曾向求於曹洪,曹洪不給他,這曹丕就心中懷恨上了。曹丕當政後,立即把這口惡氣報了,藉口是曹洪的傭人犯法,於是把曹洪打入大牢,這還不算,直接定了死罪。大臣們都勸而無功。曹丕的母親卞太后便去找曹丕寵幸的郭太后:“假如曹洪受刑,我立刻讓皇帝廢了你這個太后”。這郭太后受到威脅,害怕冷宮啊,只能整天哭哭啼啼的找曹丕,整日又在香風徐徐吹來一下,這曹丕才被枕邊人說動,才放了曹洪。

類似的小肚雞腸之事,曹丕一犯再犯,導致沒能培養出什麼人才,加上曹操培養出來的曹真、張郃、王朗、陳群等相繼去世,最終被司馬氏取而代之,也是咎由自取。

此為曹操與曹丕的氣度格局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導致。




青烏命理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為什麼覺得曹操時期能人無數,而曹丕時期卻卻寥寥無幾,這到底是不是曹丕能力的問題呢?我覺得不是,是因為下面幾個原因才導致的。

由攻到守,無戰爭舞臺表現

我們都知道,曹丕稱帝之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基本上已經形成,戰事變得也相對較少了,最多也就發生局部戰爭和抵擋蜀國兵出岐山,很多將領基本上都是在鎮守,成為戍守一方的將領,並不用像曹操時期四處搶奪地盤,文靠謀略,武靠戰場廝殺,沒有戰爭結果來襯托,即使是人才,也沒有了表現的舞臺,所以就顯得沒有什麼名氣。

並不是無能人,只是記載較少

其實曹丕時期能人是不少的,一代將領和二代將領:文有司馬懿,賈詡,華歆,王朗,吳質,陳群,辛毗等等,武有張遼,于禁,夏侯惇,張郃,徐晃,曹仁,曹洪,曹真,曹爽,曹休,郝昭,等等以及一些剛剛開始練級的二代,只不過是受《三國演義》等影響,後期主要是描寫諸葛亮出岐山了,所以就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

和曹丕所推行的選官制度有關

為了拉攏士族,曹丕推行了古代封建社會的三大選官制度之一的九品中正制,剛開始確實考察出身,品德,才能這幾方面,不過發展到後面,成為僅僅重視門第出身,仕途被世家大族壟斷,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門閥制度,造成了人才的凋零。

所以並不是曹丕的無能而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舊人何時歸


曹丕時期曹爹留下哪些大將

通過歷史三國演義來看曹丕確實跟曹操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曹操當年為了讓有能之士都來他這供職採用唯才是舉,凡是有才能的人不管你的出身如何在這裡都可以施展你的才能,從而這樣引來大量的有能之士,到了曹丕雖然他有文,有雄韜才略但是心胸太小,導致曹操給他留下的年輕武將要麼沒有重用要麼病逝過早,留下的武將有張遼、徐晃、曹仁、曹洪、曹休、夏侯尚、曹真。文官有賈詡,王朗,程昱,司馬懿等

曹丕是如何用人

這裡只說一些武將吧,因為文官相對來說對後期的魏國並無大用,這裡著重說一下司馬懿。

張遼在曹丕時代受有大用,被曹丕拜為前將軍後被封為晉陽侯,因為當時張遼乃是東吳剋星,在對戰東吳有打了不少勝仗,到222年時,張遼便在曹丕伐吳的戰爭中病逝,享年只有53歲張遼確實是當時對付孫權的名將,孫權也是對他非常忌憚,這也說明曹丕還是用一些用人眼光的

徐晃也是備受重用,這位可是老將軍了,曾打敗劉封,打敗東吳陳邵,在曹丕去世後徐晃曾與司馬懿站東吳諸葛瑾大勝被封陽平侯,當時徐晃也是能制衡司馬懿的一員武將,可是他比司馬懿早去世24年,還是沒活過司馬懿

曹仁這裡其實就不用說太多,一直是曹操的大將到了曹丕這也市非常受重用,有曹仁在是輪不到司馬懿的,可惜在222年伐吳時戰敗,敗退不久就逝世了,

曹洪是曹操的弟弟這是一位王侯,是老牌名將,據說曹丕找曹洪借錢,曹洪不借,曹丕一直懷恨在心,一直沒有重用曹洪還被曹丕打入打牢後來曹睿繼位雖然啟用了曹洪,但是年事已高後來病逝。

曹休被譽為曹家千里駒,應該與曹丕生時差不多,比司馬懿小非常受曹丕重視,立下過悍馬功勞,當時曹丕深知司馬懿心思,曹丕病逝前託孤於曹休曹真,但是他明白沒有司馬懿的曹家是幹不過蜀國的所以也託孤於司馬懿,後來曹休任大司馬與吳國交戰戰敗但是曹叡並未責備他,但是曹休始終慚愧後來背部痛發逝世,可惜他也沒活過司馬懿。

夏侯尚乃是夏侯淵的侄子,備受曹丕折磨,起因是夏侯尚寵幸愛妾疏遠曹氏正妻,曹丕派人絞殺他的愛妾,夏侯尚悲憤不已,不久就病逝了,也沒有受重用!這裡說明曹丕有任賢之能,但是心眼過於狹隘,身邊老將一個個戰死,一個個病逝,他也不珍惜年輕的武將夏侯尚,如果他重用夏侯尚或許就沒有後來的司馬懿政變了夏侯氏跟曹氏可是親戚世代聯姻的!

曹真是曹操養子生年不祥,據記載和影視應該是比司馬懿小,曹真是曹丕非常重用的武將,官位上軍大將軍,一聽這個職位就是統領三軍的,他也受曹丕託孤,後期曹真乃是制衡司馬懿最合適的人,曹休病逝後曹真接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這是何等的權利,但是曹真不幸病逝,從此魏國失去了最佳制衡司馬懿的大將。

曹丕是會用人的,但是心胸太狹隘,導致夏侯尚,曹洪死得早,曹家武將都比司馬懿先死,這就導致後期沒有人能夠制衡司馬懿,我在想如果當時曹丕或者曹叡直接把司馬懿發配邊疆或者直接處死不好嗎,曹丕身邊有很多能人,佔了整個北方的魏國缺這一個司馬懿嗎,曹操死前叮囑曹丕用司馬懿,但是也要制衡他,既然知道司馬懿必反為什麼還要留他?或者說這就是歷史的必然性!

關注下咯^_^


魚籍叔


曹操用人的方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何許人也?一生戎馬,堪稱亂世梟雄,經歷了太多的爾虞我詐。曹操識人以及用人都是在重大事件中磨鍊出來的。殺伐果斷,恩威並施。

他一方面惜才如命,從從許攸來投,他光腳去迎中可見一斑。不僅如此,曹操還頒佈法令,廣納天下人才。從其詩《短歌行》裡“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中就能看出。主公惜才,文物自然用命了,所以下面的人的才幹都被挖掘和利用了起來。另一外面,賞罰分明。曹操一代,因立功而封侯的不再少數。

再說曹丕,一出生便活在威武父親的影子裡,後來又經歷和兄弟之間的世子之爭。他沒有太多文治武功的經驗。一向猜疑的曹操,更造就了曹丕謹慎陰鬱的性格。

繼承大統後的他,開始把用人僅僅放在曹氏以及有血緣的夏侯氏一脈,並沒有放手去用其他的人,更沒有像曹操那樣頒佈法令吸納人才。當曹氏夏侯這一脈縷縷摔跟頭後又太過於依賴一個司馬懿,而司馬懿一族則籠絡了眾多人才,使得曹丕更加捉襟見肘。這也給曹魏滅國埋下了禍根。



哈哈我的天吶1


曹操掌權期間的確有無數謀臣武將環伺周圍,著名謀士有郭嘉、荀攸、荀彧、司馬懿、賈詡、荀攸、程昱、許攸等人,武將有許褚、典韋、龐德、張遼、夏侯惇、夏侯淵、張郃、于禁、徐晃、曹彰、曹洪、曹仁等等。

看起來曹操手下精良,但是歷史上有種說法是天妒英才。曹操於公元220年去世,但是在此之前,曹操北征烏丸的時候,被稱為第一謀士的郭嘉病逝。官渡之戰功臣許攸因妄自尊大,被殺。212年因曹操猜忌,荀彧自殺,214年荀攸病逝,程昱於曹操去世當年也死了。而被易中天先生稱為三國第一聰明人的賈詡一直奉行明哲保身,也在曹丕繼位的第三年去世了。至此曹操手下知名謀士只剩下司馬懿,而司馬懿一手加速的三國時代的結束。

武將方面呢?早在曹操早期,典韋為救曹操而死,龐德都死於曹操之前。于禁死於曹操去世的第二年。許褚在曹操死後已年老,並且在227年病逝。張遼於222年病逝。曹丕在位期間外姓可用大將基本只剩徐晃和張郃。而曹氏宗族,夏侯氏和曹氏武將,大部分是曹丕叔叔輩,由於曹操能力太強,這些人對於一個晚輩來指揮自己多多少少會有抵制,其中曹彰更是曹丕兄弟,更會忌憚。曹洪更是差點被曹丕殺死。

綜合多種原因曹丕可用之人不多。而曹丕在位時間(220年-226年)時間短,沒有時間去培植自己的人才。最終和他 父親一比較。曹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幻海巡遊


曹丕跟他老爹曹操差了一個大境界!曹操雖然兵敗赤壁,沒能完成統一,但是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數得著的牛人。曹操數次下求賢令,尋覓良才,有德者用之,用才者,用之。提拔大頭兵樂進于禁做了將軍,招募華歆王朗,重用賈詡這樣的人才,能將殺子仇人張繡收歸己用,甚至禰衡侮辱了他,曹操也不殺他,而是將禰衡送走而已。讀一讀三國志,你會發現,曹操起家的時候,手裡沒幾個人。曹仁兩夏侯這些本家兄弟跟著,其他的都是後來慢慢跟過來的。荀彧一開始在冀州韓馥那裡,荀攸在袁術那裡,賈詡在張繡那裡,戲志才郭嘉都是荀彧來了之後推薦的。曹休夏侯尚都是避亂跑出去了,後來輾轉回來幫忙的。五子良將張遼是呂布的,張合是袁紹的,徐晃是楊奉的,樂進于禁倆是自己一手提拔的。陳宮背叛曹操迎接呂布,差點讓曹操死無葬身之地,兗州濮陽苦戰兩年才打敗呂布,下邳城城樓上,曹操還是想給陳宮一個機會。都說三國時期將星如雲,如果非要說一個最耀眼的英雄,那麼一定是曹操,絕不會有第二個選擇。文,建安風骨,武,一生戎馬。一個極具能力與魅力的真實的人。相比之下,曹丕,守成之君裡面的中下品。德薄位尊的極致。曹操的喪期還沒滿,曹丕就開始沒白沒黑的打獵遊玩,看文帝傳,都是幸許昌,幸洛陽,幸宛城,幸壽春等等。毫無胸襟的一個人,以個人好惡做事,曹洪以前沒借給他錢,他要殺曹洪,絲毫不考慮曹洪獻馬救曹操的事。殺張繡殺于禁殺崔琰殺毛玠。還要舉例子麼?魏武帝曹操的傳記裡最多的兩個字是:從之。曹丕的傳裡最多的是:不從。你們說的也許有道理,但是,老子不聽!他四十歲就死了,再活的久一點,跟孫權後期沒什麼兩樣!鬥雞走狗,吃喝玩樂,驕奢淫逸,妥妥的昏君坯子。


烈火飛舟118


 曹丕這個人當上皇帝后,殘忍殘害同仁宗族,殺害結髮妻子,重女色,無情義。曹丕得新寵郭氏後竟然賜死妻子,令妻子甄宓慘死。曹丕心胸小氣,睚眥必報。曹丕可以廢掉于禁職位,可以取于禁性命,卻故意要凌辱他,沒有君主的氣度。曾經有恩於曹操,曹操一直厚待的曹洪,就因為曹丕當太子的時候沒有同意借錢給他,財產全部被曹丕沒收,還差點性命不保。

三國中,曹魏的人才最多,這主要得益於兩點,一是曹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才是用,二是曹操雅量大,能容人,很多與他結怨的人,都能被他加以重用。

曹操死後,曹丕繼承了他的職位,成了曹魏新的掌舵人,但在容人方面,曹操和曹丕有著天壤之別,曹操能容人,有肚量,但曹丕氣量狹小,不能容人,一些能在曹操手下大放異彩的名將,在曹丕手下卻鬱郁不得志。

曹操麾下的有三位名將,個個能力出眾,功勳卓著,但因先前的一些過錯,曹丕難以容忍他們,最終將他們一一害死。

第一位名將是于禁。于禁是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一,功勳卓著,且能力出眾,但是英明一世,卻晚節不保,襄樊之戰時,他率兵抵抗關羽,但被關羽水淹七軍,生擒,被俘後,于禁因貪生怕死,降了關羽。

關羽被東吳殺害,于禁也回到了曹魏,但到曹魏後,于禁過的很不好,同僚嘲笑他,曹丕冷落他,還讓人在太廟中畫于禁投降的壁畫,羞辱于禁,于禁看了後,悲憤交加,最終因羞愧鬱鬱而終。

于禁如此結局,與其錯在先有關,但也與曹丕不能容人,故意冷落、羞辱他有關,于禁投降關羽時,曹操還在世,聽聞這個消息時,只是長嘆了一聲,但依然厚待他的家人,而在曹丕手下,于禁卻被羞辱至死。

第二位是名將張繡。張繡和曹操有過節,曾兩次擊敗過曹操,尤其是第二次,聽聞曹操強納其嬸,怒不可遏,率兵衝曹操大營殺來,雖說沒有殺害曹操,但殺死了曹操的長子曹昂和大將典韋。

官渡之戰前,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投降了曹操,曹操不計前嫌,重用張繡。在曹操手下,張繡也是大放異彩,建立了無數功勳,被曹操封為宣威侯,但曹丕不能容他,說道:“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他的這句話,讓張繡內心不安,最終在征討烏桓的路上,選擇了自殺。

第三位名將是夏侯尚。夏侯尚是曹魏宗親,也是曹魏八虎騎之一,曹操時期,一直跟隨軍隊四處征戰,功勞不少,但在曹丕時期,卻被曹丕害死。

夏侯尚的正妻是曹氏之女,但是他不喜歡其子,反而寵愛妾,曹丕為了維護曹氏之女,殺了夏侯尚的愛妾。但是失去愛妾後,夏侯尚無比悲痛,沒過多久就因病過世了。

夏侯尚是曹丕好友,但曹丕卻捲入大臣家事,干涉夏侯尚德感情、婚姻之事,最終害死了自己的朋友,真讓人為曹丕格局之小感到唏噓。

曹丕有才能,但在容人方面,卻比曹操差了很多,他統領下的曹魏,雖說仍是三國最強的一方,但主要靠曹操給他留下的家底,而自己挖掘和招納的賢才並不多,反而曹操留給他的一些大將,幾位死在了他之手。


餘生盞茶侃史


魏國的家底可以說都是曹操打下來的,曹丕只是一個繼承者。更重要的原因是曹丕在位的時間太短了,只有短短的6年(公元220年-公元226年)。這六年遠遠不夠曹丕發掘很多新的人才。出於穩定考慮,父親留下來的很多叔伯和舊人他都還在用。

曹操和劉備不一樣,兒子眾多,而且個個是人才。文有曹丕、曹植,文學史上和父親曹操並稱“三曹”;武有曹彰,一員虎將,被曹操稱之為黃鬚兒;孝順有曹昂,是曹操的長子,可惜英年早逝;智慧絕頂有曹衝,就是那位稱象的天才兒童;另外還有曹熊、曹據、曹休等。曹丕能從這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綜合實力毋庸置疑。

曹操死後,曹丕做的第一個重大決定是逼漢獻帝退位,自己

稱帝。說句實在話,這一點有很重要的政治意義,是曹丕深思熟慮所得。曹丕不是曹操,沒有那麼高的威望,可以僅憑丞相之位就力壓天下,使天下維持著一種難得的平衡。曹丕的稱帝,使得魏國集團的所有官僚在某種層面上位置都得到了提升,同時極大的鞏固了他自己對於魏國勢力集團的掌控。曹丕稱帝后不久,劉備也宣佈稱帝。孫權倒是沉得住氣,一直到了公元229年才正式稱帝。

曹丕時期,文臣最有名的是司馬懿,另外還有王朗,賈詡,吳質,陳群,朱鑠,辛毗這一干人等,也都是治國理政的人才。至於武將方面,曹操留下的大將曹丕基本全盤接收。正因為有夏侯惇、張郃、許褚等人的存在,內可以壓曹彰等眾兄弟,外可據孫劉。曹丕時期重用的青壯年將領有曹爽、曹真等,都曾官拜大將軍。

有些史書對曹丕評價不高,其實曹丕能力過人,文武雙全且又胸懷大志。

政治方面,他首先廢除了中常侍和小黃門,嚴禁太監干政亂政;同時確立九品中正制,極大的緩和了曹氏與士族之間的矛盾,使皇權得到了集中。

經濟方面,他繼續推行屯田制,注重穩定,輕賦稅,使老百姓進一步休養生息,整個中國的北方經濟進一步繁榮。

軍事方面,他削除割據,平定青州徐州,並於公元220年,命夏侯尚和徐晃大敗劉備養子劉封,奪得上庸郡。遺憾的是,三徵東吳沒有取得什麼戰果。

文學上,他的詩、文、賦俱佳,所著的《典論論文》更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學理論和批評著作,其中的名句“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千古流傳。

無論如何,六年的時間太短。公元226年,39歲的曹丕早早離世。這其實才是司馬家最終奪取曹魏政權的先決條件。

如果魏文帝曹丕能多活十年,司馬家族還能出頭嗎?三家歸晉的局面還會出現嗎?


任十三讀史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時代不同了,曹操時期是曹魏集團的上升期,區域越來越大,人才必然會冒出來很多。而曹丕接班時天下大勢已經形成三足鼎立,這種均勢一時難以打破,軍事大家都無所作為。

其次,既然外部環境相對穩定,曹魏內部的權力鬥爭加劇,同事各方勢力也相對固化,不利於人才的發掘和培養。

最後,曹操父子究竟誰的用人能力因為環境變了,無法做直接對比,只能單獨分析。其實曹丕的用人能力也是相當不錯,在他在位期間對於宗族勢力和司馬懿之間的平衡把握的相當到位,起碼沒出什麼大問題。

總之,任何英雄都是時勢造就的,識時務者為英雄,曹操父子在各自所處的環境下,對人事安排都相當科學,能夠保持平衡。


中原一條蟲


這不難理解,用人制度問題!在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操作為宦官之後想奪得最大一塊蛋糕,他的用人制度就一定和別人不同,他走的是唯才是舉忽視人品加上籠絡世家大族的路子,所以他的麾下人才濟濟戰將如雲。可曹丕不行,他為了稱帝和他的官僚做了利益交換。對於選拔官員使用九品中正制,而他手下的官僚因為自己和後世的利益得到保證才開始勸進。這樣就大大阻礙了曹魏發現和使用人才的路徑。加之曹丕在位時間不長,即使手裡有幾個人才坯子,還沒等培養出來他就掛了。新皇帝上來也未必認賬,因為他有他的班底啊!這才是曹魏政權越到後期越是人才稀少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