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臣之国:微子启的东封之路充满艰辛

导读:

殷商在诸夏之地的失败使得他们将目光放向远方。

帝辛的国家在东夷和西周的夹攻之下灭亡,但他们的人民和文化却没有灭亡,成批量的商人贵族在寻求西周政治庇护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建国之路。其中以微子启为首的庶太子势力就在殷商的故地上因为贤德之声而被新天子周武王和周人所重视,认为他有承续殷商祭祀的能力,在经过周武王的治国询问之后,成王时代的微子拥有了在东方荒远之地建国的资格,而代价则是将殷商传承六百年的天命资格倾囊相授于周室。

天命之争中的帝辛最终沦为失败者

不臣之国:微子启的东封之路充满艰辛

殷朝末代天子图

商纣王只是周人灭商以后对商朝末代天子的蔑称,他真正的名字叫做帝辛。是以武力在殷帝乙众多儿子之中而出名。但他真正成为殷朝继位之君还是因为宗法嫡子的原因。当年帝辛和微子启是兄弟,而微子启是在母亲还没有成为王妃之时所生,按照殷周之际的宗法制度来说,他只能算的上是帝乙的庶长子,而后面帝辛出生的时候,微子启的母亲已经成为了王妃。

从嫡庶之别上面来看,帝辛和微子启虽然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但却因为他们母亲身份地位前后的差别使得帝辛和微子启的地位天差地别。微子启一辈子都只能是庶长子,在帝辛死之前都没有即位的资格,而帝辛却幸运的成为了嫡次子。这种情况在我们后世可能会被看作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但远在三千年前的殷却被世间众人看成了天命所归

不臣之国:微子启的东封之路充满艰辛

商周对立形势图

帝辛在天命之争的胜利只是限制在殷朝内部,在整个天下的天命之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当时远在西方的周国在西伯昌的带领之下,对内修持德政,对外发动兼并战争,一次性就灭掉了周围九个小国。这种挑战殷朝天下共主地位的行动引起了殷朝内部贤明大臣的注意,他们向帝辛进言,其中就有要遏制或者消灭西方之周的意思,但帝辛却一直坚持着自己是天命所归,在天命面前,西伯侯姬昌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这是汉朝司马迁的说法,但按照当年殷天子的武力征伐东夷来看,他是不可能不知道西周的险恶用心,之所以没有遏制西周的原因是因为即使强大如殷朝也无法做到同时对东夷和西周同时开战。

从后世考古情况来看,殷人的先祖的确是出自东夷,而当年帝辛没有选择先征西周,而是先征东夷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安定后方,如果自己的老家东夷都动荡不安的话,那殷朝大军又怎么敢毫无顾忌的征伐西周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年的东夷先于西周起事,使得帝辛不得不先伐东夷,而得知殷朝劣势的西周也顺势起兵,用诸侯联军击败了元气大伤的东征殷军,

改变了帝辛自以为是的天命,而箕子则是在帝辛死后面临着来自天命的考问。

武王受降:殷周之间的天命传承

不臣之国:微子启的东封之路充满艰辛

后世绘制周武王图

帝辛死后的殷朝并不是完全归于灭亡,在那个时代有灭人国家而存其社稷的战争传统。周武王通过战争获得了居中国的权利,而权力则是治天下。在这个周革殷命的过程之中,他还必须履行为前朝存续血食祭祀的义务,这是三代时期中国人的习惯,只不过到后来被一些统治者坏了规矩。坏规矩的是后来人,现在的周武王还是十分重视这个传统的,他在灭亡殷朝之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从殷朝贵族之中寻找能够续接殷朝祭祀的人。

微子启是一个懂大势的人,他在殷商还有希望的时候,他会极力的去规劝帝辛重振国家。因为这是他作为殷帝后人的义务,他骨子里面留着的是和帝辛同文同种的血。在殷朝大势已去的时候,他懂得顺势归降,这是他保全自己生家性命的重要方法。周武王攻破朝歌之后,微子启带着殷朝最贵重的祭祀礼器来到周武王的军队之中,这里面其实是有多重政治含义的,微子启一方面是为了保全自己及宗族的性命而不得不投降,但他作为帝辛兄长这个敏感的身份让他知道自己的投降必须要带一点什么。

空手去投降是绝对不会被周武王所接纳的,而作为殷朝传承了六百年的祭祀礼器则是周武王最想要得到的东西,它不代表着多少财富,它代表的是那个时代人们所普遍信奉的天命传承,维子启带着这些祭祀礼器来投降就是向周武王暗示殷朝治天下的天命已经结束,现在周人代替殷人治理天下是合法的,这其中的政治门道无一不透露着微子的智慧,能够很好的揣摩新天子的心中所想,从而为殷人的祭祀谋得一席之地。

不臣之国:微子启的东封之路充满艰辛

商周时代的青铜礼器

微子启除了携带殷朝祭祀的礼器之外,还把投降的礼仪做的规规矩矩。当时的微子启光着一只胳膊,左手牵着羊,右手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这一幕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可能有一点滑稽,但他却是中国历史上主动投降最为系统的记载,其中以微子启左手牵羊的跪姿礼在后世转化成了牵羊礼,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北宋靖康之变的时候,金人羞辱宋朝二帝就是采用的牵羊礼。

而微子的光着胳膊则转化成了中夏之地的请罪礼,战国时期的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就是采用的微子启的这一套,其中增加的只是一捆荆条,殷周之际的微子启心中知道,作为殷商贵族的典范,他向周王投降一定会被天下人所注目,所以他在礼仪方面也是详细备尽,但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一次归降不仅让周武王刮目相看,更是影响了后世数千年的礼仪制定。

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史记》

周武王见到连殷朝庶太子都已经主动向自己臣服,而帝辛又已经死去,他便觉得天下已经大定。但微子启的政治地位却是十分尴尬的,当时的周人高层之中有不少人都劝导周武王杀掉微子启以除后患,他们一致的认为周人的成功有很大的侥幸,赫赫大商就这样被他们推翻,外部势力的夹攻固然重要,但帝辛喜好武力而把殷朝拖入战争泥潭才是周人成功的根本,如果当年即位的是微子启,那一切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是周人高层的想法,更是许多依附于周族诸侯的想法,

他们从心里面对自己不自信,因为不自信而对以微子启为首的殷朝余孽产生抵触心理。

不臣之国:微子启的东封之路充满艰辛

后世绘制微子启图

但周武王却不是这样,他知道在微子启跪地而降的时候,殷人的胆气就已经被微子启示给磨灭了,在遥远的三代,一个向敌人跪地请降的人是很难再次成为天下共主的,周武王已经洞察了微子启的性格,知道他是骨子里是一个贤人,而这种

贤人治国最擅长的就是维持现状,对外发动战争与中兴故殷是需要胆气过人的。而当时的微子启早已经认命,连代表国家天命传承的祭祀礼器和九鼎都拱手让人,这在当时虽然是被迫之举,但却永远的让微子启失去了底层殷人的支持,所以后面周武王死后,第一个跳出来呼喊恢复殷朝事业的不是微子启,而是帝辛的儿子武庚,周武王知道微子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对他有恃无恐但也绝不会让微子启进入周朝的高层,这是周人对殷人的防范心理,也是周武王为后世子孙谋划的一步棋,即周人要有自己的文化风格,不能被殷人所同化,所以在当时,周武王做出的决策是让微子启按照过去的职位做事,却不给他真正聚拢殷人的机会。

三监之乱给了微子启建国的机会

不臣之国:微子启的东封之路充满艰辛

三监之乱时周公旦颁布旨意讨伐叛乱图

微子启虽然向周武王表了忠心,但忠心换来的只是周人高层对他的防范,而周武王也只是让他担任一个名存实亡的祭祀之官。但微子启也并没有沉沦,在他担任祭祀之官到重新分封的那段时间就像是消失了一般,史书之中没有任何这段历史的记载,那一定是微子启当年蛰伏的太好了,周人的史官都无法从这个前朝庶太子身上发掘出有用的东西。

而此时的周武王则是对整个天下充满了担忧,作为周人的王,他深受农耕民族习俗的影响,总喜欢考虑一些在未来发生的事情,当他看到六百年殷商轻易灭亡的时候,他就在想周人以后会不会也变成这样,为此,周武王做出了诸多努力,先是分封天下诸侯来弱化殷人可以团结的力量,再次就是营造周人的第二座都城来为周人留一条后路,狡兔尚有三窟,更何况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呢?

不臣之国:微子启的东封之路充满艰辛

周公旦安抚殷朝遗民图

周武王还没有等到东都洛邑营造完成那一天就去世了,他的离开十分迅速,要知道,当时的殷朝才刚刚灭亡两年,许多地方的百姓都还以为是殷天子在世,当人们还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这位亲手缔造周朝的人就去世了,这就给了殷人一个机会,在周人政权不稳定的时候有可能重新恢复殷朝。这个时候的微子启依旧没有行动,但帝王辛的儿子武庚却行动了,他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同样是勇武好力,并且继承了父亲的一部分土地,建立了国家,他认为周武王之死是他复辟殷朝最好的机会,为此他还勾结了周人派遣了监督自己的三个人,这三个人分别是管叔,蔡叔,霍叔。

按道理来说这三人作为周武王的亲戚是不会相信武庚的,但历史之中偏偏就勾结在了一起,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大家都相信了周公旦篡位的谣言,这个谣言首先不可能是周人发布出来的,国家草创且处于危难时刻,周人不会落井下石,所以这个谣言的传播者只可能是殷人贵族,而从当时的情况来分析,武这个人有勇而无谋,根本不会考虑到这么深层次的问题,所以谣言的制造者极有可能是在这段时间内处于消失状态的微子启,

他虽然自己不敢主动担负恢复殷朝的责任,但煽风点火还是可以的

不臣之国:微子启的东封之路充满艰辛

微子启建宋祭祀天地图

如果说前期的周人因为忙于镇压叛乱而无法查清谣言的制造者的话,那平定叛乱之后的周人一定的有精力,且有能力查清楚的。武庚领导的东夷和故殷势力与周公旦大军作战了三年,最终还是没有逃过失败,而历史的悬疑之处就在于武庚刚刚失败,微子启就开始和周公旦接触,在二人经过谈判以后,周公旦决定把殷人的遗民交给微子统治。

而当年的那段历史也似乎被周人刻意隐瞒。也许周人当年已经知道了造谣之人是谁,但他们也不好揭穿,毕竟自己塑造多年的贤德微子启受到周政教化多年心中还装着前朝,这怎么听着都是一种笑话,周人不愿意让天下人看到这段失败的历史,所以和微子启做了交易,周人允许微子启独立建国,且不作为周人的臣属,而微子启则是选择隐藏这段历史,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让后人相信了周人的说辞。

结语:

微子启是一个让我们看不透的人,他从来都不是如后世史书中记载的那般简单。作为亡国庶太子,他身上的责任比谁都重。在周武王强大的军威面前,他无法用武力重新恢复殷朝,而他又不想随着国家的灭亡而灭亡,所以他在殷周换代之际选择了投降,抛弃掉过去殷人视为生命的祭祀之器,按着周人的心思做起了顺民,从本质上来看,微子启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殷人的宗族祭祀,他所等待的只是一个机会,等待周人的精神核心毁灭之后,那将是他们殷人的机会,而随后的历史也的确给了殷人机会,但同时也给了周人维持天命的契机,实际上后期的殷周搏斗才是一场国力均衡的斗争,这一次的殷人败的彻彻底底,幸运的是,

微子启的谨慎使得殷人的血食祭祀以另一种形式存活了下来,它的国号叫宋,是无须向周人臣服的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