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蘇軾和蘇轍爺仨,誰的成就最高?

亙古懷念說史


蘇洵、蘇軾、蘇轍,同列"唐宋八大家",世稱"三蘇"。特別是號稱全能大家的蘇軾,道德文章堪稱天下一絕,留下許多傳世之作。自然成就最高。

北宋散文家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

宋仁宗嘉靖初年,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到了東京(今河南開封市)。由於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譽,他們的文章很快著名於世。士大夫爭相傳誦,一時學者競相仿效。宋人王闢之《澠水燕談錄·才識》記載:“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三蘇”的稱號即由此而來。蘇氏父子積極參加和推進了歐陽修倡導的古文運動,他們在散文創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後來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蘇之中,蘇洵和蘇轍主要以散文著稱;蘇軾則不但在散文創作上成果甚豐,而且在詩、詞、書、畫等各個領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三蘇的代表作:

蘇洵:《六國論》、《心術》、《幾策》、《權書》、《辨姦論》、《衡論》和《六經論》

蘇軾:文有《記承天寺夜遊》、《東坡七集》等,詞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等。書法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

蘇轍:《黃州快哉亭記》《上樞密韓太尉書》《巢谷傳》,《欒城集》,包括《後集》、《三集》,共84卷。

2020.03.10


劉海波


從文學藝術的角度而言,蘇軾的成就最高。眾所周知,在散文方面,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三人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一起並稱唐宋八大家。

其中蘇洵擅長政論文,文章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語言犀利,論點精深,說理透徹,有縱橫捭闔之氣,留存於世的作品有《嘉佑集》二十卷,《諡法》三卷。蘇轍擅長政論和史論,其文風格衝雅淡泊,質樸自然,兄長蘇軾評價其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留存的作品有《欒城集》等。

蘇洵與蘇轍父子二人都各有一篇《六國論》流傳於世。蘇洵在文章裡認為六國破滅的原因在於“賂秦而力虧”,從而引出“為國者無為積威之所劫”的歷史教訓。蘇轍則認為六國之所以破滅是因為“韓巍附秦”,以此為論點批評了六國“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

他們父子二人的文章雖然論點各不相同,但兩者珠聯璧合,都煥發出自己獨有的光彩,可以說是古代散文中的佳作,使他們因此而名垂千古

蘇軾除了政論和史論文外,在記敘文,文賦,書札,隨筆等方面也是無所不通,無所不精。他既能寫出《刑賞忠厚之至論》《賈誼論》這樣犀利深刻的議論文,也能寫出《赤壁賦》充滿哲理美、意境美、語言美的賦,還能寫出《記承天寺夜遊》這樣短小而又充滿詩情畫意、意蘊深遠的隨筆散文,等等。而且蘇軾的散文大多充滿了意趣,要比父親和弟弟的文章更為人所知。蘇轍雖然也有《黃樓賦》這樣文采華美,充滿意蘊和哲理的文章,但在流傳度上卻依然比不上自己的兄長。

不過,他們父子三人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所以散文上的成就與水平應該差距不是很大。真正將他們分出高下的是詩詞和書畫等文藝形式。

除了散文之外,蘇軾在詩歌創作方面與黃庭堅一起並稱“蘇黃”,是宋朝詩人當中最具創造性、成績最突出的一位。他掙脫唐朝詩人創作中登峰造極的意境造詣,獨闢蹊徑個在詩歌創作哲理化、思辨化上面下功夫,並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比如《題西林壁》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說了一個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應該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才能掌握整體的道理。再比如他在《琴詩》中用“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四句話,闡發出了一種客觀條件與主觀條件相互依存的辯證法思想。

詞作可謂是蘇軾在文學方面成就最為突出的一項了。他與南宋的辛棄疾並稱為“蘇辛”,既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更是宋詞中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他開拓性地將詞擺脫了“豔科”的傳統狀態,開創了豪放派的時代。他把詞作的題材從“愛情”領域擴大到了日常生活、賦閒讀書、耕種狩獵、旅遊觀光、國家大事、政治理想、社會問題、民生疾苦、古今得失等各種領域。像“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的《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定風波》等都是代表作。而且,雖然他屬於豪放派代表人物,同時婉約派的詞作也非常優秀,像《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這首紀念亡妻的作品,感動了千百年無數人。

蘇軾還是有名的書法家,擅長行書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三位宋朝書法家並稱為“宋四家”。特別是他的《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非常大,是繼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流傳千古。

與此同時,蘇軾在繪畫方面也有不俗的成績。他擅長畫墨竹,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明確提出“文人畫”的概念,對後來的“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蘇洵除了散文之外,寫的詩就很少了,雖然其《歐陽永叔白兔》《憶山送人》《顏書》等不失為佳作,但成就遠遠比不上自己的散文,其知名度就更不能與蘇軾相比了。

蘇轍雖然也寫詩,風格樸實無華,但文采卻遜色於兄長蘇軾。他的書法水平也很高,運筆瀟灑自如,工整有序,不過成就不能與蘇軾相比。

從以上綜合可以看出,蘇軾在文學藝術方面的幾個領域幾乎都達到了頂尖水平,屬於全才人物。而蘇洵和蘇轍則比較偏科了,只在散文方面取得不俗的成就,其他方面就比較馬馬虎虎了。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文學藝術方面,在蘇家父子三人中,蘇軾的成就最高,而他的知名度也更大。


蝴蝶滄海


如果要說蘇洵,蘇軾和蘇轍爺仨,誰的成就最高,那當然就是蘇軾了,這一點應該是沒有爭議的。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同時蘇軾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蘇軾,蘇東坡雖文章聞名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釋、道於一體,詩、文、詞、書、畫俱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登峰造;他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體現的進取,正直,慈悲與曠達,千百年來始終閃耀在中國歷史的星空。




般若自在


很顯然是蘇軾的成就最高。

“唐宋八大家”一共八位,蘇家就佔了三個。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三蘇是北宋文學家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的合稱,父子三人均位列唐宋八大家。 三蘇並稱始見於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該書卷四“才識條”說:“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

蘇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多次應試不舉,經韓琦薦任秘書省校書郎、文安縣主簿。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佑集》。亦有一女,名喚小妹,人稱蘇小妹。

  據說他27歲才發憤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帶領蘇軾、蘇轍到汴京,謁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讚賞他的《權書》、《衡論》、《幾策》等文章,認為可與賈誼、劉向相媲美,於是向朝廷推薦。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參加考試,他推託有病,不肯應詔。嘉佑五年,任為秘書省校書郎。後與陳州項城(今屬河南)縣令姚□同修禮書《太常因革禮》。書成不久,即去世,追贈光祿寺丞。

  蘇洵是有政治抱負的人。他說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當世之要”,是為了“施之於今”。在《衡論》和《上皇帝書》等重要議論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張。他認為,要治理好國家,必須“審勢”、“定所尚”。他主張“尚威”,加強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氣,激發天下人的進取心,使宋王朝振興。由於蘇洵比較瞭解社會實際,又善於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以古為鑑,因此,他的政論文中儘管不免有迂闊偏頗之論,但不少觀點還是切中時弊的。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北宋文學家、宰相。蘇轍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

蘇軾(別稱蘇東坡、蘇仙,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代表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為什麼說蘇軾的成就最高,看看他的成就有多大。

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復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且善書法和繪畫,是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認韻文散文造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

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宋哲宗紹聖複述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墓在現在的河南郟縣。



鋼鐵流淌的聲音


大家好,我是齊桓與晉文,下邊說一說我對三蘇成就的理解:

蘇洵、蘇軾、蘇轍是北宋的三蘇。其中蘇洵是蘇軾和蘇轍的爸爸,蘇軾和蘇轍是兩兄弟。蘇軾是哥哥,蘇轍是弟弟,兩人相差4歲。三蘇之中,蘇洵和蘇轍主要以散文著稱;蘇軾則不但在散文創作上成果甚豐,而且在詩、詞、書、畫等各個領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蘇軾是宋代詞壇豪放派的創始人,他的散文也是很厲害的,可以說是代表了北宋文學一個巔峰的成就。蘇軾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學實力是不容置疑的。在“唐宋八大家”中,蘇軾也是一個很出色的存在,有著很獨特的文學觀點,這使得他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名副其實的。蘇軾的文藝觀是體現在他的創作中。蘇軾留下的詞有著《水調歌頭》、《江城子》、《浣溪沙》、《蝶戀花》這一些,散文有《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等。這些都是給了後世很深的影響的一些文學作品。蘇軾的風格也是被無數的後輩模仿。

蘇轍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擅長政論和史論。其詩力圖追步蘇軾,今存詩作不少,但遜色於蘇軾不少。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並行於世。

蘇洵擅長於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諡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綜上所述,我認為蘇軾的成就是“三蘇”中最大的。


歷史導航


蘇洵,蘇軾和蘇轍爺兒仨,人稱“三蘇”。在總共只有8個名額的“唐宋八大家”裡,宋朝就佔了6個,然後其中3個就是他們爺兒仨。這等於說,整個北宋文壇,他們老蘇家就佔了一半,不服不行。那麼,在爺兒仨裡面,誰的成就最高呢?大部分人會認為是蘇軾,但實際上並不是,且聽我細細道來。


先說蘇洵

老蘇自號老泉,年輕的時候喜歡出去“浪”,到了27歲時才幡然醒悟,開始發憤讀書,這一讀就讀成了唐宋八大家。《三字經》裡的“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說的就是他。

蘇洵也寫詩,但主要是寫散文,尤其擅長政論,另外在譜學領域的貢獻也很大,創造了現代修譜方法之一的蘇氏譜例。我們課本里學過的《六國論》,就是他老人家寫的。


接著蘇軾

大蘇大家最熟悉了。

寫散文,除了唐宋八大家之外,還與歐陽修並稱“歐蘇”;寫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寫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居“宋四家”之首,寫有“天下第三行書”;畫畫,開創了中國文人畫;做菜,發明了66道流傳至今的名菜;治水,入選12大歷史治水名人,跟大禹肩並肩……

似乎就沒有他不會做的事情了。所以蘇軾簡直就是幾千年只出一個的天才+全才。


最後是蘇澈

小蘇,蘇軾的弟弟,比蘇軾小2歲。蘇澈的仕途是三蘇中最順的,最高時官至宰相。

小蘇跟老蘇比較相似,也是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其散文水平連蘇軾都讚歎不已:“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此外在詩賦、書法、儒學、政治、水利方面,也都有相當的成就。

可惜由於哥哥蘇軾太亮眼了,我們其實對蘇澈並不太熟悉,只是在蘇軾的詩詞裡才認識這位子由。


可以說,三個人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但如果說誰的成就最高,那必定是蘇洵。因為,除了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蘇軾和蘇澈也都是蘇洵老爺子的作品啊!


牛皮社


一提起“三蘇”,人們總會首先想起“唐宋八大家”。但是除了三人在文學上的成就外,其實三人可以說的上是全才。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三人不僅在文學上,而且在政治,思想,史學,藝術等領域同樣有著巨大的成就以及崇高的地位。

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宋史·蘇轍傳》

在宋史中,蘇軾與蘇轍在史官口中並無不同。但三蘇父子之間的性格、政治態度、學術思想、及文學風格差異很大。但相對於後世的影響來說,蘇軾則成就更大。

大器晚成與少年得志

蘇洵作為蘇軾和蘇轍的父親,可以說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蘇洵早年屢次科舉都沒中,直到年近五十才在歐陽修的舉薦下名震京師。但成名後的地位也很低,“爵不過於九品”,只做過試秘書省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禮院編修。

相反,蘇軾兄弟兩則可以說的上是少年得志。蘇軾一生八典名郡,先後知密、徐、湖、登、杭、潁、揚、定八州,地方政績顯著,在朝廷官至禮部尚書。而蘇轍的政績則主要集中在元祐年間,從縣令升至副相。

變法下的政治影響

蘇洵擁有“王佐才”,但由於其成名較晚,並沒有真正的進入到中央,因此並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蘇軾兄弟二人則不同。其二人則真正的參與了變法。

法不足以制天下,以法制天下,法之所不及,天下斯欺之矣。且法必有所不及也。先王知其有所不及,是故存其大略而濟之以至誠。使天下之所以不吾欺者未必皆吾法之所能禁,亦其中有所不忍而已。——蘇洵《上皇帝書》

在蘇洵生前,儘管王安石變法還未開始,但此時已經有了變法的方向的分歧。而不同於王安石的法度變革,蘇洵則大談革新吏治,主張重爵祿,罷任子,嚴考課,尊小吏,復武舉,信大臣,重名器,專使節,停郊赦,遠小人。其中除停郊赦一條外,其餘九條都談的是吏治改革。

蘇軾兄弟二人對於王安石變法的態度和蘇洵相同。蘇軾在《上神宗皇帝書》,對王安石變法作了全面批評。變法派於是下決心把他趕出朝庭。蘇軾出任地方官避禍。於是被命通判杭州。蘇軾一生多次被誣陷,這是其中的一次。

對元祐之政的態度,也表明蘇轍在政治上往往比蘇軾更激烈。蘇轍在元祐元年二月至十一月擔任右司諫期間共上奏章七十四篇(蘇軾同期所上奏章為二十篇),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重大政治問題。他主張嚴懲推行新法的朝廷大臣,而對執行新法的小臣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

著名的文學家

三蘇都名列唐宋八大家。蘇洵的散文“辭辯閎偉,博於古而宜於今”,對改變北宋文壇風氣起了巨大作用。蘇軾具有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在各個領域都富有創造性,都是開派的人物。蘇轍的詩文成就也較高。

蘇洵強調文章要“得乎吾心”,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強調文貴自然,強調文貴有用,對改變北宋文壇風氣起了巨大作用,南宋朱熹從正統儒家觀點出發,斥蘇氏父子兄弟之學為“雜學”,但對蘇洵文章卻很佩服,稱“老蘇文雄渾”。

蘇軾具有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在各個領域都富有創造性,都是開派的人物。他的散文平易自然,筆力縱橫,揮灑自如,雄辯滔滔,與歐陽修一起並稱歐蘇。他的詩內容豐富,境界開闊,格調清新,與黃庭堅一起並稱蘇黃。他的詞一洗五代綺麗柔靡的詞風,成為豪放詞派的創始人,並提高了婉約詞的境界,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辛棄疾一起並稱蘇辛。

結語

在三蘇中,論成就蘇軾則對後世影響的更大。但我認為更覺得蘇洵的成就更大。因為他對兩個兒子進行了精心的教育,為我們培養出蘇軾、蘇轍這樣的一代文豪。

“二蘇具天授之雄才,而又得老泉先生為之先引,其能卓然成一家言,不足異也。老泉先生中年奮發,無所師承,而能以其文抗衡韓、歐,以傳之二子,斯足異也。間嘗取先生之文而讀之,大約以雄邁之氣,堅老之筆,而發為汪洋恣肆之文,上之究極天人,次之修明經術,而其於國家盛衰之故,尤往往淋漓感慨於翰墨間。先生之文,蓋能馳騁於孟(子)、劉(向、歆)、賈(誼)、董(仲舒)之間,而自成一家者也。……上繼韓、歐,下開長公(蘇軾)兄弟。——清人邵仁泓《蘇老泉先生全集序》

在邵仁泓的評論中,它首先強調了蘇洵能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很不容易。蘇軾兄弟幼而習之,又有家父培養,能成一家,不足為奇。而蘇洵發奮既晚,又無師承,全靠自己摸索,而能與孟、劉、賈、董抗衡,上繼韓、歐,下開蘇軾兄弟,確實是了不起的。由此可見,相比於蘇軾兄弟的成就,蘇洵培養了蘇軾兄弟則顯得更為重要。


暢聊歷史1265965


當然是蘇軾的成就,名聲比較大

1.蘇洵,字明允,自號老泉,在散文上具有很高的造詣,縱橫評說,善於闡述,特點新明,有許多著作傳世,比如《權書》,《衡論》。

2.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現存詩2300多首,詞和散文340多首,題材廣泛,風格豪放有力,他在詩,書,畫,詞,散文皆有很高的造詣,而且他還有一道美食——東坡肉流傳至今

3.蘇轍,蘇軾的弟弟,字子由,號潁濱遺老,以散文著稱,其兄蘇軾曾稱讚他的散文:汪洋恬淡,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蘇轍尤其善書法,書法飄逸自若,很有神韻。

最後補充一點,三蘇皆是通琴棋書畫的藝術家,尤其精於書畫


小李愛小九九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此聯為清代名臣張鵬翮所作,對聯裡的三詞客是蘇洵、蘇軾、蘇轍 ,父子三人均為傑出的文學家,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文章四大家是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歐陽修以及三蘇

這副對聯是稱讚蘇家三父子的,稱讚他們不但在作詞上出色,在文章上的成就也很高。上聯的“詞客”,指擅長文詞的人,稱讚的是他們在詞作上的傑出;下聯是說他們的文章有長遠存在的價值,流傳千古,進一步評價了蘇氏一門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北宋文學家,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佑集》傳世。

蘇轍,字子由,晚年號穎濱遺老,北宋文學家,詩人,政治家,散文家,文以策論見長,著有《欒城集》。

父子三人皆以文學名世,蘇洵和蘇轍主要以散文著稱,蘇軾則不但在散文創作上成果甚豐,而且在詩、詞、書、畫等各個領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春陽讀書會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號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歲。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歲餘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寫文章,閉戶益讀書,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至和、嘉祐間,與二子軾、轍同至京師。歐陽修上其所著《衡論》《權書》等二十二篇,士大夫爭傳之。宰相韓琦奏於朝,除秘書省校書郎。與陳州項城令姚闢同修建隆以來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而卒。洵著有二十卷,及三卷,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蘇洵即《三字經》裡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在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的蘇軾。

蘇軾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贈太師,追諡號“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詞人、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韓愈並稱“韓潮蘇海”,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全才”。蘇軾與其父蘇洵(1009~1066)、其弟蘇轍(1039~1112)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嘉佑二年(1057)與弟轍同登進士。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東坡志林》等。

蘇轍

蘇轍(1039年-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嶽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諡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公認的蘇軾成就最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