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温文尔雅,宽厚待人;

有此人物,君子之风。

——华人寄语


他是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声名显赫的北大教授,

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他是才华横溢的民国才子,

一生干净又有趣,宽容而豪爽。

他就是胡适,

一个厚德宽和、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胡适13岁时,

母亲便做主给他定了婚,

之后15年,胡适与江冬秀从未谋面,

江冬秀是一个旧式女子,

其貌不扬,裹脚、不识字。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而胡适是谁?

是1917年留学归来的北大教授,

月薪280元,“此为教授最高级之薪俸”,

可供当时北京五口之家的穷人开销三年。

并且他已经出版了白话文诗集《尝试集》,

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很多文章,

渐渐地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型人物。


胡适声名显赫,

在新文化运动中宣扬的自由、女权、革新等观念,

这样一个风流才子,

爱恋他的女性不计其数。

他的一生伴侣怎么能是江冬秀这样的旧式女子?

可是就在这一年,胡适回乡完婚了。


舆论一时一片哗然。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他不是应该像鲁迅、郭沫若、徐志摩那样,

拼命抵抗旧式婚姻,追求自由的爱情吗?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陈独秀拍着桌子对胡适说:

“你要认我是朋友,你今天就跟你的老婆离婚。

这么丑的老婆,这么小脚的老婆,

没有文化、没有思想,你居然能够容忍,

证明你不是我的朋友,

如果你是我的朋友,就马上跟她离婚。”


其实胡适内心也曾抗拒过、疑虑过、矛盾过,

但终因“不忍伤让几个人终身痛苦”而没有推翻婚事,

“我深深懂得旧式婚姻中女性的地位。”


所以他回答陈独秀:

“其实我现在的婚姻,

对我还没有什么吃亏,也很好。”

“今之少年往往提倡自由结婚之说,

有时竟破坏已订之婚约至家庭之中龃龉不睦。

有时其影响所及害及数家,此儿所不取。”

“我深深懂得旧式婚姻中女性的地位。”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这便是胡适的做人之道,

君子言而有信,重情重义。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胡适说此身非吾有,一半属父母,一半属朋友。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

有一句极为出名的流行语。

就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当时“上至总统、主席,下至企台、

司厨、贩夫、走卒、担菜、卖浆一一行列之中都有胡适之的朋友”。

和胡适相处过的人,

无论观念有何差异、是何身份,

都对胡适交口称赞,

就连见谁骂谁的李敖对胡适也甚是服气。

而这一切,

都源于胡适本人高明的做人之道。

跟胡适往来的人,都觉得胡适厚道、靠谱,他做事,

大家都觉得放心、舒服。

而大家对你放心,是对一个人修养的最高评价。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林语堂1919年赴美留学,没钱交学费,

无处借贷,愁得不得了。

想起古道热肠的北大教授胡适,

就想着碰碰运气,

“能否由尊兄作保向他人借贷1000美元,待我学成归国偿还。”


胡适当即寄去1000美元,

附言说这是北大给林语堂预支的工资,

学成后,一定回国,一定到北大工作。

林语堂后来又交了女朋友,开销增大,

又向胡适借钱,胡适二话没说,又寄来1000美元。


四年后,林语堂回到了北大。

凑够2000美元后,去还给学校。

校长却说:北大不曾借过,是胡适自己掏的钱。


胡适晚年的时候,又遇到这样的事情。

李敖给胡适写了封信,

“我不好意思再向姚先生借钱,

使我的三条裤子进了当铺,

最后不得不向你唠叨诉苦,

我何尝不知道我不该拿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劳烦先生,

可是,天凉了,我要赎裤子呀!”

胡适立刻寄去1000元支票,

给李敖赎当救急,并嘱托他切不可推辞。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虽然有人说胡适邀买人心,

但是有谁见过一个老师对

一个当时名不经传的学生也慷慨解囊的吗?

单这一点,胡适就比普通人强太多,

比如后来的罗尔纲、吴晗和周汝昌等,

有的是在经济上生活上,有的是在知识上学问上,甚至是做人上。


胡适对朋友一向豪爽,有忙必帮,

他为人更是宽容温厚。

鲁迅曾经到处骂的胡适狗血淋头。

后来鲁迅死了,

《鲁迅全集》无法出版,胡适鼎力相帮,最终促成。


胡适对周作人说:

“生平对于君家昆弟,只有最诚意的敬爱,

种种疏远和人事变迁,此意始终不减分毫。

相去虽远,相期至深。”


陈独秀和胡适闹翻,大骂胡适,不留情面。

后来他四次入狱,都是胡适都奔走相救。

最后一次,还是胡适力挽狂澜,把他搭救出来。

古道热肠,宽容忍让,才是知己挚交的乐趣。


这便是胡适的为友之道

君子扶贫救急,宽容有致。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1929年,胡适从北京到上海的旅途中,

意外碰见了老朋友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

赫定是瑞典国家学会十八名会员之一。

赫定说:

“我想提名你做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胡适果断而婉转地拒绝了。

胡适在日记中写道:

“我可没有那厚脸皮。我是不配称文学家的。”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后来,李敖写了《播种者胡适》一文,

充分肯定胡适对国家、民族的贡献。

胡适读罢此文后,给李敖写了一封信:

“说我在纽约‘以望七之年,

亲自买菜做饭煮茶蛋吃’,其实我不会‘买菜做饭’。”

“说我‘退回政府送的6万美金宣传费’,

其实政府从来没有送我6万美金的事。”

“说‘他怀念周作人,不止一次到监狱看他’,

我曾帮过他小忙,但不曾到监狱去看过他。”


信中指出的错误,全是给胡适贴金的。

倘若胡适好虚名,完全可以缄口笑纳。

但他却毫不含糊,对多处贴金拒不接受。

胡适难道不好名吗?

他给别人写的信都要誊抄一份留下来,

其日记也明显可以看出是为了日后发表,

显然,胡适非常之“好名”。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但他之“好名”,有两点非常值得如今熙熙于名者学习。

一是“君子好名,取之有道”。

“不接受来历不明、言过其实的虚名。”

二是“成名后,就不要辜负这个名声”。

“对名誉始终保持着一种警惕和反省。”

这就是胡适——不受虚荣、不祈妄福。


这便是胡适,

君子好名,取之有道,不虚荣,不妄取。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1937年,罗尔纲赶时髦,

出版了《太平天国史纲》一书。

《书人杂志》将其选入“中国最新十部佳著”。

胡适读后,

当面批评罗尔纲:“做书不可学时髦。”

“你写这部书,专表扬太平天国,

而太平天国之乱,让中国几十年不曾恢复元气,

你却只字未提,这样盲从做史是不对的。”


正因胡适的耳提面命,

罗尔纲后终成著名历史学家。

胡适学术上的伟大,

不在于他的著作,

而在于他的治学之方法——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读古人的书,

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

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世间有一种最流行的迷信,

叫做‘服从多数的迷信’。

人都以为多数人的公论总是不错的。”

所以胡适觉得应该“大胆的假设”,

不大胆地假设、怀疑,就不会有进步和创新。

但大胆假设、怀疑之后,应该“小心的求证”,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

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

必须等到证实之后,方才奉为定论。”

胡适学术上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


史学家顾颉刚说:

“我的研究古史的方法,直接得之于胡先生,

而间接得之于辩证法。”

这种治学方法,

也被胡适运用于做人做事中。

所以他从来不站队、不妄议、不盲从,

不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

不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

不把别人的脑力当脑力。


这便是胡适,

君子特立独行,不随众、不盲从。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1952年,胡适应邀到台湾讲学,

他当面对蒋介石说:

“台湾今日实无言论自由。

第一无人敢批评彭孟缉。

第二无一语批评蒋经国。

第三无一语批评蒋总统。

所谓无言论自由是‘尽在不言中’也。”

当时的台湾,连钱穆都没胆这么说。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1954年,台湾召开“国民大会”,

商议改选“总统”、“副总统”,

蒋介石假意推荐胡适做总统候选人。

胡适拒不接受:“我有心脏病,

连保险公司都不愿保我的寿险,

怎能挑起总统这副担子?”

有人问:“如果你真被提名甚至当选时怎么办?”

胡适答:“如果有人提名,我一定否认;

如果当选,我宣布无效。

我是个自由主义者,我当然有不当总统的自由。”


1958年,蒋介石邀请胡适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就职典礼上,蒋介石提出明确要求:

“应担负起复兴民族文化之艰巨任务”,

要配合当局“早日完成反共抗俄使命”。

蒋介石讲完后,胡适站起来,

一开口就说:“总统,你错了。”

然后逐条驳斥蒋介石,说学术与政治无关。

蒋介石怫然变色,气得全身发抖。

蒋介石原来是去“致训”的,结果成了“聆训”。

蒋在当天日记中愤慨记录:

“今天实为我平生所遭遇的第二次最大的横逆之来。”


这就是“不受左右”的胡适。

“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

学者王元化说:“我这辈子,最欣赏胡适这句话。”


这便是胡适,

君子有志,洁身自好,不降志,不辱身。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胡适一生光明坦荡,真诚待人,

他的学术成就更是影响了民国,

造福了后世。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

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

《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

《胡适文存》(四集)等。

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世间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适称君子


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

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

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

胡适发表了《说儒》,

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

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此外,他还将禅宗史研究的问题点,

由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问题,

转为禅宗革命家本身的问题,


胡适的学问有多深,他的能力有多强?

1938年,胡适出任中国驻美大使。

消息传到日本后,日本内阁倍感压力,

当时日本国内的社会舆论发起建议

应该派三个人同时出任日本驻美大使,

才可以抑制住胡适的能力。


这便是胡适,

君子治学,思想严谨。


纵观先生一生,即便之后充满争议,

可他积极一面的一直影响着我们,

学术上精益求精,做人上堪称君子,

周国平说:

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

胡适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

对亲情、友情、爱情不盲从,不迷失,不放纵,

不挥霍,俯身细细耕耘,慢慢地让灵魂充满趣味。

虽事殊世易,

但他有趣的灵魂总是熠熠闪亮,光照后人。

“一辈子太长,要找个有趣的人在一起。”

人只有一辈子,愿你成为有趣的人,

找个有趣的人,共度这有趣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