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溫文爾雅,寬厚待人;

有此人物,君子之風。

——華人寄語


他是中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

聲名顯赫的北大教授,

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他是才華橫溢的民國才子,

一生乾淨又有趣,寬容而豪爽。

他就是胡適,

一個厚德寬和、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胡適13歲時,

母親便做主給他定了婚,

之後15年,胡適與江冬秀從未謀面,

江冬秀是一箇舊式女子,

其貌不揚,裹腳、不識字。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而胡適是誰?

是1917年留學歸來的北大教授,

月薪280元,“此為教授最高級之薪俸”,

可供當時北京五口之家的窮人開銷三年。

並且他已經出版了白話文詩集《嘗試集》,

在《新青年》上發表了很多文章,

漸漸地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型人物。


胡適聲名顯赫,

在新文化運動中宣揚的自由、女權、革新等觀念,

這樣一個風流才子,

愛戀他的女性不計其數。

他的一生伴侶怎麼能是江冬秀這樣的舊式女子?

可是就在這一年,胡適回鄉完婚了。


輿論一時一片譁然。

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陣地,

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

他不是應該像魯迅、郭沫若、徐志摩那樣,

拼命抵抗舊式婚姻,追求自由的愛情嗎?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陳獨秀拍著桌子對胡適說:

“你要認我是朋友,你今天就跟你的老婆離婚。

這麼醜的老婆,這麼小腳的老婆,

沒有文化、沒有思想,你居然能夠容忍,

證明你不是我的朋友,

如果你是我的朋友,就馬上跟她離婚。”


其實胡適內心也曾抗拒過、疑慮過、矛盾過,

但終因“不忍傷讓幾個人終身痛苦”而沒有推翻婚事,

“我深深懂得舊式婚姻中女性的地位。”


所以他回答陳獨秀:

“其實我現在的婚姻,

對我還沒有什麼吃虧,也很好。”

“今之少年往往提倡自由結婚之說,

有時竟破壞已訂之婚約至家庭之中齟齬不睦。

有時其影響所及害及數家,此兒所不取。”

“我深深懂得舊式婚姻中女性的地位。”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這便是胡適的做人之道,

君子言而有信,重情重義。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胡適說此身非吾有,一半屬父母,一半屬朋友。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社會,

有一句極為出名的流行語。

就是“我的朋友胡適之”。


當時“上至總統、主席,下至企臺、

司廚、販夫、走卒、擔菜、賣漿一一行列之中都有胡適之的朋友”。

和胡適相處過的人,

無論觀念有何差異、是何身份,

都對胡適交口稱讚,

就連見誰罵誰的李敖對胡適也甚是服氣。

而這一切,

都源於胡適本人高明的做人之道。

跟胡適往來的人,都覺得胡適厚道、靠譜,他做事,

大家都覺得放心、舒服。

而大家對你放心,是對一個人修養的最高評價。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林語堂1919年赴美留學,沒錢交學費,

無處借貸,愁得不得了。

想起古道熱腸的北大教授胡適,

就想著碰碰運氣,

“能否由尊兄作保向他人借貸1000美元,待我學成歸國償還。”


胡適當即寄去1000美元,

附言說這是北大給林語堂預支的工資,

學成後,一定回國,一定到北大工作。

林語堂後來又交了女朋友,開銷增大,

又向胡適借錢,胡適二話沒說,又寄來1000美元。


四年後,林語堂回到了北大。

湊夠2000美元后,去還給學校。

校長卻說:北大不曾借過,是胡適自己掏的錢。


胡適晚年的時候,又遇到這樣的事情。

李敖給胡適寫了封信,

“我不好意思再向姚先生借錢,

使我的三條褲子進了當鋪,

最後不得不向你嘮叨訴苦,

我何嘗不知道我不該拿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勞煩先生,

可是,天涼了,我要贖褲子呀!”

胡適立刻寄去1000元支票,

給李敖贖當救急,並囑託他切不可推辭。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雖然有人說胡適邀買人心,

但是有誰見過一個老師對

一個當時名不經傳的學生也慷慨解囊的嗎?

單這一點,胡適就比普通人強太多,

比如後來的羅爾綱、吳晗和周汝昌等,

有的是在經濟上生活上,有的是在知識上學問上,甚至是做人上。


胡適對朋友一向豪爽,有忙必幫,

他為人更是寬容溫厚。

魯迅曾經到處罵的胡適狗血淋頭。

後來魯迅死了,

《魯迅全集》無法出版,胡適鼎力相幫,最終促成。


胡適對周作人說:

“生平對於君家昆弟,只有最誠意的敬愛,

種種疏遠和人事變遷,此意始終不減分毫。

相去雖遠,相期至深。”


陳獨秀和胡適鬧翻,大罵胡適,不留情面。

後來他四次入獄,都是胡適都奔走相救。

最後一次,還是胡適力挽狂瀾,把他搭救出來。

古道熱腸,寬容忍讓,才是知己摯交的樂趣。


這便是胡適的為友之道

君子扶貧救急,寬容有致。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1929年,胡適從北京到上海的旅途中,

意外碰見了老朋友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

赫定是瑞典國家學會十八名會員之一。

赫定說:

“我想提名你做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

胡適果斷而婉轉地拒絕了。

胡適在日記中寫道:

“我可沒有那厚臉皮。我是不配稱文學家的。”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後來,李敖寫了《播種者胡適》一文,

充分肯定胡適對國家、民族的貢獻。

胡適讀罷此文後,給李敖寫了一封信:

“說我在紐約‘以望七之年,

親自買菜做飯煮茶蛋吃’,其實我不會‘買菜做飯’。”

“說我‘退回政府送的6萬美金宣傳費’,

其實政府從來沒有送我6萬美金的事。”

“說‘他懷念周作人,不止一次到監獄看他’,

我曾幫過他小忙,但不曾到監獄去看過他。”


信中指出的錯誤,全是給胡適貼金的。

倘若胡適好虛名,完全可以緘口笑納。

但他卻毫不含糊,對多處貼金拒不接受。

胡適難道不好名嗎?

他給別人寫的信都要謄抄一份留下來,

其日記也明顯可以看出是為了日後發表,

顯然,胡適非常之“好名”。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但他之“好名”,有兩點非常值得如今熙熙於名者學習。

一是“君子好名,取之有道”。

“不接受來歷不明、言過其實的虛名。”

二是“成名後,就不要辜負這個名聲”。

“對名譽始終保持著一種警惕和反省。”

這就是胡適——不受虛榮、不祈妄福。


這便是胡適,

君子好名,取之有道,不虛榮,不妄取。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1937年,羅爾綱趕時髦,

出版了《太平天國史綱》一書。

《書人雜誌》將其選入“中國最新十部佳著”。

胡適讀後,

當面批評羅爾綱:“做書不可學時髦。”

“你寫這部書,專表揚太平天國,

而太平天國之亂,讓中國幾十年不曾恢復元氣,

你卻隻字未提,這樣盲從做史是不對的。”


正因胡適的耳提面命,

羅爾綱後終成著名歷史學家。

胡適學術上的偉大,

不在於他的著作,

而在於他的治學之方法——

“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讀古人的書,

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聰明到怎樣,

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樣。”

“世間有一種最流行的迷信,

叫做‘服從多數的迷信’。

人都以為多數人的公論總是不錯的。”

所以胡適覺得應該“大膽的假設”,

不大膽地假設、懷疑,就不會有進步和創新。

但大膽假設、懷疑之後,應該“小心的求證”,

“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有七分證據不說八分話。”

“沒有證據,只可懸而不斷;

證據不夠,只可假設,不可武斷;

必須等到證實之後,方才奉為定論。”

胡適學術上的偉大之處,正在於此。


史學家顧頡剛說:

“我的研究古史的方法,直接得之於胡先生,

而間接得之於辯證法。”

這種治學方法,

也被胡適運用於做人做事中。

所以他從來不站隊、不妄議、不盲從,

不把別人的耳朵當耳朵,

不把別人的眼睛當眼睛,

不把別人的腦力當腦力。


這便是胡適,

君子特立獨行,不隨眾、不盲從。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1952年,胡適應邀到臺灣講學,

他當面對蔣介石說:

“臺灣今日實無言論自由。

第一無人敢批評彭孟緝。

第二無一語批評蔣經國。

第三無一語批評蔣總統。

所謂無言論自由是‘盡在不言中’也。”

當時的臺灣,連錢穆都沒膽這麼說。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1954年,臺灣召開“國民大會”,

商議改選“總統”、“副總統”,

蔣介石假意推薦胡適做總統候選人。

胡適拒不接受:“我有心臟病,

連保險公司都不願保我的壽險,

怎能挑起總統這副擔子?”

有人問:“如果你真被提名甚至當選時怎麼辦?”

胡適答:“如果有人提名,我一定否認;

如果當選,我宣佈無效。

我是個自由主義者,我當然有不當總統的自由。”


1958年,蔣介石邀請胡適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就職典禮上,蔣介石提出明確要求:

“應擔負起復興民族文化之艱鉅任務”,

要配合當局“早日完成反共抗俄使命”。

蔣介石講完後,胡適站起來,

一開口就說:“總統,你錯了。”

然後逐條駁斥蔣介石,說學術與政治無關。

蔣介石怫然變色,氣得全身發抖。

蔣介石原來是去“致訓”的,結果成了“聆訓”。

蔣在當天日記中憤慨記錄:

“今天實為我平生所遭遇的第二次最大的橫逆之來。”


這就是“不受左右”的胡適。

“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趕時髦,也不迴避危險。”

學者王元化說:“我這輩子,最欣賞胡適這句話。”


這便是胡適,

君子有志,潔身自好,不降志,不辱身。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胡適一生光明坦蕩,真誠待人,

他的學術成就更是影響了民國,

造福了後世。


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

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幾個方面,

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

《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

《胡適文存》(四集)等。

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

"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的治學方法。


世間若有人如玉,必是胡適稱君子


胡適對中國近三百年來的學術研究作了總結,

把整理國故或國學研究納入了

他的"中國文藝復興"的範疇之內,

胡適發表了《說儒》,

這不但是胡適治學的巔峰之作,

也是1930年代中國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此外,他還將禪宗史研究的問題點,

由西天二十八祖的傳承問題,

轉為禪宗革命家本身的問題,


胡適的學問有多深,他的能力有多強?

1938年,胡適出任中國駐美大使。

消息傳到日本後,日本內閣倍感壓力,

當時日本國內的社會輿論發起建議

應該派三個人同時出任日本駐美大使,

才可以抑制住胡適的能力。


這便是胡適,

君子治學,思想嚴謹。


縱觀先生一生,即便之後充滿爭議,

可他積極一面的一直影響著我們,

學術上精益求精,做人上堪稱君子,

周國平說:

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靈魂。

胡適熱愛生命,善於品味生命固有的樂趣,

對親情、友情、愛情不盲從,不迷失,不放縱,

不揮霍,俯身細細耕耘,慢慢地讓靈魂充滿趣味。

雖事殊世易,

但他有趣的靈魂總是熠熠閃亮,光照後人。

“一輩子太長,要找個有趣的人在一起。”

人只有一輩子,願你成為有趣的人,

找個有趣的人,共度這有趣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