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歷史好故事,樂毅掛帥伐雄齊,田單火牛破燕軍

史書上記載的第一座即墨古城,在今天平度市的古峴鎮大朱毛村,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山東半島上最古老的歷史名城。他不但歷史悠久,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是除了國都臨淄以外,再就是即墨屬老二了。即墨是齊國七十二邑(相當於秦朝以後的縣),中的大邑,大邑之長由國王任命“大夫”來擔任,大夫進京入朝可以坐班議論軍國大事。回邑就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一邑之長。當時即墨城的繁華程度僅次於“連袂揮汗如雨”的齊都,“與臨淄並跨殷盛”(聯橫家蘇秦語)。戰國貨幣中的佼佼者-由即墨所發行的齊國“即墨法化”刀幣,就是即墨當年經濟繁榮的一個明證。據近年考證:即墨故城的範圍很大,分內外兩城,外城南北約十華里,東西約五華里,基寬十五米,高約十米以上,全為夯土板築,修築得十分堅固,歷史上著名的田單用“火牛陣”破燕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即墨歷史好故事,樂毅掛帥伐雄齊,田單火牛破燕軍


公元前323年,到了齊湣王田地當家作主稱王的時候,齊國開始交厄運嘍,這是一個昏庸無道的暴君,他對內實行殘暴的虐民政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攪得民不聊生,對外長年窮兵黷武,三番五次的挑起事端,今天去偷襲楚國,明天去侵佔趙國,後天去征戰韓國,大後天去攻打魏國,攪得四鄰不安。公元前314年,北方的燕國發生內亂,齊湣王在孟軻“金伐燕,此文、武之道,不可失也”的唆使下,出兵大舉伐燕,攻掠燕國的土地,從此和燕國又結下了深仇。七國當中除了秦國在關中,鞭長莫及以外,其他五國讓這位國君得罪了個遍……

即墨歷史好故事,樂毅掛帥伐雄齊,田單火牛破燕軍


即墨歷史好故事,樂毅掛帥伐雄齊,田單火牛破燕軍


即墨歷史好故事,樂毅掛帥伐雄齊,田單火牛破燕軍


公元前311年,燕國的新主子燕昭王姬平即位。當時的燕國內戰後又被齊國伐破,全國人少民窮,經濟蕭條,整個是一副爛攤子。昭王是一位賢明的國君,他即位後勵精圖治,與百姓同甘共苦,廣招天下賢士,養民息兵,走富國強民的道路,先後有名將樂毅自魏國來,名士鄒衍自齊國來,賢士劇辛自趙國來。一時之間,天下名士爭相來燕國輔佐昭王共圖國家大事。到了昭王二十八年上,燕國已是民富國強、兵精將勇了,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的昭王決心伐齊,一掃當年家國被破的恥辱。他和文臣武將們共聚朝堂商議,文武雙全的樂毅分析說:“齊國連年窮兵黷武,現在雖然到了國窮兵盡的地步,但還不失為一個地廣千里的大國,如要征伐成功,最好和趙、魏、韓、楚這幾個被他欺負過得的國家共同聯合,才能一舉打敗他!”昭王一聽樂毅說的有道理,便委派他為燕使親赴趙國,約見趙惠王陳說伐齊的理由,相機共同起兵伐齊。燕昭王又派使臣前去約魏、韓、楚三國,也皆同意出兵協從燕國伐齊。於是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趙惠王以相國印緩於樂毅,盡起燕國之兵,在齊國西部邊境上匯合了趙、魏、韓國軍隊,共同向齊軍發起了進攻,楚國地處江淮一帶,他單獨一軍,從齊國東部的莒縣一帶向北進攻。

公元前283年,樂毅率領四國聯軍在濟西一戰大敗齊國主力部隊,直殺得的齊國軍隊人仰馬翻,潰不成軍 。殲滅了齊國的精銳軍隊以後,趙、魏、韓三國怕後院起火--秦國趁其國內兵力空虛時發動偷襲,所以紛紛撤軍回國,獨有燕國大軍在樂毅的率領下長驅直入,直搗齊國都城臨淄。燕軍進城後,大肆搶掠宮中的無數財寶,起運回國,又在宮中放起一把烈火,把數百年來歷代齊王修建的豪華宮殿廟堂燒成一片廢墟。那個昏庸湣王,到了這時候只長了兩隻兔子腿逃跑的份了,哪裡還有一點招架抵擋的勇氣!他一路東跑西顛轉來轉去跑到了莒邑城陽,又被統率軍隊前來的楚將淖齒所殺。樂毅率領燕軍橫掃齊國大地,連下七十多城,最後只有莒城和即墨城沒有攻下。

和齊湣王同時向東逃難的人群中,有一個叫田單的人,是齊王田氏的遠族,他在臨淄是一名管理市場的小吏,相當於現在的工商管理員,他人很精明,胸有雄才大略,只是無機一展遠大抱負,常有懷才不遇之恨。在紛紛攘攘洪水一般的逃難路上,他看到充斥道路的車軸都探出車輪很長,互相擁擠傾軋都跑不快,許多車輛的主人因此而被燕軍追上慘遭殺害,他急忙把本家族的所有車輛長出的外軸統同鋸去,用鐵皮包上疾走,這樣一來,一路暢通無阻,首先順利的逃到了外山東東部瀕海的即墨城中。

當時的即墨由即墨大夫率領城中軍民共同抵禦燕軍的侵略,田單與族人和像他一樣逃來即墨的難民,也共同加入到了保衛即墨城的戰鬥中。當燕軍連下七十多城,一個偌大的齊國幾乎全入燕國版圖的時候,聽說齊王逃入莒城,便集中兵力攻打,楚將淖齒在殺死湣王后,又想永久佔領楚軍所征討下的齊國土地,便據城拒燕軍於城外,數載攻打不下。樂毅便親自引軍前來墨城,企圖迅速拿下即墨,剪除還在這裡抗拒的齊國子民。樂毅大軍雲集城下,形勢驟然緊張了起來,幾乎天天戰事不斷,互有傷亡,在城下的一場惡戰中,即墨大夫不幸力戰身死,守城軍民失去主帥,滿城人心惶惶,危城破在旦夕。許多由臨淄東逃來即墨的難民和守城軍民,看到田單在逃難路上和守城中智勇雙全,德才兼備,非一般人可比,大家便一致公推他為守城將軍,帶領全城軍民拒敵。

由於即墨城高池闊,和田單指揮得當,燕軍發動的多次強攻均沒有把城拿下,樂毅便由強攻轉為圍攻,在城外層層挖塹設防,以便長期圍困,一俟城中沒了糧草,便會不攻自破。田單識破了敵人的企圖,便號召城中軍民節衣縮食,長期抗戰,一旦敵情有變,就好進行反擊。

公元前278年,燕昭王去世,他兒子燕惠王繼位,惠王在做太子時,曾因說過樂毅的壞話而被其父打了一頓屁股蛋子,因此一直對樂毅懷恨在心。田單探得這些消息,就偷偷派出奸細潛入燕國京城去到處散播謠言說:“齊國只剩下兩座城邑沒有攻下,而且齊王已死,樂毅以伐齊為名,實在是想自己當齊王,只是現在齊人未服,他故意以緩攻即墨為名來觀察動靜,一旦齊人歸服,他就要自當齊王了。現在齊國就怕燕軍換其他將帥來,那樣即墨一攻就破了。”不久,這些話就傳進了惠王的耳朵裡,這位棉花耳朵的國王深信不疑,立即派另一位將軍騎劫前來齊地取代樂毅為帥。騎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這是一個剛愎自用的武夫,他來到即墨以後,便取代了樂毅的帥印,令樂毅即刻卸任回國。樂毅德才兼備,在列國中威望很高,所以在伐齊中才擔當得起四國聯軍的統帥,並且身掛趙國相印,在大敗齊軍主力後他獨率燕軍大破齊都,橫掃整個齊國,連下齊國七十多城,幾乎把整個齊國大地易幟燕國名下統治了五、六年之久,如果沒有兩下子,怎麼可能幹出這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業!騎劫一來齊國奪他印信,他就知道大事不好;碰上昏君了,惠王這小子要抱他當年打屁股的仇,如果乖乖的回燕國去,肯定沒有好果子吃,不一定叫他給捏個什麼罪名,來個滿門抄斬。還是回老家趙國去吧,“沙丘之亂”過去這麼多年了,趙惠王不計前嫌,待自己還真不錯,聯合伐齊的時候還給掛過趙國的相印呢!歸了趙國,以後還會有自己用武的地方,還是回老家去吧……。樂毅一路上心生許多悲楚,悻悻不樂的投奔了趙國。一到趙國,趙惠王果然待他不薄,給他封地於觀津邑,號曰望諸君,寵幸無比,待為上賓。後來田單破燕後,燕惠王又後悔當初不用樂毅,以致慘遭破君亡將失齊之恨,遂修書一封給樂毅,除深致歉意外,還想請樂毅回燕國來共圖大事。樂毅接信,回了一封有名的《報遺燕惠王書》,書中委婉精闢的地闡述了自己的遠大志向和不能再回燕國去的苦衷。燕惠王不忘樂毅的功勞,封他的兒子樂間為昌國君,後來樂毅又往來於燕、趙之間,兩國均以客卿相待。樂毅不愧為是戰國時期的名將之花,後來司馬遷在《史記》上為他立傳表功,極力讚譽他的功績和品德……

再說田單看到離間計成功以後,又派奸細到燕軍那裡去挑撥吹風說:“城中軍民最怕齊人被燕軍捉到了削鼻子,然後把他們推到陣前,這樣城上的守軍看了就無心守城,怕遭到同樣的命運,即墨城就不攻自破了。”燕軍新統帥騎劫聽了,便信以為真,果然把以前俘虜的守城士兵削去鼻子押到城下給城上軍民看,守城軍民看了莫不義憤填庸,切齒痛恨,誓與城池共存亡。過了幾天,田單又派人偷出城去散佈說:“城中百姓最怕燕軍掘祖墳了,那樣就更沒有一點心思守城了。”騎劫聽了,就令士兵在城周大挖濫掘墳墓,把屍骨挑出來用火燒,把棺木中的隨葬品拋撒得遍地都是,城上百姓看了,個個痛哭流涕,心中升起萬丈仇恨,誓與燕軍血戰到底,決不投降!守城軍民被仇恨的烈火燃燒著,紛紛要求出城和燕軍決一死戰!

田單看到軍民的士氣已被充分激發起來可與敵人一決雌雄了,他就抓緊進行戰前訓練,並把自己的家人也和士兵編到一起共同守城和操練,吩咐那些身強力壯的士兵隱伏起來,讓一些年老體弱的兵丁和女人上牆守城,用來麻痺敵人。又派使者出城去和騎劫說:“城中守不下去了,很快就要來投降了。”燕軍聽了都高興得眉飛色舞,以為很快就好進城作威作福了。田單又收聚了城中富戶的不少金銀財寶,派城中幾個富豪給燕軍送去說:“希望你們進城以後不要搶掠老百姓的財物和妻小。”燕軍到了這時被城中迷惑的只顧忙著分搶金銀和喝酒玩樂,完全放鬆了對城中的戒備,只等城中軍民繳械投降了。

田單看到反攻的時機已經完全成熟,就集中了城內的一千多頭黃牛,給披上了特為縫製的五彩龍飾牛衣,花花綠綠大紅大紫的把牛群給裝飾了起來,又把牛角給綁上尖刀,牛尾巴栓上澆了油的穀草,喂得飽飽的,趕到早已把城下挖好的數十個大窟窿通道口周圍待命。等到半夜五更城外燕軍正在熟睡時,城中一齊點燃牛尾巴上的油草,牛被燒得疼痛難忍,便一起躍出打通了的城牆口向城外燕軍營帳兇猛衝撲而去。火牛後面,緊跟著五千精壯士兵,個個也都是五彩紋飾塗身,頭戴凶神惡煞般的假面具,青咀獠牙磣人,手持叉戟刀劍向燕軍殺去,城中百姓不分男女老幼一起上城擊鼓敲鑼,吶喊助威,頓時一座即墨城周是個牛嘶人喊、火光沖天,那驚天動地的人畜慘叫聲、呼喊聲響徹雲天……

待燕軍從熟睡中驚起,已是火光照躍如同白晝,殺聲動地,到處是一些千奇百怪、兇惡無比的猛獸和鬼怪向他們惡狠狠的衝突了過來,那明晃晃綁在怪物角上的尖刀,肉身只要撞上,不死即傷,容不得半點猶豫了。燕軍以為天神下凡,來剿殺他們,一個個嚇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只顧抱頭鼠竄,哪裡還敢對陣!統帥騎劫也在亂陣中被火牛踐踏而死,失去主帥的燕軍就像一群無頭的蒼蠅,沒命的四處逃散,一發而不可收拾,沿途的齊國百姓看到燕軍狼狽不堪的逃亡樣子, 也紛紛加入到田單的隊伍中,逐城逐邑的追殺燕軍。田單大軍越戰越勇,越戰人馬越多,一路勢如破竹,一直追殺到齊國北部邊界上才收兵,被燕國佔領後統治了六年之多的齊國大地,又悉數被田單奪了回來。

不久,田單迎接在莒城繼承王位的湣王兒子齊襄王回到齊都臨淄受理國政,襄王感謝田單雄才大略、智復齊國的不朽功勳,拜他為相國,封安平君。

火牛陣一仗,把田單和即墨永載史冊,萬古流芳,這一仗,也是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著名戰例,它以少勝多,創造了以智取勝的先列,例來被世界各國的戰略史學家所推崇,不失為古代戰爭史上一曲正義必定戰勝侵略的讚歌……

田單復齊後,終因元氣大傷,國力一直沒有恢復起來,加上諸多其它因素,在六十多年以後的公元前211年為秦國所滅,開始了秦王朝的一統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