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回到十八線小城鎮:她這麼做,輕鬆走出了困境


從北京回到十八線小城鎮:她這麼做,輕鬆走出了困境

一年之前因為家庭原因,王又又不得不從北京回到了老家。她的家鄉位於距北京800公里的一個小城鎮。小鎮是全市貧困縣,經濟和教育都很落後,人均月工資大概人民幣2300左右,且縣區內無大型工廠也無技術型小作坊。

在這種環境下,人們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在超市、服裝店,飯店和其他各種各樣的日常店面。作為打工者,工資一般不會超過3500元一個月,且沒有提升的空間。令人髮指的是雖然月收入低但是房價卻節節攀升。稍微好一點的小區,房價在5000元—6000元/平米。一套3居室的房子,全款算下來需要70萬左右。對於土生土長在這裡的普通人,買一套房子大概需要25年左右的時間,且需要省吃儉用,沒有大病大災,沒有大手筆的開銷。

更讓人喪失鬥志的是在這裡你幾乎不用加班,到點就可以走人。對於業務方面技能的提升,基本都是自學成才,沒有額外的培訓。

從北京回到十八線小城鎮:她這麼做,輕鬆走出了困境

看似歲月靜好,悠然自得的表象下,是日復一日荒廢的時光和頹廢的鬥志。這種溫水煮青蛙的生活很可怕,剛開始很輕鬆,漸漸的會突然驚醒,所有的武功都被廢掉,人生一下子看到了盡頭。

對於曾經在北上廣生活過的人,這種看似無憂無慮的生活到處充滿了危機,不能忍受。曾經加班到晚上10點,趕著最後一般地鐵回家,而現在8點鐘就早早鑽入了被窩,還沒開始奮鬥一天就結束了。

王又又不能忍受這樣的生活,按照曾經在北京時的習慣,她給自己制定了一系列計劃並嚴格執行。


評估自己所擁有的籌碼:目前所擁有的哪些技能可以變現,或者哪些技能可以二次創造價值。

王又又是一個文學愛好者,並且有一定的語言功底。所以她就想辦法通過這個技能,看看有沒有賺錢的可能。縣城裡雖然沒有正規的寫作班,但是有很多輔導小學生的作文課。憑藉這個技能王又又加入了一個作文輔導機構,每個月兼職作文課可以有1000元的勞務所得。

王又又有很好的審美眼光,衣品很時尚。所以憑藉這個,她到一家服裝店做導購,每個月又可以有2000元的收入。

王又又為人誠實守信,加上有一定的文案功底,她做起了微商。從剛開始的艱難到現在的步入正規,她每個月也有2000元的收入。

憑著準確的評估自己的能力,併為此做出了合理的計劃,王又又其實沒費多少力氣就賺到了5000元/月的工資。

從北京回到十八線小城鎮:她這麼做,輕鬆走出了困境

其實看似無路可走的當下,都蘊藏著商機,只是你不去想,不去做,不去執行。如果沒有願意邁出第一步的決心,在哪裡都是故步自封。

研究市場,聚焦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成功不是因為居於繁華都市,而是用繁華都市的標準分析衡量自己

不論是輔導小孩子作文,還是微商,這都不是一個長久之計。那麼什麼才是王又又的核心競爭力呢?

王又又在北京工作過,身邊朋友對孩子的英語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剛好英語也是她的強項,她就自己租了房子幹起了輔導班。從剛開始的十個人到現在的60個人,每年她也有10萬元的收入。目前她已把其他的事情放下,專心做輔導班。

大到制定詳細的招生計劃,家長溝通技巧,小到每一次的課堂效果和學生的每一次作業完成情況,她都有一套流程,嚴格按照大都市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從北京回到十八線小城鎮:她這麼做,輕鬆走出了困境

王又又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是這樣,因為某些原因離開了大城市回到了小城鎮。但是他們或者從小服裝店做起,或者去外地學了別人的手藝開起了餐館,哪怕是為了給自己孩子強身健體自學了推拿後來又開了推拿診所。

每天早上睜開眼的第一眼不是說這一天太難了,而是想著再努力一把,曾經的漂泊奮鬥和往後的平淡日子才會因為現在的付出有了美好的結局。

從北京回到十八線小城鎮:她這麼做,輕鬆走出了困境

小地方是一個僧多肉少的彈丸之地,可還是有人衣食無憂,有人衣衫襤褸。侷限我們的是眼界,是一動也不想動的那種懶。北京的你早上5點起床上班充滿幹勁,小鎮的你8點了還想再睡10分鐘。到底是什麼在阻礙著我們,是那顆自我放棄的心吧。

有句話說:還沒到拼天賦的時候,你就敗給了努力。努力去想辦法,天下沒有一條路好走,也沒有一條路不能走。規劃自己,別偷懶,所有困境都能打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