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我們離美最近的時刻


閱讀,是我們離美最近的時刻

持續讀書,自去年2月份開始,不停地網購,每月讀三五本,將諸多中外名著收入囊中。一本在家,一本放辦公室,夾雜著閱讀。這一讀,打開了新天地。初老之心愈加沉靜,增閱歷、長見識,更有新鮮滋味。

去杭州西湖遊覽,讀餘秋雨《文化苦旅》寫西湖的篇章,對吳越王錢鏐、大詩人白居易、蘇東坡疏浚西湖的功績加深全方位瞭解。漫步至“雷鋒塔”“白堤”“蘇堤”,更感千年文化傳承餘脈悠悠。在安徽,看古牌坊,想起《文化苦旅》中“牌坊”一文,體味封建時代對人性、對女性的摧殘。此時,讀書與旅行相輔相成,互為印證。

讀老舍的《茶館》《龍鬚溝》《駱駝祥子》,蕭紅的《呼蘭河傳》,心痛、蒼涼、悲愴的情緒始終縈繞於心。更感恩於我們的新時代,人民幸福安康,生活日新月異。今天,當我們享受著和平安詳的生活時,閱讀這些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的作品,會提醒我們珍惜和平年代的美好生活。

在上海旅行,想起張愛玲。這位天才女作家,有著驚人的天賦。但她書中一行行悲涼的文字、引人唏噓的故事、人物不知不覺掉落的陷井面臨的掙扎、沉淪和毀滅,時常讓我的心口堵得發緊。親情是張愛玲一生揮之不去的傷痛,導致她的文筆沉浸在灰暗、陰冷的底色中不能自拔。現在這個時代,家長重視教育,家庭對孩子心靈的負面影響,以及悲涼親情灑淚感懷的現象,一定會越來越少。

厚厚三本黃永玉的《朱雀城的浪蕩漢子》,為我展現了一幅20年代湘西小鎮的“清明上河圖”。陳丹燕的《咖啡苦不苦》《今晚住哪裡》,讓我看見了歐洲歷史的百年風煙。還讀了幾本外國名著,最喜歡《簡愛》。多少次,我沉浸在簡愛的情感動盪裡,跟她悲隨她哭,像是回到了青春年代。她與主人公高度心靈契合的愛情,她獨立的人格,自強的精神,在如今這個時代也顯得彌足珍貴。

閱讀,是我們離美最近的時刻

日本作家東野吾圭的小說,《解憂雜貨店》溫暖、《白夜行》陰鬱、《X嫌疑人的獻身》令人唏噓,各有其特色,但都不乏懸念疑竇、引人致勝的情節。看一本沉浸其中,看多了不太喜歡書中人物的扭曲心態。還有《紅與黑》,對於主人公連我也不喜歡,但真心佩服作者司湯達,他揮灑的這一曲時代悲歌,讓讀者識盡人間百態。

不斷補讀舊書,在新與舊中穿梭前行,對照今昔,感念發展。而且欣喜地看到自己心胸裡流淌的大河奔湧。那是一種煥發了生機與活力的曠達與智慧,是古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氣象與開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