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未來可能用於哪些方面?

苟琴兒

區塊鏈有三個特點,1.不可篡改。2.可追溯。3.去中心化。就這三個特點,目前區塊鏈可以用於金融行業還有娛樂影視行業,共享經濟也同樣適用。


為什麼這樣說,目前金融行業其實一直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不管賬本記得多麼清楚,都會出現某個用戶在轉賬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錯誤,錢會算錯等,用上區塊鏈之後,同樣是記賬,區塊鏈因為是去中心化的點對點記賬,所以速度上要比傳統的金融銀行轉賬快很多。

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還有就是共享經濟,個人認為共享經濟上使用區塊鏈是最好的,因為共享經濟最難解決的其實就是個人的信用問題。滴滴司機打車,數量太多很難去仔細的核實該名司機是否合格,但是有了區塊鏈之後,司機的身份就變的很好鑑別,而且一旦這個司機出現了偽造的情況,也會第一時間發現並且查出來。


媒體訓練營

區塊鏈技術的延伸雖說是誕生於比特幣,但不僅僅只適用於比特幣。

由於區塊鏈技術具有獨有的時間戳、鏈條式結構、非對稱加密等特點,所以這意味著用區塊鏈存儲的數據,具有不可偽造和篡改的特性。那麼這種不可篡改的特性在金融、財經、貿易交易、信用等領域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他標誌著人類開始構建真正可以信任的互聯網。

區塊鏈可以說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已經引起了國內科技巨頭的重視。其中包括BAT在內的眾多企業都在準備著佈局著區塊鏈項目。那麼他們將這種技術應用於什麼場景,各個公司各有各的安排和應用場景。

以騰訊發表的《騰訊區塊鏈方案白皮書》為例,我們也已經看到區塊鏈2.0未來應用發展的主要趨勢和應用場景。


1、金融領域

金融服務是中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區塊鏈技術公開、不可篡改的特點,為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提供了可能,大大節約了成本。各類股權、債券、票據、倉單、等數據均可以被整合進區塊賬本中,成為鏈上的數字資產,在區塊鏈上進行存儲和交易,並從底層有效保護用戶資產安全。

2、公共服務領域

3、公益慈善領域

區塊鏈數據的高可靠且不可篡改性,天然適合用在社會公益場景。公益流程中的相關信息,例如項目信息、資金流向、反饋等,均可以存放於區塊上,既滿足隱私保護及相關法律法規,有條件地進行公開公示,方便公眾和社會監督。

4、供應鏈

5、物聯網

已存在的區塊鏈應用案例:


路人甲M

通俗來說,區塊鏈技術就是一種革命性的賬本技術,所有的記錄分佈式存儲,過程不容抵賴且不能被篡改。如果說區塊鏈是賬本,那麼區塊就是賬本的每一頁。交易的細節都被記錄在一個網絡裡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到的公開賬簿上。區塊就是很多交易數據的集合,它被標記上時間戳和之前一個區塊的獨特標記。有效的區塊獲得全網絡的共識認可以後會被追加到主區塊鏈中。區塊鏈是有包含交易信息的區塊從後向前有序鏈接起來的數據結構。

在去中心化的網絡下,每個用戶之間都可以是直接聯繫的,不再有任何第三方的參與,用戶間的轉賬就像手遞手付現金一樣,這也是為什麼比特幣會被稱為”電子現金“。

一、區塊鏈的特徵:

去中心化。任意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

開放性。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公開,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接口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自治性。區塊鏈採用基於協商一致的規範和協議,使得對“人”的信任改成了對機器的信任,任何人為的干預不起作用。

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經過驗證並添加至區塊鏈,就會永久的存儲起來不可篡改。

匿名性。由於節點之間的交換遵循固定的算法,因此交易對手無須通過公開身份的方式讓對方自己產生信任,對信用的累積非常有幫助。

二、嘗試應用區塊鏈技術的行業

1.銀行業。作為一種數字化,安全防干擾的帳戶,區塊鏈實現了銀行業的核心功能:即價值的安全儲存和轉移中心。瑞士公司UBS和英國的Baeclays都在嘗試運用區塊鏈技術來促進支付條件的完善。一些銀行業的其他公司甚至表示,區塊鏈技術能省去200億美元的中間費用。
2.網絡安全。雖然區塊鏈的系統是公開的,但其核驗、發送等數據交流過程卻採用了先進的加密技術。這種技術不僅確保了數據的正確來源,也確保了數據在中間過程不被人攔截。如果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更為廣泛,那麼其遭受黑客襲擊的概率也可能會下降,因此人們認為區塊鏈系統要比傳統系統更為穩妥。區塊鏈系統之所以能降低傳統網絡安全風險,一大原因就是它解除了對中間人的需求。
3.學術記錄和學術界。加州軟件技巧項目Holbertson School宣佈,它將利用區塊鏈技術來鑑定學歷證書。此舉將確保Holbertson School的學生在課程認定上的真實性。
4.選舉。在西弗吉尼亞大學,學生會正在考慮要不要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投票平臺來進行學校選舉。如果運用這樣的平臺,學生們就能用移動設備來投票,而由於投票結果會被計入公共系統,因此投票是完全安全的。一名支持這種方式的學生解釋道,大家的投票“絕不可能被我們——即程序員,學校管理員或學生修改、刪除。
5.汽車租賃和銷售。去年晚些時候,Visa和DocuSign宣佈了一項合作計劃,利用區塊鏈技術為汽車租賃打造特定解決方案,以後汽車租賃只要“點,籤,開”三步即可完成。具體操作是:顧客選擇想要租賃的汽車,接著這筆交易就會上傳到區塊鏈的公共賬戶是;然後,顧客從駕駛座簽署一份租賃協議和保險協議,區塊鏈會實時將信息上傳。不難想象,這種租賃模式或許也將應用於汽車銷售和汽車登記領域。
6.網絡通信和物聯網。IBM和Samsung正攜手實現一個叫做ADEPT的構想。ADEPT使用了區塊鏈技術來打造去中心化物聯網的支柱。CoinDesk稱,有了ADEPT——即去中心化的p2p自動遙測系統,區塊鏈就能成為眾多設備的公共系統,也就不再需要中心樞紐來調解各個設備的交流。在撤除中心控制系統互相識別之後,設備就能自動互相交流,管理軟件更新,bug,或能量消耗。
7.行程分享。Uber等出行應用似乎站在了去中心化的對立面,這家公司就像一個調配中心,用它的算法來控制旗下司機和司機的收費。以色列創企La'Zooz想要“反Uber之道而行”。這家公司發明了自己專利的數字貨幣,用戶可以在La'Zooz上尋找行程相似的人,然後用La'zooz的貨幣支付打車費。這些錢幣可以在以後叫車時使用,用戶只要允許應用追蹤他們的位置就可以獲得La'Zooz的數字貨幣。

毛琳Michael

所謂的區塊鏈,是由節點參與的分佈式數據庫系統,它的特點是不可更改,不可偽造,也可以將其理解為賬簿系統。它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完整比特幣區塊鏈的副本,記錄了其代幣的每一筆交易。通過這些信息,我們可以找到每一個地址,在歷史上任何一點所擁有的價值。

區塊鏈體系結構的核心優勢包括:任何節點都可以創建交易,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確認之後,就可以合理地確認該交易是否為有效,區塊鏈可有效地防止雙花問題的發生。對於試圖重寫或者修改交易記錄而言,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區塊鏈技術作為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已引起了金融世界的高度重視,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匯豐銀行、花旗銀行、紐約梅隆銀行、巴克萊銀行、瑞銀(UBS)、蘇格蘭皇家銀行、摩根士丹利在內的眾多金融機構,均與區塊鏈公司進行了合作,研究區塊鏈技術在金融市場的應用。世界經濟論壇更是大膽預測,到2027年世界GDP的10%將被存儲在區塊鏈網絡上。

至於未來應用的領域,可包括電子商務、社交通訊、文件存儲、銀行結算、資產交易、身份驗證、市場預測和物聯網等方面。

也可以這麼理解,互聯網技術解決的是通訊問題,區塊鏈技術解決的是信任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

區塊鏈技術未來可能用於文娛行業。

1.“區塊鏈”+遊戲 在2017年12月底,壹橋股份全資子公司壕鑫互聯推出全球首款“區塊鏈”電競加速基礎服務——壕鑫競鬥雲。隨後,壹橋股份股價自1月1日至1月11日下午再拉出漲停板,股價報7.89元/股,累計上漲51.1%,市值累計上漲38.1億。再者,1月8日,遊久遊戲宣佈佈局“區塊鏈”遊戲業務,在旗下子公司遊久網上線“區塊鏈”頻道。受此消息影響,遊久遊戲股價自8日起大幅上漲,並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市值累計上漲11.82億。

2.“區塊鏈”+直播 作為映客直播大股東的宣亞國際於1月11日被曝出在進行“區塊鏈”的技術研發。不過其具體在哪塊業務中併入“區塊鏈”還未公佈,但最近被“撒幣”帶火的直播業務很有可能乘上“區塊鏈”風口。日前,已有全球首個去中心化直播平臺YouLive引入“區塊鏈”技術,並推出數字貨幣“YouLive Coin/優幣”,直接建立起社區內用戶之間,用戶與主播之間以及主播與廣告主之間的交易聯繫,改善了因直播平臺、主播經紀公司等中間者存在而產生的不平等分賬模式。

“區塊鏈”+視頻 去年12月8日,暴風新影推出了暴風播酷雲(BFC),售價高達5999元,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視頻產業。首批的2000臺及二批15000臺都很快就被搶一空,近日,暴風官方公佈第三批預約已開啟。與暴風播酷雲發佈同日,暴風集團股價便開始飄紅,大漲10%。

4.“區塊鏈”+社區:人人公司將推出區塊鏈社交平臺“人人坊” 1月2日,人人公司發佈的RRCoin白皮書中稱,公司將推出一個“區塊鏈”社交平臺——人人坊,並計劃成立RRCoin基金會。而在去年12月底,天涯論壇已先行一步併入“區塊鏈”技術,並推出數字貨幣“天涯鑽”。近日,美圖也傳出了佈局“區塊鏈”的消息,主要應用於旗下以用戶UGC短視頻為主要內容的美拍社區,另外也應用於電商平臺,防止假貨流通。 目前,區塊鏈研究專家M.Swan將區塊鏈可以劃分為三類。區塊鏈1.0是貨幣,其應用都與貨幣有關,比如貨幣轉移、匯兌和支付;區塊鏈2.0是合約,顧名思義,區塊鏈2.0就如同合約一樣,不僅僅侷限於現金的轉移,覆蓋了經濟、市場、金融全方面的應用,諸如債券、股票、貸款、期貨、產權、智能合約和智能資產;區塊鏈3.0的應用超越貨幣、金融、市場等領域,是真正地實現全行業應用覆蓋,例如政府、科學、文化、醫療和藝術等領域。所以,對於應用於文娛行業的區塊鏈3.0時代,指日可待。


三聯愛樂

美國加州伯克利市正在考慮推出ICO以減少對聯邦資金的依賴。據曾跟伯克利市政廳官員接觸過的知情人士透露,伯克利市打算通過銷售由當地政府債券支持的數字貨幣來為自己籌集資金。

資料圖

通常情況下,政府都會通過發售債券來為新項目融資,現在伯克利市的一些政府官員希望引進區塊鏈技術。從理論上來說,ICO持有者將可以在當地經濟活動中使用這種虛擬貨幣。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推出加密貨幣具有很大的挑戰性,至少就目前的條件來看。雖然美國一些公司開始接受虛擬貨幣支付方式,但當中已有一些因價格的波動性和高昂的交易費而做出了放棄的選擇。

現在,伯克利市政廳官員Ben Bartlett已經開始聯合市長Jesse Arreguín、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區塊鏈實驗室、初創公司Neighborly著手準備ICO的推出計劃。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應對特朗普政府最近提出的減稅政策。據瞭解,特朗普政府已經表現出對伯克利這個擁有高度自由度的自治區的敵對關係。特朗普本人甚至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威脅將撤銷聯邦政府在去年2月撥給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資金。


teikaei2cnBeta

區塊鏈技術,目前人們知道的最大作用,是解決商業社會、金融社會中最最核心、也最最難解決的“信任”問題。

市場經濟中有一樣至關重要的東西,這就是“信任”。假如沒有信任,任何交易都不可能成立。

你到菜場買菜,如果你不相信蔬菜裡農藥含量達標,你就不會跟那個菜販子交易;你到小店買瓶水,如果店員不相信你給的是真鈔,也不會把水賣給你。

傳統的小農經濟是熟人經濟,交易規模僅限於居住範圍附近比較熟悉的人們之間,因為熟人騙你,他就會失去你這個社交關係,並且弄壞他在整個熟人圈子裡的名聲。相比陌生人,我們相信熟人欺騙我們的可能性比較低。

所以,一旦超出熟人範圍,我們需要用很高的成本來識別一個陌生人會不會騙我,我怎麼規避被騙的風險。這種情況就會阻礙交易,限制交易。

此外,不同種族、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等,都會天然存在這種信任問題。

那麼我們現在身處的市場經濟,為什麼能有那麼多陌生人之間的交易呢?因為誕生了新的機制,解決了陌生人間的信任問題。

到目前為止,解決信任問題的最重要的機制,就是“信任中介”機構和模式。

只要你和陌生人,都信任一個第三方機構,那可以通過這個第三方機構來解決你們之間的信任問題。

這個第三方機構,我們把它叫做信任中介。政府、銀行都是信任中介

你辛苦生產出來的商品賣給一個陌生人,換來一疊人民幣紙鈔,你覺得沒問題,那是背後有因為發鈔銀行的信用、政府權威的保證,保證了紙鈔的幣值和有效性。否則,賣東西,換來幾張普通紙頭,誰願意?

在全球村時代、互聯網時代,買你東西的人可能是不會見面、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信任度更低了,因此支付寶承擔起信任中介作用,買家先把貨款付到支付寶的賬上,等到收到貨了,確認沒問題,再同意把貨款打給賣家。淘寶等電商在短短十幾年間快速繁榮起來。

信任中介在整個龐大的交易體系中,扮演著一種中心化的重要角色。這種中心化的機制或模式,存續了幾千年,幫助人際間降低信任成本,從而促進交易的發生、交易頻率的增加、交易範圍的擴大。

但是,信任中介本身的成本,往往很巨大。

設想一下:每年交給政府的稅收,佔到一般人收入的30~40%;最賺錢的行業是哪個?金融服務業;擁有支付寶的螞蟻金服年利潤超過百億,馬雲成了中國首富。

這意味著什麼呢?市場的交易雙方,實際上付出了極為龐大的信任成本。

如果有什麼辦法,能取消或者大幅降低這種信任成本,那麼普通大眾的交易費用可減少,可享受的福利可大幅增加。

在互聯網時代,區塊鏈技術上場了。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解決信任問題、降低信任成本的信息技術方案。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顛覆傳統的信任中介的中心化舊模式。不需要中心化信任中介,就能解決陌生人間的信任問題,大幅降低信任成本。

所以你能看見幾乎所有關於區塊鏈的介紹文章中,都會提到“去中心化”“去除信任中介”。

區塊鏈技術,就是把對信任中介的信任,變成對區塊鏈系統本身、對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數據的信任。不需要任何中心機構,不需要中心服務器,所有交易都發生在全世界每個人的電腦或手機上安裝的客戶端應用程序中。

具體實現方式涉及到技術層面,說來話長。

簡單地說,從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區塊鏈1.0),也就是大眾比較熟悉的比特幣(Bitcoin)的工作原理可以大致說明了。

區塊鏈的概念最早於2008年在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的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首次提出。

區塊鏈可以理解為一種公共記賬的技術方案,可以這樣理解:建立一個互聯網上的公共賬本,由網絡中所有參與的用戶共同在賬本上記賬與核賬,每個人(每臺計算機)都有個一樣的賬本,所有的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不需要成本高昂的信任中介,只在技術層面上就能保證信息的真實性、不可篡改性、可信性。

數據的不可篡改性非常重要。

因為系統會自動比較,會認為相同數量最多的賬本是真的賬本,少部分和別人數量不一樣的賬本是虛假的賬本。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篡改自己的賬本是沒有意義的,除非你能夠篡改整個系統裡面大部分的賬本。而區塊鏈系統是由成千上萬個、分佈在全球各個角落的客戶端組成的,除非你能控制世界上大多數的電腦,否則不可能篡改。

大家由此認為,在區塊鏈上記錄的每一筆交易,都保持真實可靠,同時公開透明,能夠被其他人查看(交易者個人或機構可以是匿名的),所以,不需要對陌生交易對手瞭解和信任,只要看到區塊鏈上交易對手的貨幣、資產等本身是可信的,就可以放心交易了,不需要銀行、第三方機構、資金監管機構等等任何傳統信用中介。

因為區塊鏈可以大規模擴展、數據公開透明,每個客戶端數據一致,即使部分客戶端被毀也不影響數據安全,這些高度可靠的技術特點,能有效解決陌生人間的信任問題。

這個技術可推廣到所有可以數字化的領域,比如數字貨幣、支付清算、數字票據、權益證明、徵信、政務服務、醫療記錄等。

可以說,區塊鏈技術如果真正發展起來,將來會跟每個人息息相關。


小小財技

區塊鏈的信仰者喜歡描繪未來廣泛採用區塊鏈後人們工作、生活的場景,如同共產主義信仰者所描繪的共產主義一樣,是個正常的人都會支持、神往。

可當思考如何把幻境變成現實生活場景的時候,則不得不思考一個很現實問題,路線和成本。

如果我能成立一個公司,修建覆蓋中國的量子通訊網,哇,人們交流將多麼方便又安全,而我又將賺多少錢!

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則很骨感。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你都知道一個巴掌拍不響,所以多情才被無情惱。

你是可以立刻採用區塊鏈技術,部署一個產品,然後呢,你還需要N多人也採用區塊鏈技術與你發生業務關係,你的產品才有價值,否則就是你整天對著范冰冰高呼,冰冰我愛你,有個毛用!

區塊鏈有那麼多優點,為啥別人不用呢?

其實所謂的優點,是相對的。

假設我們用區塊鏈來建立數字化內容生產與消費市場體系。對內容生產者而言是雪中送炭,比如防止了盜版,可對內容的消費者來說,他又得到了啥好處?只要這個世界存在免費的內容可以消費,為啥我要付費?不勞而獲其實是人性。對內容生產者而言想通過生產內容賺錢,但這個生態鏈上的對手只想通過流量打廣告賺錢呢,收費和免費,那個流量更大呢?

要想全社會採取一致行動,建立一種規範,就需要政府的參與,完全去中心化的商業行為,政府有啥好處和壞處?對政府而言,失去管控,他就很難收到稅了,沒有稅收,社會如何管理與發展呢?不管,一定變成叢林社會,適者生存,弱者被淘汰?!人類文明?!切,動物文明吧。

公共鏈,參與者共識,看樣子很難,區塊鏈唯一成功的應用是比特幣,比特幣使用者得到了好處而幾乎沒有壞處,但政府沒有,所以政府不喜歡,不僅不支持,還反對。

聯盟鏈,聯盟的目的還不是需要服務於各自的終端客戶,你還是得回答,終端客戶在沒有明顯的壞處情況下能獲得什麼好處?否則終端客戶不參與,就一定存在一個不採用區塊鏈的聯盟的出現,而人的趨利天性一定是能為終端客戶提供更多好處而無壞處的一方取得勝利。

比如智能合約,簽約的兩方誰願意公開與客戶簽訂的合約?你不擔心自己的客戶與你的競爭對手籤新的合約,而你只是提供共識而沒有半毛錢收入?!

私有鏈,可以提供分佈式數據的存儲安全,但CAP定理會告訴你,數據更安全、一致性更高,分佈式系統的可靠性當然也高的不得了,可處理性能沒有保障了。

其實比特幣的成功運行,底層的區塊鏈技術已經進化到相當成熟的階段,打個比喻,區塊鏈協議是比任何網絡交互協議更好的協議,使用這個協議開發應用軟件的公司擁有更高的估值?

我要說英語在全世界使用範圍最廣,因此使用英語的人都很牛逼,你不覺得有毛病嗎?!

我用C語言開發了一個交易系統,可我不需懂得的如何實現C的編譯器以及如何優化它,使用C的編譯器開發軟件估值很高嗎?!

討論區塊鏈,如果你只站在生產者的角度,那自然是好處多多,關鍵你生產的東西需要消費者消費才能產生價值變現,否則你瞎忙活個啥呢,因此多從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

產生者-消費者鏈條,消費者能獲得什麼?競爭者如何競爭?這些問題困擾著區塊鏈的落地。

最狗血的,即便有應用落地了,你苦心建設的首個節點也與幾萬、幾十萬個節點一樣擁有相同的權力和價值,沒有什麼特殊,否則就違反了區鏈的核心價值觀而被拋棄。


心在天堂65798253

安全是保障金融產業穩定健康發展的另一大基本要素。在保證信息安全性方面,區塊鏈技術綜合了密碼學、經濟學、分佈式存儲技術、網絡科學及應用數據等多種技術,讓系統中的每一個節點都能參與和維護信息。理論上只有超過51%的攻擊才能讓整個系統的信息發生改變,因此區塊鏈節點越多,則系統信息的防篡改性越強。此外,區塊鏈通過生成信息區塊和數據鏈並加蓋時間戳實現了信息的可驗證、可追蹤,並可有效保護用戶的私密信息。

基於區塊鏈的特性,過去幾年摩根大通、花旗銀行、匯豐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等全球頂級金融機構都開展了相關的研究和試點。在金融領域,區塊鏈的應用層出不窮,具體來看,主要分為以下幾方面。

1.數字貨幣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類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也開啟了數字化進程的大門。目前,貨幣的數字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數字貨幣。不同於第一個階段貨幣的電子化,數字貨幣應用了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貨幣形式和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是對現有貨幣體系顛覆性的創新。比特幣的出現是這個階段開啟的標誌,並在八年的發展期內形成了一個從生產發行、法定貨幣兌換到商業支付較為完整的生態系統,同時也催生了很多競爭幣。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網絡上的數字貨幣已達上千種。

民間數字貨幣市場的繁榮也帶動了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公開資料顯示,全球已有10多家中央銀行開展了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和測試工作。

我國是較早一批進行法定數字貨幣研究的國家。早在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就組建了團隊以研究發行數字貨幣的問題。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式掛牌成立。據該研究所所長姚前公開發表的信息顯示,中國的法定數字貨幣將有機融入“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二元體系。系統不僅可以獨立運行,也可分層並用:發鈔行只需對數字貨幣本身負責,賬戶行承擔實際的業務,應用開發商落實具體的實現。此外,印度儲備銀行表示正在進行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經開始測試發行數字貨幣的可行性,英國央行則創建了一個名為RScoin的數字貨幣系統。

無論是民間數字貨幣還是法定數字貨幣的開發和應用,目前都尚處於早期開發階段,但是已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從全球範圍內來看,未來發行數字貨幣是對傳統貨幣的一種補充,也是一種趨勢。在這個歷程中,區塊鏈技術具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2.跨境支付與結算

儘管互聯網技術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但是跨境支付與結算仍然是費時又費力的事情。在跨境支付與結算的過程中涉及大量中介機構,包括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託管機構等,信息傳遞的效率與成本都較高。

西聯匯款擁有全球最大、最先進的電子匯兌金融網絡,代理網點遍佈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然而使用西聯匯款最低需要支付15美元的手續費,最快到賬時間是2~3天,如果使用普通的銀行電匯更是需要3~7天的等待時間。據埃森哲報告顯示,每年通過銀行進行的跨境支付金額規模為25萬億元~30萬億元,全年總交易次數為100億~150億筆,每筆交易產生的費用為30~40美元。

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性讓交易雙方不再需要依賴一箇中央系統來負責資金清算和存儲交易信息,可為用戶提供7×24小時、接近“實時”的跨境交易服務。匯款方可以隨時瞭解收款方是否已經收到匯款,隨時對匯款情況進行追蹤並快速、高效地實現資金的轉移。據麥肯錫發佈的報告稱,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跨境支付與結算業務時,可使每筆交易成本從26美元下降至15美元左右。

跨境支付與結算巨大的市場吸引了大批區塊鏈領域的創業者,目前全球已有數百家區塊鏈公司開展了相關的應用研究。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個領域將孕育出區塊鏈領域的領頭企業。

3.票據業務

由於需要的人員介入過多,在傳統票據業務的操作中很容易發生人為錯漏以及違規事件,票據的真實性難以保證,並常常出現資金轉移不及時等問題。

2015年國內爆發票據業務信用風暴,大量違規操作、欺詐客戶的事件頻頻見報,陸續有多家商業銀行的匯票業務事件集中爆發。國內現行的匯票業務多用紙質,同時人工介入過多,面臨諸多困難。儘管近年來,電子匯票的發展改善了票據資源管理效率和業務交易效率,但是隻能在開通ECDS應用的企業中間流轉。同時,中心化的架構也無法杜絕信息不對稱情況下造成的數據安全性問題以及網絡攻擊和病毒問題。

區塊鏈的可溯源性以及數據不可篡改性能夠保證一旦信息經過驗證並添加至區塊鏈,就會永久地存儲起來,除非能夠同時控制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否則單個節點上對數據庫的修改是無效的,這極大地避免了人為操作帶來的業務風險以及保證票據的真實性。此外,時間戳和全網公開的特性可以有效防範傳統票據市場“一票多賣”“打款背書不同步”等問題,降低了系統中心化帶來的運營和操作風險,同時可以藉助數據透明的特性促進市場交易價格對資金需求反映的真實性,控制市場風險。此外,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直接實現點對點之間的價值傳遞,不需要特定的實物票據或中心繫統,讓交易更高效。

4.證券交易

區塊鏈技術在證券交易領域的應用顛覆了原本高度依賴第三方機構的傳統交易模式,通過開放的分佈式網絡系統構建了一個高效、自治、安全的點對點交易模式,讓交易流程更加公開、透明。

特別是在智能合約的幫助下,區塊鏈能夠減少交易結算中繁複的過程,提高交易效率。總而言之,這種交易模式不僅能大幅度減少證券交易成本和提高市場運轉的效率,而且能夠減少暗箱操作與內幕交易等違規行為,有利於證券發行者和監管部門維護市場秩序。

從發展現狀分析,區塊鏈技術在證券行業的發展將分階段循序推進。目前,區塊鏈技術著力於提升現有證券交易體系的功能和效率,保證數據的安全。未來,區塊鏈技術將逐步與證券發行體系改革結合,嘗試支持註冊制證券的發展,並結合智能合約打造智能證券應用。

5.客戶徵信

在傳統徵信領域,如何確認獲得信息的真實性是一大難題,為此傳統金融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來反覆核對信息是否真實。然而這種方式仍然存在極大的弊端,問題在於就算窮盡了所有的人力和時間也很難保證信息百分之百正確,很大程度上信息的真實性取決於被徵信人的品格。

區塊鏈技術擁有數據不可篡改的特性以及可溯源性,這使得核對信息是否真實的成本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並且減少了人力的介入,更能避免因為人為錯誤而造成的信息失真。區塊鏈技術可以改變現有的徵信體系,有助於銀行識別異常交易並防止欺詐。

6.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是指金融機構基於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掌握上下游企業的信息流、物流、商品流通等信息,並通過這些信息建立一套徵信體系,將單個企業不可控的風險轉變為整個產業鏈可控的風險,是解決上下游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主要途徑。

目前的供應鏈金融體系在審閱、驗證單據等環節大量依賴人力,不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失誤率也較高。從供應鏈上獲得的物流信息、交易信息等存在不及時、不準確等現象,這直接導致了信貸風險的提升。建立在區塊鏈之上的供應鏈金融具備了不可篡改等特性,保證了徵信數據的真實性。同時,結合智能合約等技術,可將依靠人力的工作環節進行程序化處理,在預定時間和條件的情況下自動執行,降低人工失誤率的同時也提升了效率。

綜合而言,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可以讓產業鏈中的供應商、核心企業、分銷商、物流企業、倉儲監管公司等各個環節參與者的信息實現及時共享,並通過全網認定保證了信息與數據的準確性,這些信息將反饋給金融機構並實現對金融風險的把控。

據測算,若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供應鏈技術領域,銀行的風險成本將減少11億~16億美元;目前,巴克萊銀行已開始將信用證、提貨單以及貿易流程文件放到區塊鏈中,並進行積極有效的測試。

本文摘自《區塊鏈+:從全球50個案例看區塊鏈的應用與未來》一書,杜均等著。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財資一家

其實,說到區塊鏈技術,它和人工智能是分不開的。最近剛火熱了一番的拉斯維加斯CES展也強調了這一點——區塊鏈和AI是未來的雙趨勢。

至於其發展方向,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如下:

趨勢1:現實世界與擴增實境的界線模糊

自從VR技術的興起,連網產品的整合讓消費者生活的不同世界——現實世界與AR世界——之間的界線逐漸變得模糊。物聯網(IoT)裝置所收集的數據和AI引擎處理的信息,能夠更輕鬆地在同一平臺上的不同裝置之間共享。

AI技術的廣泛採用和更深入的整合,與因特網的崛起過程不謀而合。對於很多人來說,首先,因特網是查找一些有趣事物的地方。接著,因特網變得更普遍,因而深深地融入於每個人的生活中,AI即將達到這個轉折點。

趨勢2:區塊鏈加持物聯網

安全和隱私就是物聯網的致命傷。長久以來,在消費者的期望以及物聯網業界想象的賺錢方式之間,似乎總有一道鴻溝。區塊鏈(blockchain)就是“時下最熱門的新技術”,它將為物聯網、智能手機和交通運輸系統帶來“無法攻破”的好辦法。

區塊鏈的核心建立在分佈式數據庫的基礎上,通過使用分佈式數字分類總賬(ledger)技術,原則上,區塊鏈能以透明、安全、可審計且耐中斷的方式實現數據共享。

特別是針對物聯網領域,區塊鏈應該會更有成效,它移除了密集的數據庫並安裝分佈式的數據庫網絡,區塊鏈讓我們能與特定的人僅分享特定部份的數據。

當然,看好區塊鏈並非認為它是萬能的。首先,分佈式數據庫必須建立“標準”。其次,生態系統中的參與業者必須合作,共同在區塊鏈中創造真正的價值。

趨勢3:人工智能傳感器技術起飛

關於消費電子產品演進的報道總離不開用戶接口(UI)。Apple iPhone X智能型手機在兩月前才上市,已經為新的用戶接口創造了流行語——“非接觸式”(touchless)感測,而這種非接觸式感測技術正快速成為消費裝置的標準配備。

特別是傳統的2D成像增加了“深度”(depth)而成為3D,也就是iPhone X讓人感嘆Face ID技術。

深度感測技術趨勢將變得更為普及,在智能手機、工業4.0、汽車以及新興的醫療應用等領域,成像技術正快速地從2D過渡至3D。而實現這種深度感測的關鍵在於人工智能傳感器。比如AI傳感器可以採用紅外線、光學或超音波等各種不同的技術實現,還有AI傳感器能讓用戶與其智能裝置互動,而不必實際接觸到屏幕,或甚至能與沒有屏幕的裝置互動。

在行動裝置中整合諸如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等傳統動作傳感器,可用於追蹤與測量裝置的動作。相對地,3D感測技術能讓裝置“意識到所處的環境,知道在室內的裝置周遭發生了什麼事。”

趨勢4:AI平臺之戰

隨著實體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試圖整合二者的關鍵就是軟件/ AI平臺,融合體驗是否有效將取決於平臺。

我們已經看到像Apple和微軟等軟件公司進軍硬件業務了,他們想要打造能與其軟件平臺密切結合的裝置。同樣地,硬件公司——包括智能型手機、穿戴式健身監測裝置、DVA和電視等裝置製造商,也積極地在其裝置中嵌入更多的軟件和AI功能,以便打造自己的整合世界。

未來,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軟件平臺公司經由服務器、數字助理、平板計算機、智能型手機、無人機與自動駕駛車等一連串的裝置進入多元的硬件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