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環節主要有哪些?怎麼樣?

洪爺33344611


一堂課的教學環節有以下內容 :

一.教材分析(教材整體是什麼內容)

二.學情分析(瞭解學生對知識的儲備情況這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教學目標:

1.方法與技能(本節課運作中的方式方法,如先練後教;小組合作;探究式等)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習興趣;不斷探究學習的態度等)

3.教學重點(分析這節課的重點是哪些.?教學中要抓重點)

4.教學難點(找出本節課的難點,講解突破)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導入就是過渡、導語,可用圖片,語言或音樂等作導引)

2.新課講授(本節課的內 容。)

3.總結練習(回顧,鞏固)

4.作業佈置(課後練習)

五.板書設計(黑板呈現的內容,要有條理性)

六.教學反思(分析本節課的優點和不足,今後注意的問題)


藍冰x


大家好,我是創客引骯編程王老師。



針對我的機器人課,我的一課時是這麼安排的,一次課一個半小時,前45分鐘講Scratch軟件編程,就是家長們俗稱的製作小動畫。45分鐘可以完成一個項目,孩子可以製作一個小動畫作品,簡單的比如說在一個場景,選一個人物,讓他規律的動一下。複雜點可以變幻不同的場景,有人物,變幻造型,有語音。針對這次疫情,我們全家共同製作了一個小動畫片,由兒子自己編程實現,媽媽幫助寶貝配音,我幫忙策劃。寶貝感覺很有成就感。

後45分鐘,做機器人編程,我機器人編程主做能力風暴,鯨魚,柴火等品牌,孩子們主要完成競賽項目,我的校區有體驗區,孩子們上課,下課之前都可以在體驗區自己動手搭建一些項目,針對我的會員都是免費的。



我的課程安排還是很緊湊的,孩子們上課的積極性還是蠻高的。我的課上預熱時間很短,由於動手操作環節比較多,所以孩子們上課不存在溜號。我也在不斷的摸索,針對每一次考試和競賽,我在不斷的調整我課程的內容。

現在針對疫情我開了直播課,直播課我分了幾種課程,機器人等級考試一級,機器人等級考試二級,全國青少年軟件編程Scratch等級考試,藍橋杯競賽。我開了這幾種課程。課堂教學環節主要分實操,理論,模擬題,三部分。我的學生反應還比較好,課堂很活躍,等疫情結束後,這些考試,競賽開始時看他們的成績了。

現在覺得中國疫情防控的很好,應該就快恢復教學了,我期盼著這場疫情早日結束!



創客引航


我自己從小聽一課時的課,發現一個規律,一堂課45分鐘,一開始老師會把她提前備好課的主要內容大概會講出來 然後告訴同學們這節課他要講的內容、重點,提醒同學們哪些是必須重點記住的,哪些是需要了解清楚的,所以我聽課是從一開始就專心聽老師講課,一邊記筆記,等老師講完了我也記完了,下課以後再多複習,等到考試的時候答案就在腦子裡了!所以說上課學習的同學們要每天認真聽課,好好學習,不要辜負老師每天備課辛苦的付出!永記師恩!


吃不胖的玻璃美人莉


教學環節分為六步,希望幫到你。

一、回顧舊知識

教師帶領或者提問,學生回答,我一般讓學生記2分鐘,考他們每人在紙上寫,因人而異。

二、導入新課

用心設計,勾起學生興趣,可以講故事,可以問問題,可以用多媒體播放課前下載好的素材,然後順勢導入,說出學習目標。

三、自主學習

自己閱讀課文,完成老師設計的問題或者要求,可以分段進行。然後找學生回答,要充分挖掘學生的能力,多給學生機會,教師補充。

四、探究學習

這是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要求設計問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讓學生合作思考,交流自己的見解,用時較長,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彙報,讓好學生教給不會的同學,教師在學生間走動指導。最後不明白的教師著重講解!

五、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可以讓學生來總結。

六、能力提升

運用學過的知識,回答針對本節課設計得習題,以五至十道題為佳。





樂米文化


相比學校的課堂教學環節,其實我個人更認可校外輔導機構每節課的教學環節,他們一課時的數理化課堂教學是“講+練+考”模式:


作業點評(5分鐘)

上節課作業中某道重難點題講解,或對學生作業表現進行點評,是對上節課的收尾。

講:新課講授(30分鐘)

講本節新知識,突出重難點,又化繁為簡,帶著學生一起用新知解決幾道問題,讓學生會用知識解題。

練:學以致用(10分鐘)

對上一環節例題的再次重複練習,練習題目應精度篩選,量度從簡,往往學生的問題不再知識概念上,而在知識的運用上,老師視情況做講解。

考:當堂知識當堂考(10分鐘)

對當堂所學直接遷移應用,題型高度適應,與課堂例題高度相似,或是當堂練習題目的變形題。


總結與作業(5分鐘)

總結本節重難點,佈置本節作業以鞏固當堂知識,並給上一環節有錯題的學生留課後改錯作業。


當然,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學或教學的這種課堂環節要根據自己教學經驗反覆優化和自我革新,做到最科學、最有效、最系統。

另:以上課堂模式你覺得有什麼需要去改進的地方嗎?歡迎留言!


澆蔬先生


不做連篇累讀和花兒呼哨的講解,直奔主題。

一節課,簡單來講,有一下幾步:課前準備、回顧舊知、導入新課、講解新課,課堂練習,歸納總結。

課前準備:提前二分鐘進入教室,與學生互動一下,活躍氣氛,激發學習熱情,使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學習。

回顧舊知:用提問、搶答的方式回顧上節課知識點。這時學生會非常積極、踴躍回答。為導入新課做鋪墊。

導入新課:用提問的方式 ,積極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求知慾,趁機導入新課。這時學生學習效果是最佳的。

講解新課:聯繫學過的知識過度到新的知識點講解,便於學生快速理解新的知識點,使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形成體系。講解過程中,有機穿插所有有關的知識點,引出重、難點,及思路、方法、技巧。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體會知識的奧妙與魅力。這點很重要。老師作為引導、啟發,學生作為主體積極思考、探索,發現,整理、歸納、運用,對把數學學活,數學思維的形成有很大作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於漁。”方法永遠比知識重要。

課堂氣氛,節奏的把握,同樣重要。為保證學生專心致志的聽課,充分調動積極性,老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使一個學生開小差,採用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接龍回答;突擊抽查,或由學生提出問題,點名回答等方式使學生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地學習。避免老師滿堂灌,自說自話,學生無精打采甚至瞌睡,一節課下來,不知所以然。這樣一節課,學生個個精神抖擻,充分利用課時,掌握應該掌握的內容。

課堂練習:由淺入深,規範解答,錯題重做,加深印象。

歸納總結:最後五分鐘,老師帶領學生,做歸納總結,要簡明扼要,突出重點。

現在多媒體教學很方便,課件PPT,提前做好,單過多依賴,像復讀機一樣放一遍,效果不好。結合傳統授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特別側重點講解,老師隨堂應變對學生學習效果很重要。





千帆閱盡


一節課的課堂模式有很多,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大學大概的課堂環節我認為是大同小異的。但是課堂授課也包括新授課、複習課、習題課、實驗課等多個類型,每個類型也應有各自的特點模式。各地學校也有本校的課堂模式,比如之前的杜郎口中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本人是縣級高中老師,以高中的課堂模式為例,我認為應該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一、新課導入,目標解讀

我認為一節課必須要有導入環節,導入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新授課可以以圖片、故事、視頻等導入,複習課和習題課可以以學生的學情導入。目標解讀也是必須要有的,必須要讓學生明白這節課是幹什麼的,重難點是什麼。以高中為例,目標解讀多以高考大綱為參考再結合本節內容。老師如果能用自己的經驗和個人魅力將導入環節設計好講好以吸引學生的注意,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堂導入之後應該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把課本上自己能讀懂能學會的內容一定要給學生時間自學。其實課本中很大一部分內容學生是可以自學會的,那麼,不會的內容可以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之前能取長補短,發散思維,進而解決本節課的重點。我授課時經常用到小組討論,這樣既有利於學生的提高注意力和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也減輕了老師的課堂講課負擔,可謂一舉兩得。討論時學生最好能站起來大聲討論,這樣可以緩解學生的課堂疲勞。但是,學生討論時,老師要把控好課堂,既要控制好時間也要控制好學生討論的主題。我經常在課堂上會給學生固定討論時間和列出討論內容,這樣效果很好。

三、激情展示,高效點評

學生討論完要形成自己的知識,這需要學生組織語言展示出來,教師要點評,最終突破重難點。展示環節我會採用點名和隨機兩種方式結合,重點關注班上的學困生和邊緣生。這樣可以達到課堂的高效。同時也經常會讓尖子生點評,這樣的好處是既解決了其他同學的問題,也有利於尖子生更尖。

四、迴歸課堂,重點講評

教師對於學生的展示和點評一定要在最後下個結論,相當於有個點睛之筆。然後再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再展開講解,當然,講解的主要是學生通過以上環節還存在疑惑的問題。但是,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有些教師很容易陷入“滿堂灌”的誤區,認為不講不放心。其實不然,學生通過討論和互相點評得來的知識遠比教師講解印象深,這是我這幾年上課的一個體會。所以我認為,教師重在引導和點撥。

五、當堂檢測,課堂小結

我認為,在課的末尾一定要留出時間總結本節課,檢測一下學生本節課的內容掌握的怎麼樣,迴歸課堂目標是否完成。有頭有尾才算一節完整的課。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不當之處敬請交流指正。




北洺南岸


一個完整教學課時的幾個主要環節:

1、分析教學內容

2、學習者分析(學生)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4、教師分析

5、教學策略的分析

6、教學評價的設計

各環節的內容:

(1)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包括教的目標,也包括學的目標。它就是通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最後達到的一種目標。它是教學設計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般依據《歷史課程標準》,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去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

(2)教學方法的設計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可用的方法很多。教師在備課時要對選用教學方法進行精心設計。教學方法的設計實際上就是確定教學方法的運用:什麼內容用什麼方法。選用的依據包括五個方面,具體內容參照第二講中的相關內容。

注意一個課時的教學往往不止一種方法,在設計方法時最好具體到每個子目或每個知識點上。(如洋務運動一課中,洋務派與頑固派的主張可以用辯論法,也可用圖表對比呈現觀點;洋務企業可用圖表法;洋務企業的特點可用講解法或討論法;評價可用討論法)

(3)教具的設計

歷史教具是歷史教學必要的輔助手段,包括實物類教具、圖示教具、多媒體教具等。實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種歷史物件的模型或樣品、有利於教學的其他具體物品;圖片教具主要是一些歷史圖片、地圖;多媒體類教具就是多媒體課件及相關的設施。備課時要精心考慮可以選用的教具以輔助教學,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4)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板書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係到學生對相關內容的學習效果。怎樣進行板書設計,將在後一節講述。

(5)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設計是教師對已確定的教學內容怎樣教及推進程序的一個總體思考,其中重點是教學過程的推進順序。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①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活動的時間和學生活動的時間。教師活動主要包括:講解、提問、教具演示、板書等;學生活動主要包括:學生讀書、回答問題(時間可靈活)、討論、練習等。對於這些活動什麼時候做、用多少時間做都要有計劃性。

②分配好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時間。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時間安排一般是這樣的:組織教學1分鐘、導入新課3分鐘左右、講授新課30—35分鐘、小結3—5分鐘;佈置作業靈活處理。教學中應按這個時間安排進行。

③設計每個知識點的用時;

④設計好子目間的過渡。

對教學思路設計的基本要求是:使整個課堂節奏緊湊,環環相扣,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教學設計是對教學的一個總體規劃,是保證課堂教學有序、有效推進的前提。因此,在備課時要充分予以重視。

(附圖:小班教學的反轉課堂)



張克


問安。

雖然每一科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同,但是大體的環節還是相通的。下面我就根據自己的經驗結合學習過的教育教學學資料大體來說一說。

1、組織教學:也就是說在鈴聲響起之前或者之時,組織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或者激發學生的興趣。組織教學的方法很多,比如講故事,做遊戲,猜謎語……,這是為課堂教學取得預期效果的基礎部分。

2、引導學生複習舊知:一般來說,進入新課之前都會引領大家回憶或者說再複習一遍前一節課的有關內容,這些內容都是與新課有聯繫的,或者說是承前啟後的環節,古人云“溫故而知新”,是很有道理的。

3、學習新知:這是一堂課最重要的環節。就這一環節而言,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都有自己的教學智慧。教學中有句話說“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指的就是這個問題。有的成功的教學經驗可能不太適合你這一節的教學內容,那就必須找到適合的方法。另外,學生不同,教學內容不同,教學科目不同,都決定了“教無定法”,其實,只要是學生學的快樂,老師教的順暢,最終達到了教學效果,那這一環節就是成功的。

4、鞏固新知:這一環節最常見的就是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做一些課堂練習。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率,來查缺補漏,加深重點知識的印象,鞏固教學內容。需要說的就是,練習題必須有針對性,而且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問題。

5、拓展延伸:一節課的內容是有限的,但是知識是無限的。我們應該適當的把課內的知識延伸一下,開闊學生視野,拓展思路,做到舉一反三。

6、下課。這些環節都是十分緊湊的,如果按環節進行的話,就應該到下課時間了。

最後說一句,“教無定法”,教學環節的具體實施,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相信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模式,只要足夠的“教育智慧”,加上勤學苦練好問樂思,相信我們的課堂都會是火花四射的課堂!

謝謝。


暮光淺淺


桂蘭雨滋回答:

開始回答的同時並沒有理解你出題的初宗,一節課的教學環節有那些,複習上節課的中心意思,然後說夲節課的篇章,第一章以及如此類推每一章的斷落意思,圖解,題解,中心意思,後邊來個怎麼樣,這是什麼意思,怎麼樣好,還是下一部怎麼辦!題快答完了,沒有明白出題人出的題是什麼意思,還是頭一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