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我做个敏感的人。”


请允许我做个敏感的人。”


我的侄子是一个公认的熊孩子,大家都很讨厌他。


他“熊”的点倒不在于喜欢恶作剧,而是总莫名其妙就哭出来,根本没有人对他做什么,我们也很无奈。


比如某日,我上班前对他说,下班后带他去吃肯德基,他开心得不得了,说叔叔最好了。


到了晚上我临时要加班,回去晚了,不过我下班后还是去肯德基买了份全家桶带回家。


我以为看到全家桶他会开心,会对我说“叔叔加班还没忘记带肯德基”这样的话,没想到他看到全家桶就哭了,号啕大哭。


请允许我做个敏感的人。”


人家眼泪是流出来的,他的眼泪是喷出来的,梨花带雨还不足以形容。古龙小说里有套暗器叫暴雨梨花针,没错,就那个效果,喷了我一脸,此生难忘。


家里人都跑过来问是不是我揍他了,我举起双手表示无辜,他妈妈表示很遗憾,咕哝了句:“真揍了才好呢!这孩子你们还不懂吗?”


侄子看人多了起来,哭得更厉害了。


问怎么回事,他说我骗他。


问骗他什么了,他呜呜呜半天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他还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肯德基吃完了,吃完他就不哭了,淡定地回房间看动画片,留下一脸懵的大人们。


请允许我做个敏感的人。”


大人们怎么评价他呢?


“小小年纪这么矫情怎么行!”


“不懂得体谅大人!以自我为中心!”


“打一顿就好了!”


妈妈带头,一阵毒打,泪水又喷薄而出。


请允许我做个敏感的人。”


毒打并不足以让一个熊孩子改过自新。


那之后没过多久,侄子缠着我说想买小手枪。


我问什么是小手枪,他说塞火药的,能打出火焰效果,很帅,班里男生都有,除了他。


一瞬间,记忆涌上心头。因为买不起闪光悠悠球而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的悲惨往事还历历在目,我当机立断,买!买最贵的!以后等我有钱了就给你买加特林!哒哒哒冒蓝火那种!


侄子不要加特林,侄子只要小手枪。


他还说了,要自己一个人去买,不要大人帮忙。


我问,大晚上的你去哪里买?


他说,去学校,走过去。

斩钉截铁,视死如归。


请允许我做个敏感的人。”


想了想我们家的地理位置,再想了想去年我刚在家门口被抢劫的惊悚记忆,我再次当机立断,绝对不能让他一个人去买。


我先哄他吃饭,洗澡,做作业。这些都弄完,我就给了他钱。


然后,我自己一个人偷偷跑了出去,驱车十公里,帮他把小手枪买了回来。


结局不用想,他又一次,哭了。


这次比上次更严重,感觉要哭出哮喘来,我嫂子也不好意思再打他,只是很无奈,喃喃自语:“我是不是生了个弱智?”


请允许我做个敏感的人。”


前不久学校开家长会,把我们找过去,老师忧心忡忡地说,侄子总是在学校里哭。


比如学校组织社会实践,让小朋友结伴去超市买东西。


“他一定要自己拿东西,自己去付钱,他拎了一桶大雪碧你知道吗?他自己又拿不动,我想帮他拿,他就哭了。”老师很无奈地说。


然后,老师问,这孩子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家里人是不是对他做了什么?


嫂子说回家打一顿就好了。老师倒是比较温柔,说打是不行的。


接着,老师笃定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大人没察觉到。


“既然发生了,那就会造成影响,可能一会儿就好了,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好。”


其他人都觉得老师说得玄乎,我哥甚至说我小时候也这样,大人往死里打,就不作了。


请允许我做个敏感的人。”


然后我就想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关于小孩的。


我不喜欢小孩,一是觉得他们吵,二是觉得他们麻烦。


曾经我帮老板带过几天小孩,那个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什么都要自己来,吃饭要自己来,上厕所要自己来,他上不去台阶,就自己爬上去,万万是不要我们帮忙的。公司玻璃门很厚重,他推不动,但我们如果出手了,他肯定会哭。


可能小孩都有这样的阶段吧,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或者自己要变成一个大人了。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铆足了劲要自己解决。很多事情他们解决不了,但又不想示弱。


于是这就成了大人嘴里的“事儿多”。


第二件事情是我小时候,父亲承诺期末考试一百分就带我去迪士尼玩。那个年代能去迪士尼玩,能在同学面前吹一辈子。


我很努力,考到了一百分,他不带我去了。


请允许我做个敏感的人。”


不过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他带我去常州恐龙园玩了一圈,作为替代。


我哭得梨花带雨,自然也免不了一阵毒打。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请允许我做个敏感的人。”


当时我就想,那你们大人怎么不说自己都是骗子,反而怪起小孩来了?


请允许我做个敏感的人。”


于是,我也就意识到了,问题从来没有出在我不带侄子去吃肯德基上,而是那天他可能在学校里受了委屈。


数学题做不出来,一起玩的同学生病请假没人和他玩,中午学校吃白菜,他又最讨厌吃白菜。体育课上立定跳远,他是最后一名,晚上妈妈还去晚了,其他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个人在黑夜中等待……


请允许我做个敏感的人。”


心情down到谷底,不过还好,他叔叔答应他晚上去吃肯德基的。


那是怎样的美味,又是多么温暖的期待啊。


可能他都想好要在肯德基的儿童乐园里上蹿下跳了,每个细节都从脑子里过了一遍,包括吃薯条要蘸一遍番茄酱,再蘸一遍甜辣酱。


然而,叔叔食言了,回来晚了,虽然带了全家桶回来,但幻想已经破灭,已然没有意义。


一切的委屈在那一刻爆发,于是他就哭了。


买小手枪也是一样的,一个人趁着夜色去买小手枪,多么浪漫,多么富有诗意,仿若荷马史诗,男人要成长,就得一个人经历苦难。


那旅程对他来说已经意义非凡,第二天也许还能在同学那里吹一波:“我一个人走了好远去买的!”


然而,叔叔把事情都做了,他失去了探险的机会。


于是,他又哭了。


请允许我做个敏感的人。”


然后,我们大人还不理解他,这样的孩子,会被说矫情,不体谅大人,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差。


是不是很熟悉?成年人的世界里,不也是这样评价那些内向敏感的大人的吗?


我想说,不是这样的。一个人要长大成人,得面对多少困难和痛苦,一个人第一次做某件事时的决绝与羞怯,一个人被误解时的委屈与耻辱,就像鲍勃·迪伦唱的:“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为一个人?”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可能都忘记了那些往事。为了更好地生存,我们忘记了曾经的泪水。


如果不是经人提醒,我也不会想起我小时候也老是哭,因为在我的认知里,那是羞耻的,不好的,我理应将它们忘记。


成年人是功利的,我们只看结果,这无可厚非,但荒谬的是,我们把成年人的标准用在了小孩子身上。


小孩子敏感,自尊心强,富有好奇心,万事万物对他们来说都意义非凡。


很多时候,他并不是软弱,只是敏感,或者像麦兜他妈妈说的“他只是善良”。


侄子虽然爱哭,让我觉得麻烦,但他未曾主观上做过任何坏事,他是个好学生。


物质上的困难容易面对,心灵上的困难,是我们大人无论如何呵护都无法化解的,很多东西印在孩子心底,要他自己去解决,我们做大人的又怎么能去责骂他们呢?何况很多时候,问题就出在我们身上。


意识到问题后,我就改变了教育思路。


做决定前都想一想,我能不能做到,绝不能食言。


做事情前去想一想,小孩子的本意是什么,他希望从中得到什么。


比如,他想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我们做大人的就在一旁看着。


结束了还会鼓励他,一个人,真的很厉害,你叔叔我小时候睡觉都要人陪呢。


侄子还真的就不怎么哭了。


请允许我做个敏感的人。”


童年只有一次,童年不会重来,亦不会等待。


我希望他长大成人后,想起我时,不是总说话不算话,打击他,讽刺他,而是有这样一个叔叔真好。


那我作为一个大人,这辈子也就值了。


请允许我做个敏感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