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你想要的家該是怎麼樣的?

今年春節,一場席捲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宅家成為很多人放假的唯一姿勢。


東青·頤和原著 | 疫情過後,你想要的家該是怎麼樣的?

▲示意圖


這場疫情,讓我們對於健康有了更多思考,居住觀念也隨之轉變。不管是2003年的非典還是今天的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都是通過飛沫與接觸性傳播。疫情來臨,減少大面積人群接觸,減少傳播,低密度居住的安全性在此次防疫戰中得到了體現。


東青·頤和原著 | 疫情過後,你想要的家該是怎麼樣的?

▲示意圖


東青·頤和原著 | 疫情過後,你想要的家該是怎麼樣的?

疫情當下,宅字當道

當高密度、不利於空氣流通的住區弊端顯露

低密、舒適度高的住區成為理想的追求

低密,意味著更寬樓間距和充沛採光通風

更低的人口居住密度,更少的人群接觸

交叉感染幾率大大降低,更安全健康

東青·頤和原著 | 疫情過後,你想要的家該是怎麼樣的?


東青·頤和原著 | 疫情過後,你想要的家該是怎麼樣的?

▲示意圖


湍北新區 低密住區


低密,不單單代表著建築形態,也象徵著現代人渴望的理想生活方式。容積率越小,建築密度越低,居住舒適度越高。

換句話說,每降低0.1的容積率,帶來的改變可能是:


●小區增加10棵樹,擁有更多清新空氣

●樓棟減少0.5棟,人員流動性的減少更為安全

●樓間距增加2米,被鄰居吵到的機會減少20%

●日照增加15分鐘,延長自然光源天然殺菌時間


東青·頤和原著 | 疫情過後,你想要的家該是怎麼樣的?

▲示意圖


對於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隨著土地資源的稀缺、人口密度不斷加大和土地開發強度不斷提升等因素制約,低密度住宅因其高綠化率、低容積率特徵在市場上頗為受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可見,低容積率的低密社區,才是健康生活的基石!


建築降維 生活升維


舒適度高,意味著豐富的家庭社交場景!一家人宅在一起永遠都不覺得枯燥讓家人宅出新趣,創造出無數溫暖而又美好的小事!


東青·頤和原著 | 疫情過後,你想要的家該是怎麼樣的?

▲示意圖


東青·頤和原著在理解土地的基礎上提煉其價值,保證綠地、景觀設計、人口密度、建築規劃以及樓棟間距更符合生活哲學!


東青·頤和原著 | 疫情過後,你想要的家該是怎麼樣的?

▲示意圖


在東青·頤和原著,建築被精心排布,綠化率達到35%、一梯兩戶超寬百米樓間距,留足了建築之間的距離,視野疏朗開闊,採光日照充足,減少樓宇間的相互干擾的同時,保證戶戶享受更好景觀!


東青·頤和原著 | 疫情過後,你想要的家該是怎麼樣的?

▲示意圖


多功能健康園林景觀佈局,步移景異,戶戶有景,用靜謐圍合業主私享空間;同時配備健康慢跑道、霧噴系統、全齡活動場地等,讓生活與自然緊密相融,重新定義居住美學,讓居住舒適度得以全向升維。


東青·頤和原著 | 疫情過後,你想要的家該是怎麼樣的?

▲示意圖

東青·頤和原著 | 疫情過後,你想要的家該是怎麼樣的?

當大廈樓宇拔地而起

生活空間被不斷擠壓的時候

如同對自由的本心追求

我們對於健康生活的追求也未曾改變

健康社區

意味著更少的人群

更豐富的自然景觀以及更廣闊的生活空間

我們仍然企盼有一方天地

可聽鳥鳴,且等風來

頭頂星河,腳踏星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