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挣多少钱你才会觉得幸福呢?

无限延伸的某日


觉得幸福跟挣多少钱没关系。挣钱多少没有标准,只要量力而行,努力挣钱,不负时光就行。幸福是一种心态,不是金钱决定的。


半坡梅


月薪3000的时候:和老婆租房子住,连床都没有只有一个床垫,那时候加班到深夜,出来吃碗羊肉粉都那么幸福。

月薪6000的时候:有了我们的第一个房子,虽然每个月还房贷很辛苦,但是在家里自己煮一碗面,偶尔出来吃一次火锅也是那么的幸福。

月薪10000了:有了孩子,买了车子,可是不幸福了,连和老婆看个电影的时间都很少,更重要的是你总是注意到身边的人比你过的轻松又高质量。

家庭月收入过5万:换了大房子,买了新车,却更不幸福。天天想的是孩子读什么班、谁谁谁换Q7了,谁谁谁刚买了个叠拼,谁不上班啃老生活质量又高又清闲,谁又去北欧旅游了,父母生病了我要加班我怎么照顾...... 怎么谈幸福?

年轻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未来无限可能,老子有的是时间,那时候做什么都幸福。


孔安的安


我现在还是作为一个家庭里不挣钱的被养育者,哈哈,不过现在也上大学了,其实近期才有的赚钱意向,以往总是只是说说而已,最终也没去工作过,所以可能是因为上了大学接收见到的东西较多,自己想拥有的更多,比如新衣服,是吧,而且赚钱了感觉自己会更有用了似的。

现在的我能做的也并不是很多,能满足我买到我想要的比较便宜的衣服饰品就已经很满足了,对于我可以挣到钱这个事情如果真的发生我已经很激动了,初次尝试收获的第一桶金。

我的野心不大也不能,可毕竟能力暂时有限,眼光有限,以后或许会越来越好,但是挣多少钱会幸福,有花不完的钱当然幸福的更容易些,但是过日子也不是只为了钱,挣多了开心,但是总有些事情不必太勉强,挣钱开心花钱也开心,知足常乐也还是要找到真正支持你幸福的真正东西的,其他的都是辅助。


麦麦奈


大家好我是心学,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每个月赚多少钱才满足?这是会随着人的欲望和需求不断增加而增强的一个心理反应。我刚参加工作时候八十多块钱,师傅是五百多,总想着我要是赚五百就好了,当时是九零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赚的也越来越多,但是还总是想多赚才好。人心无举蛇吞象,但是欲望也是让人进步,社会发展的源泉,凡事有度,自我调整。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心学999


幸福感不是靠每个月挣多少来取决的,在我看来,只要家庭幸福安康,就是最大的幸福,至于钱我和我女朋友每个月收入加一块才1万左右,可我们已经知足了,只要俩个人在一起幸福快乐,平时也都会常陪伴在父母身边,家里无病无灾,我觉得我已经很幸福了。


大圣nice


每个月挣多少钱才会觉得幸福?

很高兴跟你分享我的看法,首先我觉得婚前婚后的标准不一样。

婚前自己一个人,一个月3000块钱也足够了,公司有宿舍,有班车,就偶尔出去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婚后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家里的开支太大,没有足够的经济收入,怎么可能幸福的起来。坐标济南,以目前很多家庭来说,可能一个月没有七八千怎么都不够,比如房贷3000、加油800、孩子保险500、孩子兴趣班1000、幼儿园学费650、电费200、水费50、物业费平均一个月200,这已经块6千多了。还没算上家里的柴米油盐,现在疫情期间五六天买一次菜,每次去一趟超市都要四五百块钱,以前都是零零散散的买,没觉得吃饭能花多少钱。通过这次疫情发现每个月买菜、油盐酱醋也得花费2500左右吧。偶尔还要带孩子出去玩的开销,还有自己买几件衣服之类的,这么算下来一个月8千都不够,可能要1万左右。

也就是说一个月挣1万刚刚够家庭开支,还没有存款。


阿瑶阿


我感觉我每个月挣得钱越多,会越觉得幸福啊,没有上限啊,钱挣得多了,生活品质会得到改善,钱挣得多,在不是以时间为代价的情况下,我想那可能真的幸福到爆了。

钱赚的多,付出的努力也应该是很多的,这也就说明,可能占用了别的事情的时间,如果占用的时间和得到的金钱能够达到一个平衡,那真的会幸福,至于这个平衡点是多少钱,这个因人而异的,没有固定的答案。

所以说,只要能找到这个平衡的钱限,并通过努力可以实现,我那真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了。



李小妖


虽然我也很想说,幸福不是靠钱来定义的。但是,没有钱,我真的幸福不起来。

没钱,连喝杯奶茶,买件衣服都要考虑半天,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所以,要我说,每个月当然是挣的越多越幸福,至少买东西能满足自己的消费。



鲁拾叁十三


挣钱多少,只要能维持家庭生活开支,钱多多用,钱少少用,金钱是买到幸福的,



用户引领潮流


除却“你幸福么”这个哲学问题,另外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是“金钱能买到幸福么”?

纯粹脱离物质基础来谈论幸福,是耍流氓。但物质基础越好,收入越多,就一定意味着更幸福么?对这个问题,已经有学者对此开展了研究。

大量的研究表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但也十分复杂,科学家已经得出了一些可重复的结论(Diener, et al. 2010):

- 国家财富总收入与其国民的主观幸福感的高度相关。

- 就单个国家内部而言, 个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较小。虽然贫穷国家中,个体收入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性更大,但穷人不幸福的风险更高。

- 重视物质目标多于其他价值观的人,除非他们很富有,否则其幸福感会大大降低。

个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是有限的。那是不是收入存在一个临界点,过了该临界点之后,收入的增加不再带来更大的幸福感,即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更好的情感体验?

对此,最著名的研究莫过于丹尼尔·卡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2010年的研究。该研究同时纳入了主观幸福感的三种评价方式,发现了个体的收入超过临界点之后,更高的收入会继续提高个人的生活满意度,但情感幸福指数却趋于稳定饱和。基于美国人的研究数据,他们发现人均年收入超过7.5万美元之后,情感幸福指数便不再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