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晚清重臣李鴻章?


如何評價晚清重臣李鴻章?

清末以來,李鴻章一直是以賣國賊的身份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近年來,為李鴻章翻案的觀點甚囂塵上,通過一些文章,特別是《走向共和》這類神劇,把李鴻章從一個“賣國賊”,變成了一位忍辱負重的民族英雄、改革開放的先鋒。

  對歷史人物評價,當然不能非黑即白。翻案是可以的,但得依據事實,而不能靠一個文學作品電視劇。很多李粉說他替時代黑背鍋,但他們忘記了,李鴻章本人,就是這個黑鍋最大製造者之一:

甲午海戰指揮無方,兒子資敵

如何評價晚清重臣李鴻章?


沒有人怪李鴻章簽約,因為他只是一個代表。人們憤怒的是他指揮愚蠢和貪婪,以及兒子資敵。

李一生最大的“功業”是辦洋務,組建北洋水師,裝備了當時亞洲最大的鐵甲艦,而結果卻一敗塗地。李鴻章花費上億兩白銀,買的卻是過時的廢物,黃海海戰中日艦平均中彈11.17發,而北洋各艦平均中彈107.71發,北洋艦隊火炮命中率不及日本聯合艦隊九分之一。

如何評價晚清重臣李鴻章?


此外,李鴻章居然“棄戰保船”躲進威海港,異想天開想用這種方式保住戰艦,結果被日軍全殲,愚蠢到極點。

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年僅35歲就加二品頂戴。甲午戰爭中,李經方倒賣大米賣給日本在華進攻的部隊,後來李鴻章因此被參,被免官、摘了三眼花翎和黃馬褂。

更遠裡說,1894年1月日本短時間大量增兵朝鮮,中日戰爭一觸即發。而手握國家外交軍事大權的李鴻章卻一直幻想利用外國的勢力來玩弄平衡,貽誤了戰備和時機。1894年7月,清軍駐朝將領紛紛請求清廷增兵備戰,李鴻章仍不認真備戰。李鴻章為何對日如此消極避戰?據當時許多人揭露,李鴻章在日本有商號、洋行、茶山,李經方在日本也曾開有八百萬資本的洋行一座,且與日本天皇“情意親密”,時“與其宮眷相往還”,“倭王之女拜伊為義父”,“複議聘為兒媳”。這種與日本上層的複雜關係是導致李鴻章父子在後來日本侵華時“不欲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時,在日軍攻佔大連、旅順後,李鴻章竟將家眷和私產,“乘輿數十百號”從天津經上海運回了合肥老家,導致京津一帶人心更加人心惶惶。李鴻章身為對日作戰的主帥,居然幹出如此霍亂軍心的事情,簡直應該誅滅九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