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你想的不一樣,發動“玄武門之變”費盡心機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領包括尉遲恭等人在內的一支人馬埋伏在玄武門,不多久,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也騎著馬來了。可是到了玄武門,感覺到不太對勁,沒有見到那個熟悉的領兵將軍常何不說,就連守衛人員看起來也很陌生。正在疑惑之時,就見李世民騎馬趕來,搭弓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見狀,隨即拉弓,這時尉遲恭帶了七十多名騎兵趕到,一陣亂箭把李元吉射下馬來,最後將其一刀砍死。

李世民和你想的不一樣,發動“玄武門之變”費盡心機


  李淵自知無力改變這已成的定局,只好順勢應變,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他又傳位給李世民,史稱唐太宗。

  這場流血事件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

  史書記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完全是出於“正當防衛”。因為太子李建成要殺他,他不得不反抗。那麼,歷史上令人震驚的“玄武門之變”到底是無奈之舉還是李世民導演的一場陰謀?為什麼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正好能進入埋伏圈?當時兄弟間的鬥爭已經是非常激烈,難道身為太子的李建成就沒有預料到這一招?

李世民和你想的不一樣,發動“玄武門之變”費盡心機


  李淵稱帝后,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而在建立唐王朝中屢立戰功的李世民卻只被封為秦王,大家都知道,李唐王朝建國第一炮——太原起兵是李世民首先提出來的,在打天下的過程中,他功勞最大,李淵也曾多次許諾要立他為太子,現在看來是沒有兌現。智勇雙全的李世民不覺有點不平衡的感覺。

  那個時候的皇帝是李淵,那麼,李世民的策略就不是爭皇位,而是爭太子的位置。李世民想當太子,首先就是要暴露太子的缺點,爭取皇帝對自己的支持,從而用合理的政治手段奪取太子的位置。然而在爭鬥的過程中,雙方互有勝負,有一段時間太子的地位出現動搖,皇帝曾經懷疑太子,但後來的結果是太子越來越穩固,李世民越來越佔了下風,最終皇帝和太子更加緊密地聯合在一起。

李世民和你想的不一樣,發動“玄武門之變”費盡心機


  太子的地位是不能動的,身為皇帝的李淵深知這一點,於是就採取瓦解秦王府的政策。在武德九年三月底發生了突厥入侵的事件,朝廷派齊王李元吉率領原來屬於秦王府的官員去支援。這些秦王府的人一旦成為齊王率領的手下則前途未卜,因為前線的總指揮有權處分手下,在戰爭狀態下殺掉一些人也是有可能的。於是李世民和尉遲恭等人設計了玄武門之變——殺掉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進而控制朝廷。但是,最難實現的是如何讓太子和齊王進入伏擊圈。

李世民和你想的不一樣,發動“玄武門之變”費盡心機


  李世民處理得非常好,他調動皇帝來替自己發命令。

  很巧,武德九年六月三日這一天,太白金星在天上晃動了一下,劃過天宇。在唐朝的時候,人們總是習慣於把天象和人間的政治密切聯繫在一起。太白金星一晃動,太史就寫了個報告說“太白金星異常,秦王當得天下”。皇帝一看傻眼了,這不就是李世民要謀反的說法嗎?而事實上,李世民確實在預謀造反。

李世民和你想的不一樣,發動“玄武門之變”費盡心機


  皇帝把李世民叫到宮裡看這個報告,李世民一看感覺到自己的事情暴露了。但他避重就輕,說是他哥哥弟弟要陷害自己,因為他知道哥哥弟弟淫亂後宮的事。面對新的控訴,李淵生氣了,並且立即做出一個決定:明天早晨三方會審,屆時李世民、太子、李元吉、宰相都來,李淵沒有想到這是李世民在利用他。

李世民和你想的不一樣,發動“玄武門之變”費盡心機


  因為李世民設了埋伏,要引哥哥弟弟進包圍圈,最佳的人選就是李淵。李淵當天晚上就通知了太子和李元吉,也就是說,李淵此舉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李世民玄武門兵變的契機。當然,李世民這招用得很險,但用得也很到位。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險勝,殺掉了兩個兄弟及兄弟的孩子。

  成者王侯敗者寇,歷史往往是勝利者書寫的,我們現在看到的史料中,基本上都是描述建成、元吉兩兄弟如何設計加害李世民。關於其真相,只能從蛛絲馬跡裡去辨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