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銀行要重視農村市場?

笑談四方


農村金融市場長期以來主要以農業銀行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機構為主。2007年,銀監部門發佈了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為商業銀行進入村鎮金融市場提供了政策通道。

現在新農村建設,農村人口多,收手持有資金本不少,有著良好的民營經濟基礎,增長潛力很大,銀行為廣大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使當地居民也能夠享受到與城市客戶同等的金融服務權利。

郵政銀行在農村市場開拓在全國佔比非常高,給它帶來得效益也是非常顯著。


三俗大叔


與農村市場相對應的是城市市場,城市確實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我們國家的城市化率也在不斷提高,進而,城市也成為了財富聚集的標誌。銀行確實應該將業務資源傾斜到城市市場。

但是,對於銀行而言,農村市場仍然很重要,原因如下:

1.從銀行業起源來看,作為金融業,銀行是伴隨著人類經濟活動發展成長的,一個地方,有人,就會有經濟活動,就會有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就需要銀行。

2018年末,我國仍然有5.6億農村人口,佔比超過40%,單從這個數據來看,農村市場對於銀行而言,有很大的零售或者私人銀行業務空間。

2.從農村人口與城市人口基本特徵的角度看,城市人口對銀行存款、貸款、理財等金融產品收益風險比較更聰明,理財意識更敏感。比如,存款的收益、期限都要求較高,因此銀行在維護城市市場,要更多的成本。

農村人口該方面意識弱一些,更多把錢存進銀行,放活期,一直到需要的時候才拿出來,期限也更長。因此,銀行對於該類客戶(資金成本)維護成本更低,有利於銀行盈利。

比較理想的情況,從農村市場吸收低成本(相比城市)的存款,到城市市場放貸款(相比農村市場有更好收益)。這樣,銀行的收入就更可觀了。



君朋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首先要從國家政策方面來理解。

一般來講,銀行不太重視農村市場。因為資本是逐利的。相對而言,農村的生產效率要低於城市,因此資金是從農村向城市流動的。從改革開放以來,這個趨勢基本沒有變。農業銀行、農村合作信用社(現在有些已經改為農村商業銀行)等在農村有分支機構的銀行成了農村向城市提供信貸資金的抽水機。現在由於縮減運營成本的考慮,大部分銀行在縮減農村和鄉鎮的儲蓄點。而郵儲銀行因為與郵政服務的捆綁,所以在農村的網點最多。

國家政策上要求銀行重視農村市場,是中央重視農村發展,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的目標導向。一方面國家通過號召,讓銀行重視農村市場(當然,很對銀行會陽奉陰違);另一方面,國家也會出臺一些專門針對農村信貸的支持政策。例如,定向降準、政策性農業擔保、政策性投資基金的捆綁等等。還有就是優先支持在農村成立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

當然,中國很大,各地農村差別也很大。有些發達的村莊已經城鎮化了,村民也很有錢,消費也很高,金融機構為他們服務符合他們的逐利導向。

還有一點,就是政府支農資金越來越多,金融機構通過與財政項目結合,為農戶提供儲蓄和支付服務,可以藉助行政力量擴大競爭優勢,或者說可以降低推廣成本。


今尚農


首先是政治因素。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2年關注三農問題;銀監會不厭其煩講農村金融甚至設置專門考核指標;農行股改專門強調服務三農……等等一系列大小問題,無不說明,搞農村金融,搞村鎮銀行,是政治政策驅使。

其次由於政策的導向驅使,必然也就帶來了經濟的發展空間。近年來,中國經濟已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廣大農村在盤活存量市場、拓展增量市場中的重要意義日趨凸顯。對於銀行,特別是區域性的中小銀行來說,發力下沉渠道、做好農村經營,更是穩固自身業務基礎、博取差異化競爭優勢的應有之義。

我國是人口大國,更是農業大國。農業穩則國基穩,農業強,則國民強。農村市場的繁榮,必然會是國民經濟繁榮的重要表現之一。

近年來由於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許多農村出身的年輕人都已經不再從事農業經營,農村裡許多耕地都疏於管理。我甚至在一些地方見到有些進城打工的家庭,直接把家裡的耕地種上杉樹等速生林木,幾年回家一次砍伐即可,長此以往,這些土地再也不適宜耕種了。另一方面,仍在從事農業勞動的很多農戶都是老人,這些老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失去足夠的勞力,更毋寧說其中一部分老農戶其實缺乏充分的農業技術和經驗,不論是種植或養殖效率都很低。長此以往,中國看似廣袤的土地上可能真的會遇到有地無人種的尷尬境地。這還不用提國際市場上,發達農業國際利用規模化的優勢,用遠低於國內糧食收購價的產品正在衝擊市場。因此國家提出了「適度規模化」的方針(這最早還是針對奶牛養殖提出的)。幾十公頃的家庭農場,一年需要的農資資金就有大幾十萬,更毋寧說還需要配置農機設備以及其中的人力成本等。適度規模化,就意味著大量的金融需求。

實際上強化三農金融體系的穩健發展,做好農村生態金融服務體系,是中央一再強調,並迫切想要做好的命題。





綜合金融拾壹


首先,農村市場農村市場是以農村為範圍的商品流通領域。它與城市市場相互聯繫、相互制約,並相對應而存在。所形成的數量眾多的集市及有固定商業網的集鎮,是城鄉物資交流的連結點。一方面,它承擔工廠生產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銷售,同時,也向城市供應各種農副產品。在我國,農村市場的主要特點是:(1) 工業品是市場的主體,農民對商品的需求,主要的、大量的是工業品,而對商品性農產品的需求的擴大,是一個發展趨勢;(2) 商品購買力佔全社會購買力的比重只有50%左右,我國農業人口的需求潛力大;(3) 城鄉關係是互助合作關係,農村市場能夠在商品生產不斷髮展的基礎上迅速擴大;(4)農村購買力與農業生產、自然環境、農業的勞動特點、農村的生活條件、農民的文化水平以及風俗、習慣密切相關,並隨上述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所以,農村市場還是相對來說,比較有發展空間


喻維維1996


隨著國家領導人多次在大會上提出三農問題,徹底解決“三農”問題,這樣當地政府和金融機構需要全方位給予農業支持和扶持,需要稅收、給農民補貼和各種配套政策,也離不開農村金融的協調、配套發展,農民是基層,是糧食的來源,更是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群眾富裕起來,國家才能富裕起來,人民強,則國家強


上海牛哥


因為農村市場的群體也是非常大的,其次農民的資金一般都會選擇存在銀行而不是像大城市一樣去投資;

 

農村存款意向是比大城市要旺盛的,相對來說獲取客戶的成本會低一些,無論是從廣告成本、營銷成本來說都是佔有很大的優勢;

農村人口對投資是不清楚的,所以不敢選擇市面上的理財產品,只能選擇銀行,因為在農村來說,安全比利息高更重要;


富翁負翁


從幾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從歷史來看,中國最廣大的人口是在農村,歷史上的改朝換代都是由農民起義發動的,近現代的革命最成功的也是工農武裝發起的,所以,最廣大的群眾基礎在於農村。

第二,從政策來看,每年中央一號文件必然是聚焦三農,可想而知重視程度。

第三,從國際借鑑來看,最成功的銀行和農村市場結合的案例是孟加拉鄉村銀行,也就是格萊珉銀行的案例。尤努斯博士回國創業,通過向農村婦女發放貸款,扶助貧農,在銀行領域創造了兼顧商業和扶貧的奇蹟,不良率遠低於歐美髮達國家和國際水平,2006年尤努斯博士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綜上,我國農民人數眾多,農業尚不發達,可以借鑑國外經驗,通過金融支持三農發展。尤其銀行作為我國金融的支柱行業,更應該首當其衝。





金融de可樂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穩步發展,我國農村已形成一個極具潛力的金融服務需求市場,農業銀行尤其是縣級農業銀行在抓好城市金融服務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農村市場的開拓。把農村作為重點市場,既是由農業銀行服務"三農"的基本職責決定的,同時也是推動自身商業化經營的客觀要求。


紅旗樓人


農村是生產生存資料的直接提供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保障,目前農業農村農民等問題,需要國家資金的大力扶持,農村空心,農業勞動力不足,土地流轉耕作需要大量的資金,更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銀行作為信貸資金的管理者,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在服務三農領域應該發揮更大資金優勢,政策優勢,扶貧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