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美麗鄉村“築”起小康夢

盈江:美麗鄉村“築”起小康夢

收穫的果子 供圖

作為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油松嶺鄉唯一的景頗族村寨,茶山易地搬遷點全村共有53戶226人,建檔立卡戶43戶137人。因地處高寒山區,交通不變,人均耕地面積少,發展底子薄,產業結構單一,人均耕地少,生活困難。

為了改變貧困落後現狀,油松嶺鄉按照“統規自建、提高標準、一步到位”的搬遷模式,高起點規劃、高效能監管、高速度推進茶山搬遷點基礎設施建設、民房建設等各項工作,打造出生態宜居的美麗“茶山寨”,實現景頗族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抓實基層黨建,引領群眾脫貧

過去,村民受傳統思想、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養殖業、種植業相對粗放,經濟發展滯後。

在脫貧攻堅易地搬遷中,在江心坡茶山寨成立營慶村茶山黨支部,現有17名黨員,男13名女4名。把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年輕人選為後備幹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引導群眾參與脫貧攻堅工作。

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採取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通過召開群眾會議、上門宣傳等形式持續開展“自強誠信感恩”宣傳教育,把黨的惠民政策講清楚、講明白,把脫貧攻堅政策“打包”送入每家每戶,引導群眾破除安貧、守貧觀念,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形成了思脫貧、抓脫貧、謀發展的良好氛圍。同時,加強農村種、養實用技術培訓,化解矛盾糾紛等工作,形成村裡黨員“講話有人聽、幹事有人跟”的良好局面。

抓實易地搬遷,挪窮窩促脫貧

如何讓“直過區”民族群眾主動參與到易地扶貧搬遷、美麗村寨建設和農村發展之中,是實易地搬遷工作中的最大掣肘。

在易地搬遷工作中,立足於整體推進、分類指導,人畜分離,對搬遷點道路建設、民房建設、人畜飲水、電力通訊、文化活動室、村容村貌美化等進行科學規劃,解決了選址備地、規劃編制等搬遷點問題。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依託生態資源、民族文化,挖掘生態旅遊、鄉村旅遊資源,將原始古樸的建築風格融入特色村寨建設項目,合理設計、統一建設,使村寨整體規劃、民房建設、文化建設保留了景頗族傳統建築風貌。

2016年,在鄉村組多方共同努力下,搬至江心坡茶山,展現了江水、田園為一體的如畫村莊。

抓實產業發展,群眾增收致富

針對產業單一,產業支撐不足,貧困村民自我發展動力不足,脫貧成效不明顯等問題,把產業扶持聚焦到精準脫貧上,採取宜農則農、宜商則商,組織種植、養殖培訓,鼓勵外出經商或打工等辦法進行“補課”,激發貧困戶自我發展意願。

加強引導村民對老寨種植的茶葉、核桃、草果、甘蔗等傳統產業管護力度,種植茶葉350畝,核桃310餘畝,草果230餘畝,甘蔗200餘畝、百香果35畝、土豆40畝。同時,把景頗民俗文化、農耕文化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中,利用生態景觀優勢,積極發展休閒旅遊等新型產業。

通過致富帶頭人先行先試,全村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向多元化發展,全村種植、養殖產業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群眾增收致富渠道逐步拓寬,群眾經濟收入從2015年人均收入7982元,2019年人均收入10050元,增加25%。建檔立卡戶43戶137人,全部實現脫貧。

村黨支部書記董昌英是搬遷得最早的一家,結合搬遷到壩區實際,抓生產的同時,做工程、跑運輸等經營,一年的收入達20萬元左右,成了茶山寨的致富帶頭人。

“我們家人多耕地少,生活困難,搬遷到壩區後兩兒子和兒媳婦4人都到福建打工,每人每月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家裡生活好多了,我們兩老人就做好後勤保障,在家幫兒女們帶好娃。”今年50多歲的董約努大爹說。

抓實移風易俗,建設文明新風

掛鉤茶山易地搬遷點的縣、鄉著群眾抓基礎設施建設、抓產業發展等工作的同時,引導群眾破陋習、除陋俗,實現新村寨、新民居與新風氣、新生活的協調統一。

成立茶山村民理事會,組織開展清六堆、建三園;選出婦女組,開展理三室、打掃村寨環境,清理溝道,綠化美化村莊。選出老年組管理人,傳承景頗族文化,開展廚藝培訓、推進家風家教。充分利用景頗族“目瑙縱歌”節、“三八節”等節慶活動,組織開展民族歌舞排練,與周邊群眾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民族文體活動,以活動凝聚人心,激發動力,齊心協力,鞏固脫貧成果,確保如期實現脫貧。

如今的茶山寨,村寨道路整潔、文化活動場所寬敞、具有景頗特色的新居、書寫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牆,微菜園、微果園綠化村寨,群眾真切感受到脫貧攻堅工作帶來的實惠。

雲南網通訊員 周德才 早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