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人生》:不同的時間軸,不同的精神世界

《煩惱人生》是當代作家池莉的成名作,出版於1987年,是一個劃時代的作品,開啟了"

新寫實小說"的流派。

所謂"新寫實小說",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出現的一種新文學傾向,通俗一點說:它注重真實生活的還原,沒有華麗的詞藻,力求客觀真實的描述,作者儘量將自己的觀念與思想隱藏於客觀的文字背後。

聽起來有點像紀實文學,但它卻是介於紀實與"純文學"之間的一種文體,它以它獨有的一種樸素感、通俗感、真實感走進人們的生活。

就如池莉自己說的那樣:我希望用我的作品與你們一道咀嚼生活、認識生活、享受生活,當我盡力為你們呈現生活的原生真實和原生狀態時,我是把小說當成生活奉獻給你們,也希望你們把我的小說當成現實而承認它的真實。

《煩惱人生》:不同的時間軸,不同的精神世界

《煩惱人生》就是一篇描寫八十年代普通民眾的真實生活狀況的小說。

小說講述的是一位普通工人印家厚的一天,他的一天從半夜開始:

兒子從床上滾落在地,老婆藉著兒子摔落在地,指責他的無能:上了十七年班竟連套房子也分不上;

到了上班點,抱著孩子擠公交、坐輪渡,路上插空吃早點;

上班領不到獎金、被同事陷害、處理不好與女徒弟的關係、孩子被幼兒園阿姨關起來、吃飯吃到菜蟲、沒寬裕的錢給老丈人和父親過壽、好友來信提及他一直說不出口的初戀、攤上了工會佈置給他的工作以外的工作……

宛如一篇流水賬的敘事結構,但對於普通人來說,誰的一天不是這樣呢?

過去是,現在更是。

但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充滿煩惱的一天,過去和現在對它的解讀卻存在差異。

1.煩惱背後的兩種不同的精神世界

《煩惱人生》:不同的時間軸,不同的精神世界

當我讀完這篇小說後,內心充滿麻木和無奈。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兩點或三點一線,上班即便沒有勾心鬥角,也會被人詬病,遭人陷害,生活上的壓力,房貸,車貸,贍養老人,教育孩子,哪一個都是重中之重,就連婚姻,大都也不完美。

但我們除了堅持還能做什麼,這種堅持的背後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麻木和妥協

為此,我搜集了關於這篇小說的一些書評和見解,竟意外的發現,除了有像我這樣的持有悲觀態度的聲音之外,還有另一種聲音,而這種聲音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我們的前輩,他們透過煩惱看到的是一個普通人在面對窘境時的頑強的生命力、忍耐力,不管生活多麼糟粕,他們依然心存希望,相信這就是一個夢,明天就會好起來。這種在我們看來,不過是一種自我欺騙式的自我安慰,但對於當時的八十年代的人來說,這真的是一種希望。

顯然,前輩們持有的態度更偏向於積極正面的,而我們持有的態度大多數帶有悲觀和無奈。

2.我們不理解的:煩惱背後的生命力

《煩惱人生》:不同的時間軸,不同的精神世界

1978年12月,改革開放,公有制向混合所有制轉變,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而八十年代恰好是改革開放之後不久,社會正處在一種變革的動盪期,面對當時的變革,普通民眾都保持著對生活高度的敏感。

包括主人公印家厚。

本來是社會地位極高的工人階層,但在改革開放以後,為了順應時代潮流,下海經商成為社會主流,工人階層的地位便開始下滑。

面對這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革,所有的印家厚們都在積極努力的適應和堅持,就像人的求生欲一樣,即便不能安安穩穩的活著,也要在艱難的生活中披荊斬棘般的活著,只要活著就好。

就如作者池莉說的那樣,我不僅要寫出他們人生中的煩惱,我還要寫出他們在平庸的外表之下掩藏的精神世界。

而當時改革開放之後的八十年代比較起我們現在來說,物質是匱乏的,但往往物質匱乏的年代,精神世界卻富足。

這便是前輩們眼中的印家厚,在一個動盪的時期,努力的活著,有忍耐力,還有希望。

而物質相對富足的我們,精神世界卻變得虛無,所以這個問題便從為什麼前輩們會看到生命的忍耐力和堅持變成了為什麼現在的我們一眼看去,盡是無奈和辛酸。

3.沒有一種愛能凌駕於現實生活之上而獨立存在的

《煩惱人生》:不同的時間軸,不同的精神世界

印家厚的生活中有三個女人,一個是藏在心底的初戀,一個是被生活打磨過的粗糙的妻子,一個是喜歡自己的徒弟。

面對初戀和徒弟,他持有的態度是,不能回頭,絕對不能回頭。

放在現在,這種剋制的背後是對痛苦和快樂的權衡。人在做一個選擇時,會下意識的比較每個選擇帶給自己的痛苦大,還是快樂大,從而做出判斷。

但放在八十年代的印家厚身上,更多的是一種認識,只有認識之後,才存在接受。他之所以對初戀念念不忘,是因為他和初戀的感情是凌駕於現實之上的,沒有經過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而面對自己的徒弟,陽光年輕的生命,說不渴望是假的,但他心裡認為,所有的愛戀在碰觸到現實的時候,就會失去它原本的光澤。

就像自己的妻子一樣。

所以,沒有任何一種愛是能離的開現實生活而獨立存在的,真正的愛是建立在現實和生活的基礎上才長久存在的。

這就是為什麼印家厚與老婆的關係即便不那麼和諧,他也堅定的認為,自己和老婆是分不開的。

這種複雜的夫妻關係,隨著時間的拉長,慢慢地滲透了一種原始婚姻的合作關係。

美國作家斯蒂芬妮·孔茨在《為愛成婚:婚姻的前世今生》裡陳述:原始的婚姻關係其實是一種合作關係。

比如印家厚早上,面對老婆對他分不到房子的指責,他會默默承受,儘量用兒子轉移老婆的注意力,以此避免爭吵,他會在心裡對自己說,等下還需要她的幫忙。

而在印家厚晚上回來之時,本來對他分不到房子心存怨念的老婆,卻隻字不提他們租住的房子馬上就要拆了,對印家厚沒有拿到獎金這件事也沒有過多的糾纏,因為她也有求於印家厚:她的一個遠方親戚要來武漢玩,要住在他們這個空間狹小逼仄的房子裡。

4.孩子拿起玩具槍掃射的那一刻,道出的也是他的心聲

《煩惱人生》:不同的時間軸,不同的精神世界

兩個公共洗漱池,十家人共用,四個蹲位,蹲了四位退休老人,路上如果稍不留神,連公交車也擠不上去。印家厚的每個早上,都在擁擠和吵鬧聲中度過。

當兒子買早點油條的時候,學著父親早上將洗臉盆排在洗漱池的隊伍裡的樣子,把玩具槍排在熱乾麵的隊伍裡,結果可想而知,匆忙趕時間的人根本無暇顧及他的玩具槍,同樣被無視的還有印家厚的洗臉盆。

面對這樣的結果,印家厚的行為是不顧及左鄰右坊的白眼和挖苦,直接擠到最前面去洗漱。

而兒子,直接拿起玩具槍對著前面的隊伍就是一通掃射。

和印家厚的行為其實沒什麼兩樣。

但印家厚卻一臉驚訝,他沒想到兒子竟然這麼暴力,回去一定要好好教育一下。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做。

事實表明,印家厚的生活態度已經無形中感染到了兒子,兒子和他一樣,對生存本身具有一定的堅守和頑強。

不一樣的是兒子因為認識不足,對生活中不如意的事還存有反抗心理。

而印家厚的這份反抗被他埋在了一本叫《風雷震九州》的書裡,這本書是一本有關於反抗的武俠小說,承載了他無處安放的想要掙脫現事的靈魂。

如果站在前輩的角度看,這本書可能承載的是他的希望,他對所有的不如意的事情都通通接受的態度,也恰恰表明了他對未來生活的相信, 他相信房子可以等來,相信能帶老婆吃一頓西餐,相信孩子的水果不會斷,相信一定會拿到獎金……


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煩惱的一天,主人公印家厚還是相信,這就是個夢,睡一覺,夢醒了,一切就都變好了。

不由得讓我們疑惑,為什麼物質生活相對充實的今天,我們看到的不是前輩眼裡的希望,而是一個"白日夢"中的幻想?

《煩惱人生》:不同的時間軸,不同的精神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