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融資的首創置業:差錢 or不差錢?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全力融資的首創置業:差錢 or不差錢?

在經濟調整的2019年,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趨嚴,融資端不斷收緊,這讓不少房地產企業承受了一定壓力;

2020年開年,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的房地產企業選擇將線下售樓部搬到了線上,只是,在成交量大打折扣的現實面前,很多房地產企業依舊承壓。

首創置業就是其中之一。

首創置業:差錢or不差錢?

2019年下半年,首創置業先後通過ABS、公司債、中期票據等多種方式籌措資金約300億元。

這讓首創置業“差錢”的言論一時蜂擁而起。

然而,首創置業到底是“差錢”還是“不差錢”

讓我們一起走進首創置業。

對於房地產來企業來說,通常開源的方式有“發債”和“變賣資產”兩種方式。

首創置業也不例外。

據GPLP犀牛財經不完全統計,2019年下半年以來,首創置業先後通過ABS、公司債、中期票據等多種方式籌措資金約300億元(如下圖統計)

全力融資的首創置業:差錢 or不差錢?

圖1:首創置業下半年的融資方式即金額,數據來源:公開資料、首創置業公告

2020年,在已經過去的這兩個月時間裡,首創置業也可以說是在資本市場頻頻發行債券融資。

據首創置業發佈的相關公告顯示:

2020年1月8日,首創置業宣佈擬發行4.5億美元的“提取票據”,票據的票息率為每年3.85%,年限為5.5年,發行價為總票面值的100%;

2020年1月22日,首創置業再透過折價配股的方式融資近25億元。

2020年2月10日,首創置業“2020年私募公司債”獲上交所通過,發行金額60億;

2020年2月27日,首創置業又發佈公告宣佈,擬於銀行間市場發行本金總額不超過50億元的定向債務融資工具,對此,首創置業稱,擬將定向債務融資工具發行的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防疫支出、項目建設、補充營運資金或償還公司債務等。

在發行債券的同時,首創置業還通過第二種方式,即變賣自身旗下的資產進行融資。

GPLP犀牛財經通過公開資料觀察發現,早在2019年7月3日,首創置業就曾公佈了兩起轉讓事宜:

北京產權交易所發佈信息顯示,首創置業出資的康誠置業有限公司掛牌轉讓瀋陽吉天置業有限公司50%股權,轉讓底價為1.56億元;

首創置業擬轉讓北京天城永元置業有限公司50%股權。

2019年7月31日,首創置業以3.85億元底價轉讓北京陽光苑商業投資有限公司35%股權。

2019年8月14日,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首創置業旗下的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擬轉讓首創青旅置業51%股權。

以此來看,首創置業2019年通過在資本市場進行發債、同時變賣資產項目等共計融資總額超過500億元,一時間,這也讓關於首創置業“缺錢”的說法甚囂塵上,不過,對此問題,首創置業的資金情況如何,截至GPLP犀牛財經發稿時止,GPLP犀牛財經沒有收到對方回覆。

2019年負債率78.44% 負債千億超過營收

據克而瑞發佈的《2019年房地產銷售TOP100榜單》顯示,首創置業2019年全年全口徑銷售金額為808.1億元,排在第43位。距離躋身進入“千億行列”就差10個排名位置。

可以說,2019年的首創置業艱難地實現了調整後的目標——銷售實現800億元。

只是,實現了目標的首創置業雖然放慢了腳步,然而,其負債率也隨之攀升,很快負債變超過千億,遠超了銷售額——公開資料顯示,調整後目標的首創置業,其自身負債卻早已躋身了“千億行列”。

可以說,首創置業“差錢”的傳聞多少與其千億負債的現實緊密相關。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中期,首創置業的總負債一直在不斷上揚攀升。2014年至2019年中期,首創置業的總負債分別為572.66億元、818.14億元、919.09億元、1094.90億元、1315.16億元、1532.36億元。

2017年首創置業的總負債值首次突破千億,達到1094.90億元,同年,首創置業的有息負債為601.49億元。2018年,這兩個數值繼續攀升,分別為1315.16億元,869.43億元。

全力融資的首創置業:差錢 or不差錢?

與此同時,首創置業的資產負債率也同步攀升。

全力融資的首創置業:差錢 or不差錢?

2019年,首創置業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2019年中期,首創置業負債總值1532.36億元,有息負債超越千億,錄得1023.72億元。同期,首創置業的資產負債率與淨負債率分別達到78.44%、154.3%。

這意味著,在過去的幾年,首創置業通過不斷借債來發展項目,從而達到規模擴張的目標。

“首創置業現在負債率在一個安全的水平。”2019年中期業績會上,首創置業執行董事及總裁鍾北辰表示,首創置業的經營指標,包括回款、償債能力、未來發展前景、抗風險能力等都是非常健康的。

只是,仔細查看其負債,GPLP犀牛財經不難發現——2019年中期,在首創置業1532.36億元的總負債中,短期負債大概有24.33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大概為226.74億元。而同時,首創置業發行的公司債券、中期票據和其他債券顯示,首創置業即將面臨271億元的應付債券到期,此時,首創置業在手資金僅為373.87億元。

顯然,這些債務相對在手資金而言,首創置業在手資金多少有點捉襟見肘,對此,GPLP犀牛財經也將持續保持關注。

首創置業的負債的由來:由“高週轉”向多元化轉型

相比2018年中期1315.16億元,2019年中期的首創置業其負債為何繼續攀升至1532億元呢?

過去五年負債率持續攀升的背後,首創置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一切要從2018年說起。

可以說,2018年是首創置業的一個轉折年。

在這一年,首創置業發生了一個明顯變化,那就是高歌猛進的首創置業開始調整了2019年的目標,將之前2019年爭取實現1000億元,調整為800億元。

與此同時,首創置業還開始了多元化佈局——公開資料顯示,從2018年4月以後,首創置業從原本的“住宅+商業”業務延伸到地產開發、資產管理、文創及產業地產、私募基金、長租公寓等多個方面。

此外,首創置業還在2018年提出了“千億價值生態圈”的規劃,進入長租公寓領域、涉足文創產業地產,新增土儲達到近五年高點;2019年,正式發佈投資平臺首金資本,成立多箇舊改及商業投資基金。

在此基礎上,首創置業艱難地實現了調整後2019年的目標800億元。

而首創置業做出這個改變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這年的4月,首創置業換帥了——2018年4月,首創置業的管理層進行了一次換血變動,時任首創置業執行董事CEO唐軍卸任首創置業的管理位置。

接任首創置業管理位置的是鍾北辰,那年他44歲。接管首創置業的權利位置後,鍾北辰成為首創置業董事會最年輕的一位。

成為唐軍之後的繼任者,鍾北辰曾經表示,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看,他想把首創置業的“高週轉”再往上提一個臺階。而首創置業的董事長李松平也認為鍾北辰是一個有影響力、年輕、專業的人,是適合首創置業領軍位置的人。

2018年鍾北辰上任的前2個月,2018年2月,首創置業原總裁唐軍在2017年度業績會上提出,2018年簽約銷售目標為750億元,爭取實現800億元;2019年爭取實現1000億元;2020年爭取實現1400億元。

而其一個依靠的一個依據就是“高週轉”。

對此,2018年,首創置業將堅持快週轉,全面推行“369”標準。

不可否認,“高週轉”是地產行業的一個玩法。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0年,萬科搞出了一個“5986”的模式,通俗講就是拿地後,5個月開始動工、9個月開始銷售、第一個月銷售8成,產品必須6成是住宅。萬科的這一模式,確實幫助萬科在當年取得了成績。憑藉這個模式,萬科獲得了幾次全年銷售冠軍。

比如,在碧桂園實行的是“456”模式:4個月開盤、5個月資金回正、6個月資金在週轉。

而首創置業的高週轉模式叫“369”模式,即3個月取得方案批覆,6個月取得施工許可證,9個月取得預售證。

然而,令首創置業失望的是,現實情況不太樂觀,據首創置業2018年發佈的業績公告,首創置業2018年最終實現銷售業務為706.4億元,距離保底的目標還相距約44億元。

隨後,在現實面前,同時,加上首創置業順利換帥,2019年的首創置業開始了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多元化之後的首創置業能否在2020年如期完成目標?其能否順利度過其資金難關?

GPLP犀牛財經將對此保持持續關注。

參考文獻:觀點指數:《錢緊一年|首創置業底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