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的作者一道菜殺300只雞,淪為貪官,遭到百姓唾罵

唐朝是個詩歌盛行的年代,在思想解放的社會背景下,誕生了無數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

這些詩人寫下了很多的詩詞歌賦,流傳千古,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鋤禾日當午”的作者一道菜殺300只雞,淪為貪官,遭到百姓唾罵

有些人是專職詩人,他們就喜歡寫詩,如李白,他就非常喜歡寫詩,尤其是喝醉酒之後。還有一些人是“兼職詩人”,他們的主要工作不是寫詩,而是其他的。

儘管他們寫的詩很少,但是都是精品,同樣也能流傳千古。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大家都學過一首詩叫做《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鋤禾日當午”的作者一道菜殺300只雞,淪為貪官,遭到百姓唾罵

作者看到農民在烈日下種地,心中是感慨萬千,於是便寫了這首詩,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這首詩的主要意思就是百姓種地收糧食不容易,大家一定要珍惜糧食,不要浪費,結合現代思想就是“光盤行動”。

勤儉節約,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承並繼續發揚。

作者寫這首詩也是提倡百姓節約糧食,這是一種正能量的行為。當讀者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會為農民種地的辛苦而感到心酸,也會為詩人這種博愛的精神而感動。

“鋤禾日當午”的作者一道菜殺300只雞,淪為貪官,遭到百姓唾罵

可是令大家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作者寫的詩,和他自己做的事情根本不一樣。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紳,唐朝人,他在少年的時候看到農民種地的辛苦,於是感慨萬千寫了一首詩,表達農民的不容易。

可是李紳長大之後,他就變了樣子,不在節約,反而是鋪張浪費,奢侈無度。李紳有個癖好,那就是喜歡吃雞舌頭,每頓飯都要吃。

“鋤禾日當午”的作者一道菜殺300只雞,淪為貪官,遭到百姓唾罵

雞舌頭非常小,幾個或者是十幾個都不能滿足李紳,他要吃雞舌頭這道菜,只能殺了三百隻雞,他把這三百個雞舌頭做成一道菜,專門供他享用。

當時的百姓連雞都吃不起,李紳卻吃了三百隻雞,簡直是浪費奢侈。李紳也不是清官,而是一位貪官,貪財無數,滿足一己私慾,對百姓是橫徵暴斂。

百姓對他是怨聲載道,唾罵不已。誰也沒有想到,當初寫下“粒粒皆辛苦”這樣詩句的人,如今變成了大貪官。李紳少年時也立下了鴻鵠之志,想要實現人生理想,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份初心已經不在。一個人最難得的就是不忘初心!

“鋤禾日當午”的作者一道菜殺300只雞,淪為貪官,遭到百姓唾罵

參考文獻:《唐詩三百首》、《新唐書》、《李紳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