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鋤禾日當午」的作者到底是誰?(圖)

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鋤禾日當午”的作者到底是誰?(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唐詩讀來朗朗上口,是婦孺皆知的佳句。然而,此詩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婦孺皆知的詩作“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燦若星河的唐詩中的一首,其意思簡潔而意義深刻,讀來朗朗上口。然而,關於此詩的作者卻一直有爭議,那麼?這首詩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關於此詩的作者,一說是唐朝詩人李紳。

李紳(772-846),字公垂,元和進士,無錫人,生於唐大曆七年。

貞元二十年,李紳赴京應試,結果未中,於是就寓居元稹處,併為元稹的《鶯鶯傳》命題,作《鶯鶯歌》,《鶯鶯傳》與《鶯鶯歌》,相得益彰,因深受大眾喜歡而流傳後世。元和元年,李紳再次應試,中進士後補國子監助教,曾歷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壽州刺史。

認為李紳是“鋤禾日當午”的真正作者,原因有三。

其一,李紳的祖籍本是安徽毫州,後隨歷任金壇、烏程、晉陵等縣令的父親李晤定居在梅里抵陀裡(今無錫縣東亭長大廈村)。幼年喪父的李紳,由母悉心教以經義,在15歲的時候於惠山讀書。青年時的李紳親眼目睹了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的生活狀況,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了千古傳誦的《憫農》詩二首,包括“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作,被譽為“憫農詩人”。

其二,李紳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經失傳。流傳於至今的有《追昔遊記》三卷,《雜詩》一卷,收錄於《全唐詩》,另有《鶯鶯歌》保存在《西廂記諸宮調》中。李紳還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之一。元稹稱李紳說:“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顯然,李紳的詩風與“鋤禾日當午”的格調相一致。

其三,南宋人計有功在《唐詩紀事》卷二十九李紳目中有這樣的記載:“紳初以《古風》求知於呂溫,溫見其齊煦,誦其《憫農》詩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又曰:此人必為卿相。果如其言。”《唐詩紀事》是一部內容繁富、有關唐朝詩人及作品的評論彙集,共81卷,收集了1150位唐代詩人。這麼看來,“鋤禾日當午”的真正作者必是李紳無疑。

但是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鋤禾日當午”真正的作者是唐朝詩人聶夷中。

聶夷中(837-?),字坦之,關於其出生地記載不詳,一說是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另一說是河南人。聶夷中出身貧寒,備嘗艱辛。鹹通十二年中進士。由於當時時局動亂,在長安滯留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補得華陰尉。

晚唐的詩風多數靡麗,而聶夷中的詩作因風格平易、內容深刻而獨樹一幟。流傳於後世的有諷刺貴族公子的詩如《公子行二首》、《公家風》,譴責封建賦役對勞動人民的剝削的如《田家》、《詠田家》,表現連年戰亂給人民帶來痛苦的詩作如《雜怨二首》等。《唐詩紀事》說聶夷中“奮身草澤,備嘗辛楚,尤為清苦”,因為他更接近農家人民的生活,所以對農民的疾苦有深刻了解。《全唐詩》中收集到的卷聶夷中的詩作中,其中以《田家》為題材的詩歌就佔了四分之一。可見,聶夷中更有可能寫下這類憫農詩!

在《唐才子傳》謂聶夷中“傷俗憫時”、“警省之辭、裨補政治”。詩人喜歡採用短篇五言古詩和樂府的形式,以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將粗目驚心的社會現象暴露在人們的眼前。比如《詠田家》中“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這樣的句子,這與“鋤禾日當午”的風格也極為相同。

而且,在筆記體小說集《北夢瑣言》中明確指出,“鋤禾日當午”的作者是聶夷中。《北夢瑣言的作者是唐五代人孫光憲,他生於唐昭宗乾寧三年,即公元896年,卒於宋太祖乾德六年。而《唐詩紀事》的作者計有功,史書僅僅記載了他中進士的時間為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關於其生具體的卒年代則不詳。據此可以得知,孫光憲生活的年代距李紳不過50年左右,據聶夷中夜不過10年左右。那麼,從時間上看,孫光憲的《北夢瑣言》中的記載更接近於歷史的真實。

從《北夢瑣言》的內容來看,其記述了晚唐五代時的政治生活、民間風情習俗、文壇軼聞趣事等,書中大量輯錄唐五代詩人軼及詩句,許多研究唐末五代的學者述及歷史、政治、文學乃至風土人情時常常提及這本書。可見《北夢瑣言》一部史料價值極高的筆記,因而具有頗高的可信度。而《唐詩紀事》的成書印製,卻大有周折,並非計有功親自所為。《唐詩紀事》最早的刻本是南宋嘉定十七年王禧刻本,而王禧在自序中也說他在克中邂逅計有功之子,“因得是書,立命數十吏抄錄,期間不能無魯魚亥之誤”。因而後來據王禧刻本翻刻的《唐詩紀事》的其他版本的其他版本,其中的錯誤也就在所難免了。明代學者胡震亨在其《唐音癸籤》中就曾指出他很多張冠李戴的錯誤。

那麼,勵志詩“鋤禾日當午”的作者到底出自何人之手,至今沒有蓋棺定論。

《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噹噹網5折封頂、京東網滿160減60搶購,手慢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