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不如編輯苦

豹眺君按

“鋤禾日當午,不如編輯苦,對著專題頁,一哭一下午。”編輯同行們,週末吐吐槽……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

▌介子平,山西出版集團《編輯之友》副主編

上輩子做壞事,這輩子做電視;

上輩子作惡多,這輩子做廣播;

上輩子太無恥,這輩子做報紙;

上輩子太放肆,這輩子做雜誌;

上輩子不學好,這輩子做編導;

上輩子不像樣,這輩子做攝像;

上輩子不好惹,這輩子做記者;

上輩子老犯錯,這輩子做網絡。

媒體人之戲謔,雖排調打趣,卻內含隱情。

對著專題頁,一哭一下午。

我的感受是,百遍縱或未能,三複必不可少,一日改稿校讎下來,回家躺倒悶頭便睡,夜半忽驚起,尚有一字不安、一詞不妥。待到出版之日,忐忑煩躁,惴惴不寧,但還是留下了諸多遺憾,白紙黑字,懊惱不已,不畏人知畏己知,真真不想幹了。負重涉遠,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不擇薪而職。翌日,便又按時端坐於辦公桌前,嘔心文字,重複既往,一切如舊順延。行行重行行,嗟乎蜀道難,此編輯之難也。我所供職的雜誌,乃專為出版傳媒者辦的刊物,做編輯的編輯,校對一項更為嚴格,唯恐遺人把柄,貽笑大方,所以就更加費心。

朱子曰:“怒於甲者,不移於乙;過於前者,不復於後。”不遷怒,不二過,說來容易。司空見慣,熟視無睹,手指間流走者,皆低級錯誤。每個人都有走不出死角,蒲團坐破,不得此道,職業麻痺,可見一斑。

不是所有的愛好都可用來養家餬口,安身立命,編輯職責在於條分縷析,整理文字,而我業餘狀態的寫作,只將其作為調劑身心之方式,而此方式恰能帶來快樂。一往情深誦讀,半生樂事詩書,自由之心做喜愛之事,不為功利支配。簡單之事重複做,便成了專家,重複之事用心做,便成了贏家,而寫作之事雖重複往還,卻因各存主題,未有重複之感。朱光潛嘗言:“大學國文不是中國的學術思想,也還不能算是中國文學,它主要地是一種語文訓練。”其實,寫作就是編輯的一種訓練。再則,進入知命之年,已顯老態,新知識記不住,舊記憶漸流失,濃盡必枯,淡者屢深,而一些早有的想法,終日縈繞腦際,輾轉絞思,沒完沒了,不吐不快。不付諸文字,便會匿跡於悄然,不知不覺,無影無蹤,怪可惜。

編輯之業餘,一在讀書,一在寫作,此為職業需求,也為專業訓練。陳垣說:“凡讀書博的人,常常不能深入;凡記憶力強的人,往往不肯勤查書。”而編輯正屬於讀書博,又需勤查書者。讀書寫作,非編輯之專業、專長也。否則如河伯之觀海,井蛙之窺天,無識也。

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不與人物接,不與山海遊,寫作消磨了我大部分的業餘時間。既非專業,便屬業餘,業餘者,不計得失,也不計成本。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每天碼些文字,似有所獲,便覺問心無愧,心安理得。忙起來彷彿什麼都存在,閒下來才知什麼都沒有,空空如也。

有靈魂、有立場、有看點的

出版傳媒產經媒體

關注內容產業創新

服務出版產業升級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