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億實業招股書和年報分析

我總體上的感覺是,緊固件行業雖然需求廣泛存在並且屬於剛需,但是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很大,只有龍頭企業才能“穿越週期”,晉億實業本身也經歷過經濟週期的痛苦,年報中充滿著怨氣。所幸的是,公司並沒有亂來,而是集中精力搞產能升級,這點難能可貴。

緊固件行業判斷

緊固件也就是類似螺釘,螺帽這些,是工業生產的基本部件,被譽為“工業之米”,所以說先看整個市場的需求,是屬於剛需的,因為工業不可能消停,緊固件的需求永遠存在,整個市場容量可以從國家乃至全世界的工業總產值中看出,增長率估計也和工業增加值同步,也就是6.1%左右。並且隨著“一帶一路”以及“新基建”的提出,緊固件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那麼看供給呢,就沒那麼樂觀了。想一想也知道,螺母、螺釘這些東西,門檻其實不高,可能一個小作坊也能搞,因此,生產過剩,急需去產能,是行業不可避免的命運。在前幾年的年報裡,公司的怨氣很重,聲稱國家對緊固件不理解,有偏見,明明應該扶持,卻打壓。雖說政策經常“一刀切”,但也可以反映出緊固件行業的現狀。

以上是看總體需求以及未來空間,我認為需求存在,且還將有較大增長空間,新基建、海外工業輸出,是更大的機會,所以緊固件的市場是遠遠未到頭的。唯一的問題在於供給端。

從結構上看,緊固件的供給有著中國絕大多數產業的共性:都是高端的被歐美日佔著,低端的在自己手上做著。普通的螺絲螺帽確實誰都能做,但“誰都能做”的行業註定會爛掉,但高端的緊固件,比如用於高鐵、航天、汽車等有著嚴格標準的,就不是小作坊能滿足的了。我也感嘆產業升級之多艱:十幾年了,這樣的格局還沒有改變,國內依然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能滿足高端市場的需求。

所以從這個邏輯上看,這個行業有2條出路:要麼繼續在中低端領域搶市場,跟鋼鐵一樣併購整合,把規模做上去,直到一家獨大。要麼技術升級,不跟中低端的玩,往高端的走,晉億實業走的是後者。

戰略定力

這家公司在戰略上還是很有定力的,因為我看過很多這樣的公司:上市3-5年內突然就大轉型,然後追著熱點跑,今年APP,明年人工智能,後年再出來道個歉,大後年又繼續亂來,反正牛皮是天花亂墜,什麼“全產業鏈”,什麼“整合”。這本身是沒錯的,但真正的整合跟“麻袋裝土豆”可不是一回事。其實戰略就看一點,你的所作所為到底能不能給你建立競爭優勢?否則,整合了100個垃圾的東西也只能是個大號的垃圾。

那麼,晉億實業的戰略是否能給自己帶來競爭優勢?在2007年發行的招股書上,公司就寫著要進入高強度異形緊固件和汽車緊固件領域,近幾年來,公司確實在高端緊固件領域站穩腳跟,這得歸功於國家總體上的經濟轉型的決心,比如高鐵、航空航天等,因此公司能十幾年來保持這樣的戰略定力也就不足為奇了。情懷和賺錢本來就不應該分開,高鐵和航天的需求拉動了高端緊固件的現實需求,也就是說,這樣的升級是能帶來錢的。

所以,接下來晉億實業能否實現競爭優勢,很大程度上是和“國運”有關,高鐵、航空航天、“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如果能夠實施,必然拉動高端緊固件的需求,而晉億實業也有現實的動力去升級產品,繼而避免低端市場競爭。網上稍微瞭解了一下,目前高鐵緊固件還有很多是進口的,組合螺栓、密封膠等已經國產化,但是部分螺絲依然滿足不了需求。在當前世界局勢的背景下,國產化是板上釘釘的趨勢,只要晉億實業將來不走偏,還是看好公司的增長。

財務分析

作為一家對規模要求很大的工業企業,公司的營業額在這10年間的增長可謂是上下波折,14年來翻了3倍左右,但是淨利潤並沒有帶來同步的增長,都在1.7億上下徘徊,也有好幾年的連續虧損——大約也是次貸危機以及去槓桿的那幾年。期間費用也是波動很大,銷售費用高企,但沒有帶來更大的營業額,比如18年銷售費用支出漲了50%,只拉動了17%的業績增長,但公司的週期性太強,很有可能這些支出的效用會帶來19、20年的高增長。也就是說,公司所在行業所致,對宏觀經濟變動太敏感,這是最大的風險所在。加上這幾年世界局勢動盪,績效波動可能還會加劇。

同時作為一家重資產的工業企業,資產的大項還是在存貨和固定資產兩塊,這也導致了公司的資產週轉率不高,主要是大量備貨所致。總體來說,公司的現金流還是比較穩健的,財務的風險也不大,但經營效率應該還有提升空間,另外就是未來宏觀經濟的撲朔迷離增加了投資的不確定性。


晉億實業招股書和年報分析

圖文無關

林昌華,領君資本合夥人,和君商學院福建班主任,廈門大學經濟學碩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