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給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更有底氣

中國經濟日前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年報:2019年GDP總量逼近100萬億元關口,增幅達6.1%。這樣的增長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也是名列前茅。這樣的成績單,放在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不遇之大變局中更是難能可貴,相當了不起。

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2019年中國GDP總量已達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這與2018年世界排名第三至第六位的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四個主要發達國家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大體相當,中國綜合國力與日俱增。尤其令人振奮的是,我國人均GDP一舉突破了1萬美元大關。從2001年的1千美元到今天的1萬美元,中國用了18年時間。

那麼其他主要經濟體情況如何呢?我們看一下這組數字:從1千美元到1萬美元,當今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用了整整36年時間,日本則用時17年,僅比中國快1年時間;巴西雖然用36年時間也實現了這一目標,但很快又跌回了1萬美元以下,陷入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此外,阿根廷、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國都曾陷入這種發展困境。

按照世界銀行2015年的標準,人均GDP低於104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在1045美元至4125美元之間為中低等收入國家,在4126美元至12735美元之間為中高等收入國家,高於1273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

問題來了,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的中國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從而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呢?答案是肯定的,底氣就來自於我們具有的三大優勢,或者說是三大紅利。

第一大紅利就是改革紅利。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過去40年的成功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2013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主要任務、重大舉措,尤其明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目前這些改革措施正在穩步實施。未來要加快推進國企改革,進一步消除市場壁壘,擴大對內、對外開放,通過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不斷釋放改革紅利。這其中,不斷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機制,縮小社會貧富收入差距,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對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意義重大。縱觀巴西、阿根廷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儘管有各自不同的問題,但是社會貧富收入差距過大無疑是一大羈絆,對此我們應引以為戒。

再就是消費紅利。據估算,目前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已高達5億到7億人,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這一龐大的消費群體將帶來超大規模消費市場,伴隨消費升級更會不斷催生新的消費市場。廣闊的市場將成為孕育偉大企業的土壤,未來中國會不斷湧現出類似華為、微軟、蘋果等這種世界級企業。世界級企業的崛起,將大幅提升中國經濟競爭力,成為中國經濟前行的強勁動力。

第三個紅利就是人口紅利。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中國不是在2015年就出現“劉易斯拐點”了,哪還來人口紅利?沒錯,雖然中國整體已由勞動力過剩轉向短缺,並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但是高達14億的人口基數,仍然蘊藏著巨大潛能。通過提高教育水平、加大職業培訓、優化人口內部結構,從而提升國民素質,向素質要紅利。再輔之以適當提高生育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我國人口紅利,為高質量發展贏得更長久的時間。

在人均GDP歷史性突破1萬美元大關後,在三大紅利的加持下,可以樂觀地預期,我國必將成為繼日本、韓國等國家後,又一個成功邁入高收入國家的重要經濟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