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浮沉錄一

開了兩天的會,突然很想總結一下多年來關於外企這樣帶有特殊氣質文化的組織.基本上國內大多數非壟斷行業,都經歷過以下幾個階段

外企浮沉錄一


如入無人之境

行業對外資開放,超國民的優惠政策時期,一些膽子大的外資帶著領先的技術產品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開始做生意.這類企業往往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紅利,且意外的發現生意異常的好做.因為彼時這裡幾乎沒有對手,而很多國際競爭對手可能還沒有勇氣踏足這片陌生的土地,在門口觀望,或者只是蜻蜓點水般的試探一下.這個時期的外企,賺著超額的利潤,承擔著低廉的社會義務成本.生意來的太容易,談判底氣也異常的足,降價?不可能,不想交預付款?抱歉我們沒這先例。縮短交期?不好意思,海運2個月還要報關15天,還沒算生產備料等週期,沒個4,5個月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奇貨可居的進口品.而客戶呢,反正也找不到其他替代產品,只能等著吧。

這個時期的外企主要依賴市場,銷售人員,以及少量的略懂皮毛的售前工程師即可. 掌握絕對權力的往往是銷售人員,他們甚至一邊是銷售,一邊是BD,一邊是市場人員.一切市場信息都掌握在這些高學歷的銷售人員手中,外資往往仰仗他們對市場的把控,對客戶的影響.招人必是頂尖大學的優秀人才,出入必需是5A級寫字樓,出差酒店得是5星級酒店否則對員工不夠關懷,與企業形象不夠匹配。言談之間必夾雜英文單詞,全球飛。。。而在客戶處,往往都是昂首挺胸,張口閉口是為您帶來價值和先進的解決方案的.

年會不是美國巴黎倫敦,也得是新馬泰,西裝領帶白襯衫,手裡端著白毛女咖啡,藉著各種會議,客戶宴請的便利吃遍城市的各種高檔餐廳,飛成各大航空公司的金卡,

而這個時期的經銷商們,大多踩到了政策的紅利,各個賺的盆滿缽滿,一年換寶馬,兩年換別墅的大有人在。而這些經銷商們往往與公司裡面掌握實權的銷售經理們裡應外合,通過控制產品價格為自己牟取暴利。也有一些銷售人員自己在外開貿易公司做著本公司的產品代理商。自己一邊當裁判批特價,一邊當運動員去市場上參賽。那些年各大公司因為合規問題爆出的新聞絡繹不絕。但更多的時候公司通過風控內審進行自查清理,畢竟在異國他鄉做生意,聲譽很重要,家醜不能外揚,很多公司的做法是內審抓到證據後和當事人談自願解除合同,有些還給予相應的賠償。讓很多吃瓜群眾覺得這些為自己牟了私利還有錢拿,頓生羨慕嫉妒恨。在此後的多年,也一直有不甘寂寞的人前仆後繼的踐行著這一套玩法。當然這些內審出來的證據大多也來自於吃瓜群眾的舉證,背後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高大上的企業文化價值觀宣傳,大多數情況都是因為分贓不均而互揭老底。所以啊,有點小錢的中產階級是最難團結的,但凡利益的天平出現搖擺,在群體裡就開始了狗咬狗,根本不用組織勞心費力。

外企浮沉錄一


市場上出現了競爭者

這個時期的國內經濟依然高速發展,每一年不斷刷新的GDP給這些外企打了興奮劑,節節飆升的KPI指標,一路向上的銷售曲線箭頭。每一年年初定指標都拍拍腦袋,定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數字,但神奇的是每年年終的時候銷售人員們都會驚喜的發現之前不可思議的指標總能奇蹟般的完成甚至超越。有些激進的領導甚至在公司的中長期規劃上壯志豪言,三年翻兩番不是夢。但這時候的市場開始變的擁擠,畢竟資本是趨利的,那些曾經在門外觀望的國際對手終於堅定的大舉殺入,迅速的招兵買馬組建團隊。

此時的客戶有了更多的選擇,偶爾在談判的時候開始學著在幾家不同的外資品牌之間相互壓價以獲取更優惠的合作條件。雖然有了談判的資本,但客戶對待這些外企人員依然友善,甚至還帶著一絲恭敬。因為畢竟外企的先進理念和人員素質還是讓大部分國內企業望而興嘆的。

因為更多的國際玩家漂洋過海不遠萬里來到這裡掘金,對人才的需求開始井噴,Top級大學畢業的人才不夠用了,這時候企業開始調整招聘的門檻。不再唯學歷論英雄,篩選標準也開始越來越飄渺,要符合企業價值觀的,要有team work精神的,要有leadership的,要會communication skill的,要open mind等等,雖然沒人說得清到底該怎麼衡量這些標準,但這個時期的HR大多可以快速識別那些符合標準的人才,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己的KPI。看人眼光神乎其神,這似乎也可以上升到玄學的境界了。

此時的外企員工們開始感受到了讓人高不可攀心跳不已的KPI,雖然年年都能完成,但明顯日子變得煎熬。而因為隊伍不斷的壯大,對成本也開始敏感了起來。曾經的美國,澳大利亞年會變成了海南三亞,拉斯維加斯的賭約和調戲袋鼠考拉也只存在於老員工的談資裡。然而各種team building,team meeting依然是少不了的,藉著這樣的機會,在國內選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開一場務虛會議也是不錯的選擇。而員工的薪水呢,雖然依然優於那些國企,民企,但是差距越來越小,再加上通貨膨脹和高企的房價,很多外企員工感受到了捉襟見肘。但得益於不斷湧入的資本所帶來的旺盛需求,很多人驚喜的發現跳槽是個快速漲薪的好方法,輕輕鬆鬆的漲30%~50%,所以經常會發生在一家公司裡同樣的職位,新人比老員工的薪水高的多的情況,惹來各種忿忿不平和怨聲載道。

這個時期的外企往往會調派眾多的外籍員工來華工作,他們往往拖家帶口,公司不但負擔他們住的別墅,車子,還有他們子女上國際學校的各種費用,還開著優厚的薪資。很多部門比如採購部的KPI經常會有降本的指標,但國內的員工往往悲哀的發現,一個項目做完省出來的那一兩百萬,往往還不夠用來支付這些外籍員工的開支。但這些洋大使也帶來了一些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對員工的休假從不克扣,並且身體力行的為國內的員工示範著什麼叫做資本主義的優越性,每年一到暑假和聖誕節就會消失3~4個禮拜,不得不說在他們的帶動下,有效的促進了我國休假制度在外企的落實。同時因為這些人的影響,中國的員工也開始模仿起西式的中產的生活方式,每年要至少兩次的國外旅行朝聖,米其林餐廳打卡,白毛女咖啡不再受追捧,精緻小眾的咖啡館裡精緻的手工調製咖啡外加一本看名字就瞌睡的書才能彰顯自己的品味。偶爾給自己添置的奢侈品無時無刻的告訴世人,我是與眾不同的中產。這些人的中產階級品味也經常呈現在社交媒體當中,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經常以為這些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吃喝玩樂。

隨著人員的不斷擴充,中國公司的職能越來越完善甚至臃腫,分工越來越細緻,除了一線具體處理事情的崗位,中後臺的support人員越來越多,他們擅長組織各種會議,開workshop,收集各個前線人員的工作總結,然後提煉加工後,用高超的藝術美學ppt呈現,用流利的英文給各個老闆做彙報提建議。這些人往往對實際業務所知甚少,但通過強大的總結歸納能力卻可以平步青雲。所以也有人開玩笑的總結,用excel的不如用word的,用word的不如用PPT的,講PPT的不如看PPT的。

下集預告:本土競爭對手的崛起終結了外企的黃金時代。

外企浮沉錄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