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行業深度報告:互聯網醫療,青雲直上正當時

1、互聯網醫療行業政策體系完備,青雲直上正當時

1.1、回首過往:互聯網醫療行業曲折前行

 萌芽(2000 年-2010 年):早在 2000 年,39 健康網、丁香園等企業的 創立開啟我國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之路。

 興起(2010 年-2014 年):2010 年左右,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在移動 互聯網技術的驅動下,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進一步加速,一些現象級的 企業開始創立,比如成立於 2011 年的春雨醫生。

 狂熱(2014 年-2015 年):2014 年隨著“雙創”概念 的提出,互聯網 醫療行業在資本的支持下,開始迅猛發展。2015 年開始,國務院、衛健 委等部門開始陸續發佈互聯網醫療的大政方針,比如 2015 年國務院發 布《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醫療行業的 熱度空前。

 遇冷(2016 年-2017 年): 2016 年開始,政策有所轉向。2016 年 8 月,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期結束後不再展期;2017 年 4 月發佈《關於徵求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和關於 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純互聯網 平臺類互聯網醫療企業發展受阻,抑制互聯網醫院高增長勢頭。

 轉折(2018 年-2019 年):2018 年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互聯網+ 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互聯網醫療再次得到市場重視。隨後各地推 出細則,進一步驅動互聯網醫療領域落地,比如廣東省發佈《促進“互 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

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互联网医疗,青云直上正当时
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互联网医疗,青云直上正当时

1.2、總結現在:政策體系完備,構建互聯網醫療發展基石

 互聯網醫療作為新興事物,雖然短期內實現蓬勃發展,但缺乏相配套的 法律法規,比如缺乏專門針對互聯網醫院的管理辦法,《藥品管理法》 禁止網售處方藥等。部分互聯網醫療的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法律灰色地帶。法律障礙始終是限制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但從 2018 年下半年以來, 相關配套政策逐一完善,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得到完善的法律體系支持 和保障。

 完備的互聯網醫療基礎政策體系涵蓋“醫”“藥”“險”三大門類:

 (醫)線上醫院運營:2018 年 9 月國家衛健委頒佈《互聯網診療 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以及《遠 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

 (藥)網售處方藥品: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已於 2019 年 12 月 1 日正式實施。

 (險)互聯網醫保支付:2019 年 8 月國家醫保局發佈《關於完善 “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

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互联网医疗,青云直上正当时

1.3、展望未來:疫情驅動互聯網醫療供需雙增,行業成長再加速

 大家生活及工作習慣的改變往往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除 非存在某種強外力的刺激,比如突發性的社會實踐、高強度的返利補貼 等。2003 年非典疫情驅動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2014 年滴滴快的高 強度的紅包大戰讓居民快速接受互聯網出行的新生活方式等例子,就是較好的佐證。

 受新型肺炎疫情影響,醫院、醫生、居民的行為也發生變化:

 醫院端:為減少患者間的交叉感染和提高醫療資源運營效率,更多 的實體醫院選擇建設互聯網醫院,提供線上問診服務。以納裡健康 互聯網醫院客戶為例,根據衛寧健康公告內容,截止 2020 年 2 月 10 日,疫情期間公司互聯網醫療已上線和正在上線的醫療衛生機構 已近 900 家(以公有云模式為主),而截止 2019 年底公司累計客 戶只有 89 家(全為共建合營模式)。

 醫生端:疫情爆發後,不少醫生主動提供線上診療服務,為患者提 供新型肺炎及其他疾病的線上諮詢和診治服務。

 消費者: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使用線上問診。根據各 家公司披露的問診量信息,疫情爆發以來,全網針對新型肺炎疫情 的問診量超千萬次,相當於普通三甲醫院約 10 年的門診量。

 新型肺炎疫情爆發,互聯網醫療的供給端(互聯網醫院和醫生)激增, 需求端(消費者)的規模也得以爆發式增長。行業供需雙增,對互聯網 醫療行業進一步加速發展起到非常積極的驅動作用。

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互联网医疗,青云直上正当时

2、受政策影響,整合線下醫療資源成為互聯網醫療重點方向

2.1、政策要求互聯網醫院必須依託實體醫院,整合線下醫療資源成關鍵點

 《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互聯網醫院分類兩類:作為實體醫療機構第二名稱的互聯網醫院,以及依託實體醫療機構獨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院的運營必須以實體醫療機構為依託,而不允許建立純互聯網平臺的互聯網醫院。

 醫療資源有明顯的線下屬性且受區域半徑限制。如果沒有線下醫療資源做配合,比如檢查檢驗等,線上醫生僅能提供疾病諮詢,無法提供嚴肅性醫療服務,醫療服務效果將大打折扣。線下醫療資源主要覆蓋區域內 居民,除去小部分的大病及罕見病,居民絕大部分醫療需求都在行政區域內解決,比如居民針對常見的感冒、發燒、發炎、疼痛,慢病管理, 母嬰檢測等均在當地的人民醫院、中醫院等醫療機構就診,大病才會去省會及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就診。因此為了提升醫療服務效果,擴大覆蓋面和影響面,整合線下醫療資源成為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互联网医疗,青云直上正当时

2.2、醫院模式和區域模式成為互聯網醫療兩大發展模式

 根據線下醫療資源特色,互聯網醫療以兩大模式為主:醫院模式和區域 模式。醫院模式是大型醫院建設自己的互聯網醫院,為患者提供線上健 康諮詢、線上複診、慢病處方延展等,為其他醫療機構提供遠程診療等 服務,比如浙大邵逸夫醫院互聯網醫院。區域模式通常以市或區縣為單 位,整合區域內各類醫療機構(包含三級醫院、二級醫院、一級醫院、 鄉鎮衛生中心等),構建區域互聯網醫療生態體系,為居民提供線上健 康諮詢、線上複診、慢病處方延展、網約護士等服務,為醫療機構間提 供分級診療技術支撐等,比如健康中山平臺。兩大模式各具特色,目前共同發展。

2.3、共建合營模式更加高效,有望成為主流模式

 從目前運營方式來看,互聯網醫療模式分為自建自營模式和共建合營模 式。自建自營模式是指醫療機構或者區域衛健委託醫療 IT 公司建設軟件 平臺並提供系統運維服務,自身來負責平臺的業務開展。而共建合營模 式則是第三方機構與醫療機構或區域衛健委共同建設和運營互聯網醫院 或區域醫療互聯網平臺,比如浙大邵逸夫醫院互聯網醫院由邵逸夫醫院 和納裡健康共建,納裡健康提供 IT 服務支撐以及其它中後臺服務,邵逸 夫醫院則提供醫生,雙方共同來運營互聯網醫院平臺。

 共建合營模式的效率更高,有望成為未來主流模式。單從互聯網醫院運營來看,醫院不僅需要提供醫生,而且還需要提供 IT 人員對軟硬件設備 進行運維服務,需要提供後臺管理人員及客服。醫生可以實現彈性供給, 但中後臺的管理人員則相對固定,且 IT 運維和互聯網服務並非醫院強項,若實體醫院自身來運營互聯網醫院,運營成本高企。若採取共建合 營模式,IT 建設和運維、互聯網服務以及其他互聯網醫院中後臺工作, 可由第三方機構提供,並且第三方機構會服務多家互聯網醫院,讓其固定的 IT 和人員投入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參與共建的醫院僅提供醫生即 可;醫生可利用上班時間(若醫院針對互聯網醫院進行排班)和空餘時間提供線上醫療服務;患者可獲得更優質的就醫體驗。共建合營模式能實現各參與方的效率最高化。未來共建合營模式有望成為主流。

3、多類盈利模式初步落地,行業商業價值逐步顯現

 缺乏有效的商業模式是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醫療服務本身屬於低頻消費,單一客戶價值量不大,但互聯網獲客成本高;C 端消費者 線上付費意識不強,更願意接受“免費”服務;醫療機構很強勢,很難 找到“買單”突破點等。諸多原因導致互聯網醫療行業盈利能力弱。

 經過前期的探索發展,多類盈利模式初步落地,比如線上問診(為 C 端 消費者提供付費的線上諮詢、線上複診、線上隨訪等服務)、遠程醫療 (大型醫療機構為中小醫療機構提供付費的醫療服務,比如遠程多學科 會診,遠程閱片等)、處方外流服務(處方共享平臺方按交易金額 1%-2% 收取服務費)、線上支付返傭(按支付流水的萬分之五返傭)等。

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互联网医疗,青云直上正当时

 部分互聯網醫療盈利模式詳細分析如下:

 線上諮詢/問診:比如居民可通過邵逸夫醫院互聯網醫院選擇線上付費諮詢或問診,不同醫生根據職稱等因素進行定價,圖文諮詢在 20-50 元/次,電話諮詢在 40-100 元/次,複診則為 10-15 元/次。

 分析浙大邵逸夫醫院互聯網醫院諮詢量前十醫生的數據(諮詢 量截止 2020 年 2 月 12 日):除了兩名醫生是免費諮詢外(諮 詢量分別排第 7 和第 9),其餘 8 名醫生均採取收費諮詢模式, 每次收費在 20-100 元不等;第 1 名諮詢量為 14304 次,第 10 名諮詢量為 3442 次;醫生所在科室以生殖健康與不孕症科為 主,還包含婦產科、新生兒科、核醫學專業。

 第十名 3400 次諮詢量是個什麼概念?醫生並不是每週五天都去門診,通常每週去 2-3 個半天,其餘時間在住院部或處理其 他工作。若按每次門診諮詢 3 分鐘,每半天工作 4 個小時計算, 每半天門診量大約 80 次。3400 次相當於一名醫生大約 3 個月 的門診量。邵逸夫互聯網醫院已經上線多年,但前期會有較長時間教育醫生和患者過程,這也意味著這名醫生最近 1-2 年來, 每天都會面對線上問診的患者。從普遍數據來看,邵逸夫互聯 網醫院上諮詢量超 500 次的醫生並不是少數。可以說,線上問 診已經成為邵逸夫醫院部分醫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 從醫生諮詢量也可以間接反映出消費者線上問診的付費意識正 在增強。目前線上問診需求主要是生殖健康、婦產科、新生兒 科等年輕患者佔比高的科室。居民線上付費就醫的習慣已經初 步養成,未來有望向更多的科室拓展。

 遠程診療:針對遠程會診,部分省份已經出臺官方定價標準,比如 山東省出臺《第一批“互聯網 ”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表》,其中規定 遠程學科會診雙學科 440 元/次,多學科(3 個及以上學科)600 元 /次;遠程病理會診 440 元/次(以 4 張切片為基數,5 張及以上切 片 540 元)等。

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互联网医疗,青云直上正当时

 處方共享平臺:國家一直在推動“醫藥分離”,並且對醫療機構實 施藥品零加成,處方外流將成為行業發展大趨勢。日本從 1989 年 推行醫藥分離以來,目前醫藥分離率高達 70%以上。處方共享平臺 通常以區域為單位進行,參與運營服務的廠商通常按交易金額 1%-2%收取服務費。

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互联网医疗,青云直上正当时

4、互聯網醫療市場超千億,運營分成有望達百億量級

4.1、圍繞“醫藥險”展開“互聯網+”服務,總規模超千億元

 互聯網醫療盈利圍繞“醫藥險”展開,但針對“險”目前還無成熟的商 業模式,因此目前暫不分析其發展空間。“醫”主要分為 C 端問診類和 B 端遠程診療類,“藥”目前以處方外流模式為主。我國主要醫療資源 集中在二級和三級醫院,從公立醫院各級醫院收入佔比可以看出,二級 和三級醫院收入總和總比高達 98%。因此在測算“依託實體醫療機構的 互聯網醫療市場發展空間”以二級和三級醫院數據為基礎。

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互联网医疗,青云直上正当时

 行業空間測算依據:

 2C 門診類:2018 年三級醫院門診量為 18.5 億次,二級醫院為 12.8 億次;根據現在互聯網醫院收費標準,假設三級醫院門診費每次收 費為 50 元/次,二級醫院為 30 元/次;目前標杆互聯網醫院的線上 問診量約佔線下7%-8%,因此假設三級醫院未來整體滲透率達8%, 二級醫院由於慢病管理患者佔比更高,假設滲透率為 15%。

 處方外流平臺:2018 年三級醫院門診藥品收入 2431 億元,二級醫 院 970 億元;目前日本醫藥分離率高達 70%以上,假設我們門診醫 藥分離率達 50%。

 2B 遠程診療類:目前標杆遠程診療醫院的遠程診療量約佔總門診的 0.3%。隨著醫共體、分級診療推進,我們假設三級醫院的遠程診療數目約為門診量的 0.3%。根據山東省遠程診療的收費標準,每次均價約為 300 元。

 可以算出,2C 的互聯網門診諮詢規模中三級醫院約 74 億元,二級醫院 約 58 億元;遠程診療規模約為 17 億元;線上診療類合計約 148 億元。處方共享平臺流量規模中三級醫院 1215 億元,二級醫院 485 億元;處 方共享平臺流量規模合計 1701 億元。整體來看,互聯網醫療總規模將 超千億元。

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互联网医疗,青云直上正当时

4.2、互聯網醫院運營市場規模有望達百億量級,盈利空間豐厚

 對於互聯網醫療共建合營模式來說,第三方機構的收入主要來源於運營分成。目前線上問診和遠程診療模式分成約為 20%,線上藥品銷售分成 約為 1.5%。由此可以計算出,2C 線上問診規模約為 26 億元,其中三 級醫院 15 億元,二級醫院 12 億元;2B 遠程診療規模約為 3 億元;門 診處方共享平臺分成收入約為 26 億元,其中三級醫院 18 億元,二級醫 院 7 億元;整體互聯網醫療運營分成市場空間約為 55 億元。由於規模測算基於 2018 年數據得出,我國醫療費用每年增速約為 10%,預計未 來互聯網醫療運營分成市場規模將達到百億量級。

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互联网医疗,青云直上正当时

4.3、互聯網醫療服務延展範圍廣,打開更大市場空間

 除上述重點分析的線上問診、遠程診療等模式外,互聯網醫療領域目前仍在積極探索其他類服務模式,比如互聯網+健康管理,網約護士,健 康商城,商保服務,聚合支付等,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廣闊。

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互联网医疗,青云直上正当时

 醫療數據助力新型商業保險產品研發和精準銷售,商保發展空間極其廣 闊。2019 年 11 月,中國人壽聯合萬達信息,利用上海健康雲平臺資源, 成功研發並推出單病種保險產品——“國壽肺安寶特定腫瘤疾病保險” (簡稱“肺安保”)。傳統商業健康險產品基本上針對健康人群,針對患病人群通常拒保,或者收取高額保費。而“肺安保”產品根據區域人 群醫療數據來開發,讓肺小結節人群有機會獲得健康險保障。區域互聯網平臺可以助力新型商業健康險產品研發,而且能協助產品精準營銷, 實現多方共贏。

 以互聯網醫院和區域互聯網醫療平臺為入口的聚合支付業務空間也有 望達十億量級。現在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移動支付、銀行卡支付已經成為主流,很少使用現金支付。聚合支付平臺則通常整合多種支付方式, 實現支付統一管理,而互聯網醫院和區域互聯網醫療平臺是其主要入口。聚合支付盈利模式以第三方支付平臺返傭為主,目前返傭比例為萬分之 五,即交易金額 1 萬元,可實現 5 元返傭。根據衛建委和醫保局的數據, 2018 年我國醫院總收入約 3.2 萬億元,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支出 1.76 萬億元,而我國 2018 年健康險理賠金額約 0.17 萬億元,由此可知個人 自費部分約佔 40%,即 1.3 萬億元。考慮到醫院收入成長性,若按萬分 之五的比例計算,每年基於自費部分的返傭規模可達十億量級。

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互联网医疗,青云直上正当时

 網約護士作為新興的服務模式,未來發展空間廣闊。2019 年 1 月國家 衛健委發佈《關於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鼓勵 各地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開展護理服務。隨後各地出臺“互聯網+護理 服務”政策細則。當地居民可通過區域互聯網醫療平臺進行“網約護士”, 讓護士及醫務人員提供上門護理服務。以健康中山為例,中山市居民可 通過健康中山 APP 預約基層醫療機構的護士進行上門服務,比如為長期臥床患者提供“壓瘡護理”等。護士每次上門服務費約 300 元,健康中山運營商每次收取費用的 10%作為系統服務費,即每次收取30 元系統服務費。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加深,再疊加少子化趨勢,網約護士的需 求也將隨之增加。目前我國 75 歲以上人口數目約為 6000 萬人,與養老 護理相關的業務空間也呈百億量級。

5、投資建議

 重點推薦:衛寧健康(醫療 IT 龍頭企業,互聯網醫療業務高成長)、創 業慧康(醫療 IT 領軍企業,整合多方資源推進互聯網醫療發展)、久遠 銀海(醫保 IT 龍頭企業)、思創醫惠(國內優質醫院信息集成平臺商)。

 推薦關注:平安好醫生(互聯網醫療龍頭企業)、阿里健康(醫藥電商 龍頭企業)、萬達信息(醫療 IT 領軍企業,保險+醫療+科技協同發展)、 東華軟件(具備大醫院卡位優勢醫療 IT 領軍企業,積極推動互聯網業務 落地)、麥迪科技(CIS 領域龍頭企業)、和仁科技(優質醫療 IT 企業)。

5.1、衛寧健康(300253):醫療 IT 龍頭企業,互聯網醫療業務高成長

 醫療 IT 龍頭企業,推行“傳統信息化業務+互聯網創新業務”雙輪驅動 新戰略。公司為醫療 IT 龍頭企業,其主要產品是以 HIS 為代表的傳統 醫療信息化產品。2015 年公司提出雙輪驅動新戰略,除傳統醫療軟件業 務外,推出“4+1”創新業務模式,即雲醫、雲藥、雲險、雲康和創新 服務平臺。傳統信息化業務及互聯網醫療創新業務協同發展,驅動公司長期可持續成長。

 創新業務已搭建互聯網醫療生態體系,業績具備高彈性。雲醫、雲藥、 雲康、雲險分別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互聯網+醫藥、互聯網+健康管理 以及醫(商)保控費和商保創新服務,創新服務平臺依託衛寧互聯網來 開展。衛寧互聯網主要作為衛寧創新業務的平臺和孵化器,整合 4 朵雲 間業務資源、數據資源、服務資源,實現 4 朵雲間業務聯動、協同以及 輸出。公司“4+1”創新業務圍繞“醫、藥、險”已搭建互聯網醫療生 態體系,運用互聯網等科技手段賦能醫療機構、商業保險、藥店等多類 客戶,實現多業務協同發展。2019 年公司創新業務進展良好:雲醫板塊, 因互聯網醫院業務持續推進、原結算滯後的部分項目進行結算等原因, 納裡健康收入高速增長且同比有所減虧,而 2019 年前三季度收入下滑 23%,這表明 Q4 收入增速大幅提高;雲藥板塊,鑰匙圈收入高速增長, 2019 年前三季度增速超 220%,預計全年繼續維持超高增速,全年淨利 潤有所減虧;雲險板塊,因為建設費用大幅增長但第三方支付返傭費率 下滑等多因素影響,衛寧互聯網(單體)收入略增,而衛寧科技由於中 標國家醫保局項目,投入加大,虧損同比大幅提高,但由於承接國家醫 保局項目,有利於開發全國醫保控費市場。整體來看,多業務收入高速 增長並實現減虧,雲險業務由於前期戰略性投入較多導致虧損增大,但 利好未來業務發展,公司創新業務進展順利。隨著互聯網對醫療行業的 滲透,並且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互聯網+醫療健康已成為行業發展趨勢。公司率先實施戰略佈局,產品服務體系完備,並且依託戰略股東阿里巴 巴在互聯網 C 端流量及科技領域的優勢,競爭優勢明顯,市場需求旺盛, 公司創新業務具備高彈性。

 醫療 IT 行業高景氣度持續,預計公司醫療 IT 業務有望繼續實現訂單和 業績雙高增。2020 年醫療 IT 行業維持高景氣度的刺激因素呈多樣化:2020 年為電子病歷評級政策建設目標指引的最後一年,即 2020 年底三級醫院要達到電子病歷評級四級和互聯互通四級,二級醫院要達到電子 病歷評級三級;2019 年初國家衛健委新推出智慧醫院服務評級,2020 年將加大對行業的影響力;醫保局新政策不斷頒佈,醫保 IT 系統建設以 及醫院 IT 系統的升級改造需求增加。多因素驅動醫療 IT 行業依舊維持 較高景氣度,公司作為醫療 IT 行業龍頭企業有望充分享受市場高速發展 紅利,預計 2020 年公司醫療 IT 業務有望繼續實現新簽訂單及業績雙高增。

 投資建議:預計公司 2019/2020/2021 年 EPS 0.25/0.31/0.49 元,對應 PE 88.40/71.29/45.10 倍,給予“買入”評級。

5.2、創業慧康(300451):整合多方資源,加速推進互聯網醫療發展

 互聯網醫療創新業務有望加速發展,成為公司新業務增長點。公司已經成立互聯網醫療事業部,加速驅動互聯網醫療業務的內部整合和業務發展,目前在健康城市運營、互聯網醫院建設、互聯網+護理等方面取得 階段性成績,比如健康城市運營項目已經在中山市落地,並且今年新增四川自貢市,互聯網+護理、醫藥電商等業務進展順利。公司還與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戰略合作,雙方將在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診療平臺、慢 病留管平臺、處方流轉平臺建設及運營等方面合作,加速驅動互聯網醫 療創新業務發展。公司互聯網醫療創新業務高速發展,有望成為新業績增長點。

 平安擬受讓公司至少 5%股份,雙方將聯合推動在區域醫療健康平臺運 營服務板塊的合作。公司於 1 月 21 日收到股東轉來的《關於與寧波梅 山保稅港區平盛安康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簽署投資之框架 協議的通知》,杭州阜康投資擬向平盛安康或其指定關聯方以協議轉讓 的方式轉讓不少於約 3698.76 萬股(佔 5.00%),但不超過約 6994.17 萬 股(佔 9.45%)創業慧康的股份,交易價格為《股份轉讓協議》簽署日的 前一交易日公司在二級市場收盤價的 90%,交易完成後中國平安關聯方 將成為公司 5%以上股東。公司與平安集團強強聯合,雙方將在區域醫 療健康平臺運營服務板塊開展合作,有利於公司區域醫療信息化以及健 康城市運營業務的發展。

 公司擬發行定增,重點建設研發和營銷體系,驅動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 公司擬發行定增,募資不超過 13.18 億元,募投項目包含數據融合驅動 的智為健康雲服務整體解決方案項目(6.85 億元),總部研發中心擴建 和區域研究院建設項目(2.38 億元),營銷服務體系擴建項目(1.00 億 元)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2.94 億元)。從募投項目可知,大部分資金 均用於研發投入和營銷體系建設,有利於提升公司產品競爭力以及營銷服務能力,利好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

 投資建議:預計公司 2019/2020/2021 年 EPS 0.38/0.50/0.66 元,對應 PE 64.47/49.00/37.12 倍,給予“買入”評級。

5.3、萬達信息(300168):借力中國人壽,“保險+醫療+科技”融合發展

 易主中國人壽,公司開啟發展新徵程。2019 年底中國人壽成為公司控股 股東,隨後中國人壽派駐管理團隊,優化人員結構,清理歷史經營和財 務風險,深度梳理公司業務,推出大政務、大醫衛、信息科技創新板塊、 健康管理和智慧城市五大業務板塊。萬達信息目前已經邁入發展新徵程。

 強強聯合,資源互補,推進“保險+醫療+科技”融合發展。萬達信息作 為國內知名的信息化服務商在醫療健康領域具備較強影響,公司負責承 建多地醫療衛生平臺和社保系統,並且科技實力強勁,掌握大數據、人 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中國人壽是國內領先的保險集團。萬達信 息與中國人壽強強聯合,資源互補,有望加速推進“保險+醫療+科技” 融合發展。

 投資建議:預計公司 2020/2021 年 EPS 0.29/0.36 元,對應 PE 68.18/54.89 倍,給予“增持”評級。

5.4、東華軟件(002065):醫療 IT 領軍企業,互聯網醫療加速落地

 公司為醫療 IT 領軍企業,醫療 IT 業務高增長。公司為醫療 IT 領域的領 軍企業,客戶數目超 500 家,客戶以國內大型三甲醫院為主,公司產品、 IT 實施、服務能力得到市場高度認可。為抗擊新型肺炎疫情新建的火神 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均使用東華軟件提供的醫療 IT 服務。2019 年 H1, 公司健康行業實現營收 6.96 億元,同比增長 35.47%,醫療 IT 業務實現 高速增長。

 公司積極佈局互聯網醫療業務,相關業務加速落地。除傳統醫療信息化業務外,公司積極佈局互聯網醫療業務。公司投資建設健康樂互聯網醫院,健康互聯網醫院擁有《醫療執業許可》和互聯網醫院牌照,可為患 者以及醫療機構提供互聯網醫療服務。新型肺炎爆發期間專門推出健康 樂新型肺炎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醫療技術開展疫情防治工作。除自建平臺外,疫情爆發至今,公司已為幾十家醫院建設了互聯網醫院生態系統,加速推進公司互聯網醫療業務落地。

 投資建議:預計公司 2020/2021 年 EPS 0.36/0.43 元,對應 PE 43.81/36.67 倍,給予“增持”評級。

5.5、平安好醫生(1833.HK):互聯網醫療龍頭企業,構建完善生態體系

 互聯網醫療龍頭企業,2019 年總收入高增,在線醫療收入翻倍。2019 年平安好醫生總營收 50.65 億元,同比增長 51.8%,其中核心業務在線 醫療貢獻收入達 8.58 億元,同比增長 109%。2019 年底,總註冊用戶 數達到 3.15 億人,MAU(期末月活躍用戶數)和 MPU(期末月付費用 戶數)分別達 6690 萬和 296.9 萬,同比增長 22.3%和 26.0%。2019 年日諮詢量高達 72.9 萬次,相當於 73 家大型三甲醫院日門診量。公司經營指標持續優化,收入高增,公司處於成長快車道。

 疫情期間公司用戶量激增,並加速推進對外賦能,生態體系搭建進一步 完善。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平臺累計訪問人次達 11.1 億,APP 新註冊 用戶量增長 10 倍,APP 新增用戶日均問診量是平時的 9 倍,相關視頻 累計播放量超 9800 萬。公司還將優質的醫療資源對外輸出,疫情期間 公司與百度、企業微信、拼多多、美團點評、快手、微博、墨跡天氣、 知乎、喜馬拉雅、高鐵管家等超 30 家行業龍頭企業對接,輸出 24 小時 在線問診服務,提供即時更新的“疫”情動態及醫學科普內容。

 開展福州市區域互聯網醫療運營項目,積極探索新型業務模式。公司與 福州市政府成立福州市區域互聯網醫療運營平臺,公司獲得區域互聯網 醫療平臺的運營權。在互聯網醫院建設以及互聯網醫療服務上具備較強 競爭優勢,與福州市區域平臺對接,有望將優質醫療資源和強大的運營 能力對外賦能,積極拓展新業務模式,打開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

5.6、阿里健康(0241.HK):阿里集團健康領域旗艦平臺,經營持續優化

 阿里集團健康領域旗艦平臺,近期完成天貓平臺藥品相關類目注入,業 務生態進一步完善。公司是阿里集團的健康領域旗艦平臺。近期阿里集 團擬將天貓平臺藥品相關類目注入公司。相關類目包括天(包含天貓醫 藥館,天貓超市和天貓國際):OTC,處方藥,特醫食品;天貓超市和 天貓國際:阿里健康已代運營地所有類目。此次交易完成,公司業務生 態將進一步完善。

 公司經營指標持續優化,業務成長性良好。業績層面,截至 2019 年 9 月 30 日止 6 個月,公司收入 41.17 億元,增速 119.1%,毛利 10.32 億 元,增速 95% ;由阿里健康運營的天貓醫藥平臺商品交易總額(GMV) 超過 370 億元,消費醫療的收入同比增長 274.4%。用戶層面,過去 12 個月,天貓醫藥平臺的年度活躍消費者已超 1.6 億,半年增長 3000 萬。在線自營店的年度活躍消費者半年新增 1000 萬,達到逾 3700 萬。醫藥 新零售層面,截至 11 月,阿里健康“30 分鐘送達、7X24 小時送藥”服 務已經覆蓋了杭州、北京、廣州、深圳、武漢、上海等 10 個城市。多 場景融合層面,截至 2019 年 9 月末,支付寶已經簽約的醫療機構數超 過 11000 家,並在超過 300 家三級醫院接通了醫保支付。2019 年 9 月 在醫院場景下使用支付寶醫療健康服務的月度活躍用戶數超過1700萬, 同比增長逾 41.7%。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大健康派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