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南雄新增四個縣級非遺項目

南雄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進一步挖掘南雄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特抽調專業人員,對照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申報條件及評選標準,認真組織調查、挖掘、整理、篩選,開展第六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工作。經認真研究、申報,現民俗“東坑豐收節”、傳統技藝制“礱”技藝、傳統技藝“旋木技藝”、傳統體育“南雄詠春拳”四個項目已成功申報為第六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申報項目簡介:

民俗“東坑豐收節” 東坑屬南雄市百順鎮,東坑豐收節是一個傳統民俗活動,每年的農曆10月4日舉行,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各種各樣用於過節的食材,到下午就開始抬李公公遊行,遊行過程中放鞭炮、上香、提三生、舉紅旗、吹喇叭、扛大鼓。抬著李公公經過東坑各村到水口沙官,在水口沙官祭拜完,再將李公公抬回廟裡,大家聚餐活動結束。

好消息,南雄新增四個縣級非遺項目

傳統技藝 制“礱”技藝 東坑村屬南雄市百順鎮,是粵北山區典型的鄉村。自古以來,水稻便是當地的主要產物之一,而水稻產業的普遍,礱的出現便為人民帶來了便利,在沒有現代輾米機器的年代,稻穀只能用礱來破殼現米。然而礱又與現代輾米機器有所不同,現代輾米機器在脫去米殼的同時並不能將米皮保留,米的營養成份大部分存在於米皮之中。礱則可以減少脫殼的糙碎和糙米麥面損傷的同時保留米皮的存在。所以礱的出現也為人民的身體健康提供了保障。

好消息,南雄新增四個縣級非遺項目

傳統技藝“旋木技藝” 旋木這項技藝迄今已有數百年曆史。相傳當時大批宮廷藝人流落民間,有位宮廷旋木名醫在江西與木工周迄巧遇,二人一見如故,互磋技藝,聰明的周迄很快掌握了旋木技術並廣收門徒,一時旋木技藝在大餘南雄周邊廣泛流傳,鄒建先老先生把此技藝帶來南雄並把旋木工藝相授給了女婿謝崇新先生。從最初的手琢到腳蹬旋床,到手拉旋床手製作。如今的旋木加工以傳至第四代,使得旋木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好消息,南雄新增四個縣級非遺項目

傳統體育“南雄詠春拳” 詠春拳系南雄地區特色拳種,據南雄縣誌考證詠春拳在清朝道光年間,粵北南雄陳莊一帶便有反清復明義士開館授徒詠春拳,相傳該拳為南少林五枚師太,之後傳入南雄陳莊。該拳種獨特,運用拳,掌,肘,肩,腳,髖,頭等人體部位出擊;要求步法沉穩,靈活,攻防兼備。因歷史原因在南雄瀕臨失傳。

好消息,南雄新增四個縣級非遺項目

附件:《南雄市人民政府關於公佈南雄市第六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通知》


好消息,南雄新增四個縣級非遺項目


好消息,南雄新增四個縣級非遺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