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珠璣古巷:為什麼被四千萬人稱為“祖居地”?

很多珠三角地區甚至海外的人都有一個共識,說起他們的祖居地,他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南雄的珠璣巷,他們會認為自己的根在那裡。那麼,珠璣巷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能在他們心中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筆者今天就從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珠璣古巷:為什麼被四千萬人稱為“祖居地”?

珠璣古巷

一、南遷中轉驛站

從一個普通的地方小村發展到一個享譽海內外的祖居地,珠璣古巷的故事要從移民這一現象說起。作為改革開放的前站,廣東是許多人外出務工的首選地。南下這種習慣似乎自古就有。

戰國時期,楚人暴政之下的吳越人成了第一批嶺南移民;第二次移民潮發生在秦末,當時駐守南越的趙佗和他的臣民在廣東建立了南越國;第三次移民發生在晉代的八王之亂……就這樣,古代期間,我國先後發生了五次中原人向嶺南移民的浪潮。而大家傳統上都認為“五嶺”(即由分佈於廣西東部至廣東東部和湖南江西等省交界的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是中原與嶺南地區的分水嶺,來自北方的移民在經歷長途跋涉後,翻過“五嶺“後往往都會尋找中途休息之所,而位於五嶺下的珠璣古巷則成為了很多人的首選。

珠璣古巷:為什麼被四千萬人稱為“祖居地”?

來自北方的移民

二、天下廣府根源

在珠璣古巷停留的北方人繼續南遷,當然這裡包括了稍作休息後就馬上南遷的,也包括了後來隨著人多地少的壓力繼續南遷兩種類別。

曾祥委、曾漢祥在《南雄珠璣移民的歷史與文化》中說 :“散落於珠江三角洲及其周圍地區,操廣州方言的珠璣巷後裔,近代以來拓破海域阻隔,大規模地走向東南亞、走向美洲、走向世界”。來自北方的“珠璣人”走出珠璣古巷,走向珠三角地區、向海外尋找新的發展,珠璣後裔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據歷史學家考證,目前在珠三角地區頗負盛名的陳氏家祠,陳氏家族也是從珠璣古巷走出來的,據不完全調查,目前散佈於全球各地的珠璣後裔高達4千餘萬。

珠璣古巷:為什麼被四千萬人稱為“祖居地”?

廣府天下源,千年桑梓地


珠璣古巷:為什麼被四千萬人稱為“祖居地”?

珠璣古巷——貴妃塔

三、中華文化驛站

秦漢以前,嶺南一直被北方稱為蠻夷之地,意為未開化、未被文明教育之地。這一現象也隨著北方人的到來而有所改變,北方人南遷的過程帶來了中原文化、先進的生產技術也隨著移民的進入而走進嶺南大地,這也為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條件,這也是嶺南文化誕生以來就具備多樣性和包容性特點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都問珠璣文化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其實它應該是一種多元的文化,這裡包含了客家文化、移民文化、姓氏文化、尋根文化和古村文化等,這種文化來源於特殊的歷史緣故,也根植於獨特的嶺南地理環境,也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珠璣人。

珠璣古巷:為什麼被四千萬人稱為“祖居地”?

南雄·珠璣

四、尋根問祖旅勝地

由於特殊的移民歷史緣故,珠璣古巷成為了名副其實尋根問祖目的地,每年都吸引著大量海內外的珠璣後裔到這裡參觀古村遺蹟、追思先人,學習家族家訓,參加姓氏文化節、開展尋根旅遊等。

據珠璣古巷後裔聯合會統計,由北方遷移而來,加上本地的一些原居住民,高峰時期在珠璣古巷生活居住的人所屬姓氏共有137個。目前,在珠璣古巷也保留著各姓氏的宗祠,有的已經翻新、有的還保留有古蹟斑斑的模樣,但無論歲月滄桑,斗轉星移,在這裡很多人依舊能找到自己祖先在這裡生活的痕跡,在這裡找到自己的根!

珠璣古巷:為什麼被四千萬人稱為“祖居地”?

濃郁的姓氏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