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南雄:賡續紅色文脈 建設美麗鄉村

走進韶關南雄市油山鎮上朔村,可見村頭矗立著一塊銘刻“古村落”字樣的石碑,河岸上兩棵千年鴛鴦古榕在陽光照射下更顯蒼勁,老人小孩正在樹下乘陰嬉戲,乾淨淳樸的民居院舍與紅色元素交相輝映,盡顯一派生機祥和景象,讓人倍感舒心。

上朔村原名朔溪,建村於唐朝或更早,自古就是南雄著名大村莊,以“千家村”享譽南雄,最高峰時人口達到1200多戶,9000多人,據現有可查資料記載,先後有31姓在上朔村居住過。上朔村自古就有詩禮傳家、崇文尚武的傳統,先後有12人考取進士,貢生、秀才三四百名之多,還有將軍彭顯倫和彭顯模2名。同時,上朔村又是南雄著名的紅色蘇區和老革命根據地,是大革命時期南雄土地革命的中心和根據地。

當前,油山鎮正以開展“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為契機,著重提升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與保護利用紅色資源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抓示範、創特色、帶整體”的總體思路,示範帶動全市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韶关南雄:赓续红色文脉 建设美丽乡村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文化

油山鎮作為南雄紅色政權的發祥地,廣東省著名的革命老區,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為更好地銘記中國紅色革命歷史,傳承紅色文化,做紅色文化傳播者、傳承者,去年以來,油山鎮組織培訓了一支由青年幹部共計15人組成的紅色文化義務宣傳講解隊伍,向遊客介紹好南雄縣蘇維埃政府遺址、油山革命紀念碑、大嶺下會議舊址和油山會師舊址等相關歷史,講好南雄紅色故事。

此外,還在上朔村建設鎮級黨校分校,開展紅色教育專題培訓,邀請優秀黨員、先進基層工作者、老黨員、紅二代講解授課,通過講述自身體會經驗、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等形式開展紅色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擦亮紅色文化底色。

錘鍊忠誠乾淨擔當隊伍,強化黨組織戰鬥力

油山鎮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每月固定時間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時間,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與弘揚優良革命傳統結合起來,融入黨員活動、深入群眾生活,把“紅色村”打造成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窗口,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同時,認真落實“村培鎮管”發展黨員模式,建立了17人的發展黨員優秀人才庫。加大力度培養村級後備幹部,將致富能手、外出鄉賢、返鄉創業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各類鄉村人才列入後備幹部培養,擴大人才庫規模。並在今年引入了多名村級組織員,為黨組織隊伍建設注入新鮮血液。

韶关南雄:赓续红色文脉 建设美丽乡村

釋放紅色力量,推動美麗鄉村振興

去年,油山鎮上朔村作為5個“紅色村”之一被列入黨建示範工程,示範工程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建設相結合,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充分抓住新農村建設利好政策,大力推進環境整治工作。落實黨員包戶農村生活垃圾整治制度,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尤其是在主要村幹道、河道等重要領域保持乾淨,使村莊更加清潔、整潔、怡人。

油山還成立了南雄第一個蘇維埃紅色政權,開闢了革命根據地,留下了數十處革命舊址和遺址。為利用好這些紅色資源,從2017年起連續兩年在油山舉辦“重走長征路”徒步體驗活動。據統計,截至目前,參加“重走長征路”的遊客達13萬餘人。依託“重走長征路”項目,油山已將紅色旅遊打造成上朔村的主導產業,拉動上朔村的經濟發展,增加集體收入。同時培育“一村一品”特色農業,加強技術指導及市場信息對接,促進上朔村皇帝柑的增產增收。

紅色,是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更是堅守初心的黨建底色。進入新時代,油山正以蘇區精神引領高質量發展,以磅礴的紅色力量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全媒體記者】畢式明 潘俊宇

【見習記者】唐音

【通訊員】蔡仁銀 何建紅

【作者】 畢式明;潘俊宇;唐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