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含意?

文(摘)/語言文韻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含意?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含意?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是弘一法師(李叔同)1915年寫的《送別》裡邊的開頭,全詩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含意?

意思是經歷了“送友離別”,而感悟到人生短暫,猶如日落,充滿著徹骨的寒意。整首歌詞瀰漫著濃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著頓悟出世的暗示。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含意?

擴展資料:

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同時,他在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廣告學、出版學、環境與動植物保護、人體斷食實驗諸方面均有創造性發展。

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致。作為高僧書法,弘一與歷史上的一些僧人藝術家存有差異,如智永和懷素,儘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們的一生並未以堅定的佛教信仰和懇切實際的佛教修行為目的,他們不過是寄身於禪院的藝術家,“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知”,這完全是藝術家的氣質與浪漫。

八大山人筆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諷刺的意味是顯而易見的,他的畫作實在為一種發洩,是入世的,並未超然。比之他們,弘一逃禪來得徹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塵外,要為律宗的即修為佛而獻身,是一名純粹的佛教大家。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作詞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

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 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