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陽三關”,兵家必爭之地,穆桂英曾在此點將

義陽三關

義陽三關是指武勝關、九里關、平靖關,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南豫鄂兩省交界處,義陽,宋朝時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因避宋太宗趙光義(宋朝第二位皇帝)的名諱,改義陽為信陽。

“義陽三關”,兵家必爭之地,穆桂英曾在此點將


三關均為南北來往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因信陽在南北朝時為義陽郡治,故有“義陽三關”之稱。三關均有古代箭樓、炮臺和近代碉堡、戰壕等建築。

平靖關又名行者關、恨這關,在今天的信陽市西南方,它是天下九塞之一,山崖陡峭,異常險峻。

武勝關又名武陽關,處三關之中,為關中之關,在今信陽南與湖北省交界處,是京廣鐵路通過,是南北交通的咽喉。

黃峴關又名百雁管、冠峴關、九里關,在今羅山縣西南。三關地當南北要衝,南襟江南,北蔽中原,與郡城勢如首尾,自古為南北兵爭的首奪要隘。

“義陽三關”,兵家必爭之地,穆桂英曾在此點將


三關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又是古代南北抗衡的軍事關隘,至今還有古代的箭樓、炮臺和近代的碉堡、戰壕。

得得中原者得天下,三關歷來是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上古時代黃帝和蚩尤曾在此大戰為了奪取三關。

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藉此稱霸中原,抵禦了秦兵進犯,才得以建立郢都。古代的大大小小的戰爭,在這裡發生過六十多次。

宋朝穆桂英曾在此建立“將軍寨”,她曾經在這裡屯兵點將,現在還有遺蹟。大宋民族英雄岳飛的大將軍牛皋鎮守過三關,抗擊金兵入侵。

“義陽三關”,兵家必爭之地,穆桂英曾在此點將


公元867年至880年,唐末農民起義王仙芝、黃巢曾兩次過三關,奪取義陽。明末義軍將領李自成、張獻忠會合後,星夜破關,進軍鄂州,嚇得明將左良玉拔營逃竄。

到了近代,1938年8月,日寇為避開武漢會戰背腹受敵的局勢,曾以主力從安徽出兵沿淮河攻柳林,侵佔武勝關,從而得以“迅速沿京漢線南下”,侵佔武漢後,第五戰區曾以一部東擊武勝關,為一九三九年五月初進犯隨州、棗陽、桐柏、唐河、新野創造了條件。

“義陽三關”,兵家必爭之地,穆桂英曾在此點將


1947年下半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第十縱隊為掩護我軍,企圖沿關西進,造成進軍桐柏山之勢,從而調動了敵軍四個整編師,成功的完成了牽制任務,我軍得以依託大別山發動若干戰役,為全軍南下渡漢奠定了基礎。

“義陽三關”,兵家必爭之地,穆桂英曾在此點將


“季漢屯田處,雄藩又此關,孤城青峰抱,連棧白雲環。”清朝郭鑑庚這首詩道出了“義陽三關”特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