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原很多地方現在都處於退耕還林,耕地承包出去,農民收入怎麼解決?

玲記錄


這個問題比較繞嘴,而且提出的不是一個問題,是一連串的問題。首先回答你第一個問題,事實並非你所言河南都退耕還林,我家河南駐馬店,前些年進行林權改革,搞過退耕還林政策,還有地方補貼,已經是以前的事了,我家地裡種的楊樹已經出售了。



現在耕地種植一般都是景觀 綠化 果木樹,應該不是退耕還林範疇,尤其河南,我們汝南就種綠化樹 雪松 法桐 冬青 桂花之類經濟林,糧食相對不掙錢。近些年城鎮建設綠化需求大,所以好多經濟景觀綠化樹木苗,聽說經濟效益不錯。其二 耕地承包出去,農民收入咋解決,這要問沒工作沒業務,為啥把地承包了不種地。
如果土地承包出去,自己去打工,收入當然是工資了。針沒兩頭利,不幹活 不工作,沒收入很正常。如果土地承包出去,完全可以進城打工 經商 業務 工地,都可以獲得經濟收入。農民相對是弱勢,但不能拿著弱勢就想著不勞而獲。任何人的幸福都是打拼出來的。曹德旺當初文化程度也不高,靠勤奮 毅力,馬雲當初應聘及跑業務也並不是一帆風順。說糧食便宜,可以經濟作物嘛。只要努力總會有妳一片天地。


141913鑫圭雜苑


我是退耕還林戶,最有發言權。我退耕十二畝地,原來說是一畝補一百公斤小麥,二十元錢。後來改為一百六十元錢。八年之後,改為一畝地九十元錢。一晃十六年。樹成材了,想伐掉。但林業局每棵樹要繳九十塊錢的押金。等栽上小樹並且成活率百分之九十以上押金退回。我粗略地算一筆帳,投資如下。十六年土地費一年六幹,總計九萬六,栽樹補樹噴藥,一年一干一,十六年等將近兩萬。辦採伐費一棵五元,採伐一棵十五元,挖樹根一棵十元,第二年栽樹每棵苗木費人工費每棵五元,十二畝地又是四萬元,總共不下十五萬。現在的楊樹兩毛多一斤,十二畝地最多賣九萬。十六年的辛苦,賠六萬。這是流血流汗又流淚啊,鄉親們!這是我的親身經歷。


劉飄零


多年前,老家哥哥蘋果樹苗免費送,結果快掛果了蘋果沙土價了,挖了後種莊稼。後來又種冬棗又不值錢了,結果挖出來賣給了城邊村,現在有一塊地裡種的千來根白蠟樹十幾公分了沒人收購也,感覺就像笑話,他也說不折騰了,種點兒糧食就得了,閒暇時間可以去打短工。


醉美男人4


土地耕種好,還是大柵好,養殖好,種樹好?

不管工人,農民,都是為了吃飽,穿暖,手裡還必須有錢。農民辛辛苦苦一年為了啥?不掙錢,喝西北風呀!現在的空氣汙染嚴重,喝西北風,說不定還要收費呢?

靠種植一般都是老年人,因為打工無人要,只有在當地打個零工,閒下之餘管理土地,現在的種地很輕鬆,一個電話搞定。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360天的做法,早己成為歷史。如果每畝耕地的投資,最低不能低於750元,糧食豐收,已成定局。

有的不出去打工,在耕地上建大柵,種瓜果蔬菜,也是一種不錯的收入,比打工也不錯。

這就看農民的定位是什麼了!搞養殖,絕對能賺錢。豬肉都飛上了天,牛,羊肉也不會錯的。

最後說,種樹,這就是開發商的專利了。如果你把耕地承包出去了,人家怎麼用,你沒有權利干涉!己經不是你的職責範圍,你能怎麼樣!



阿里二姐夫


土地承包實際是好事,便於機械耕種收割,統一管理。而現在多數地方,承包地七零八落,種植零亂,由於全部是小塊(大塊也是一兩畝),他地裡種樹你地裡不長莊稼(由於樹高根紮在他人地裡),這種現象非常嚴重。統一不會出現這種現象,還可抽空幹其它活兒賺錢,發展是硬道理,要發展必統一。


李爾勳1


大家好,我來參與討論以上的問題,發表幾點意見

退耕還林是有國家政策的,在國家耕地十八億畝的紅線內,不允許任何個人和單位改變土地使用性質。咱們國家以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22%的人口,創造了世界奇蹟。如果是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國家會每年發放退耕還林補貼,農民可以考慮一些林下養殖業,或種植業,務工,做生意,或電商等方法去生存。只要人勤快,一樣會活得很精彩。





圓夢七零後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農村的土地分到每家每戶的確不多,如果沒有別的收入還真沒法和現在的GDP粘上關係,我們這邊山坡上全部退耕還林了,平點的地都承包出去了,或者建養殖場,那現在農民的收入怎麼解決哪?個人觀點有兩個,1 個人創業,家裡有點積蓄出去做個小生意,滾雪球越滾越大,在農村收入都不太高,打點零工不太穩定,只有小生意還不錯,如小吃 洗車 現在還有電商等來解決生機問題。2 就是打工。有學歷的基本都在外地大城市上班工資也相對高點,沒有高學歷的有一技之長的也可以找個好的工作,如果沒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的只有去一些廠礦工作。


起伏人生66


三十年前河南是個窮省,分田到戶以後,家家戶戶都努力種田,解決了農民溫飽問題。而農民花錢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出現了種楊樹勢頭,說種楊樹是經濟林,把部分農田種上楊樹,舉家出外打工,把地全部種上楊樹,這都是等樹長大賣錢。進城經商的、全家外出的把地全部租給他人,放心地在外地工作。

農田是種糧食的,收穫了糧食不但自已吃,工人、解放軍、科學家都吃糧食,所以種地不是光關係到自已也關係到國家糧食安全。種樹人又不能吃樹。國家給農民拿著糧食補貼,就是叫你種糧食的不能胡來。關於人不在農村,田地外租,地你不種他種,對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這種方式利國利民。


越做越好


我認為農村應建立監管機制,農村國家給的各種優惠政策包括低保,老年人生活補貼等等都應按本村畝產平均水平分成上中下三個等級按田地打理的好壞領取相應的各項補貼。對於承包的土地荒了未安種的取消當年的優惠補貼,連續兩年有安種條件而未安種的應交相應承包田地產量損失費。自古道沒有規距就不成方圓。曾遍形成磨不推自轉模式。相現在農村放羊式的管理田地越來越要荒廢的多。出去打工的人應首先保證責任田有人耕種,剩餘勞力出去打工掙錢原則。(災害年除外)


青松1215


本人處於河南新鄉,中原地區小麥花生主產區,關於退耕還林在大概15年以前也推行了一次,當時佔用農田的五分之一,種植的是小葉楊,後期病蟲害嚴重,最後砍伐。退耕還林後主要收入來源,現在農民賦予最好的職稱應該叫農民工,大多收入以出去打工為主,種植業已副業,在家閒置的老人種地看孩子是目前我們這的耕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