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上曾有一个最大湖泊,为何今天找不到了?元朝修运河修的

有句俗话说“治不了听力障碍的人治成了哑巴”,意思是去干某件事情,这个事没有解决好,并且还带来了另外的其他问题,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糕。我国历史上的曾经打下过国土最大面积的元朝就办过一件这样的事情。

元朝在确定首都的时候选择了大都(今北京),主要是看中了它基本上位于元朝靠近中间的位置、离蒙古传统统治区域比较接近。但选择了这里,元朝就后来的和明、清两朝一样,面临着食物供应问题,需要从江南粮食充足的地方向京城运粮,就是所谓的“糟粮”。

山东半岛上曾有一个最大湖泊,为何今天找不到了?元朝修运河修的

元朝的几条漕运通道

为了运输糟粮,元朝的统治者费了很多脑筋,用了很多方法。

因为如果通过陆运粮食成本太高、运量也小。元朝君臣先是用隋朝时开凿大运河运输,但由于大运河通济渠段因为黄河决口造成堵塞,只能先把粮食水运到河南的中滦,再走120里的旱道,然后才能把粮食在汲口镇装船走大运河永济渠运到大都,费时不说也费力。后来又开通了会通河,缩短了运河粮道。他们用的第二个办法是海运粮食,后来海运通道成为元朝漕粮运输的主要方式,但是海运时风险大,而且在支付粮食费用的时候官员互相勾结贪墨严重。

山东半岛上曾有一个最大湖泊,为何今天找不到了?元朝修运河修的

走中滦120里旱路示意图

因此他们积极探索一个即用海运,又安全的途径。还别说,还真找到一个办法,就是在山东半岛中间打通一条运河,通过海运+运河+海运方式运输粮食。这条运河后世称为胶莱运河,它南起黄海灵山海口,北抵渤海三山岛,全长200公里。

山东半岛上曾有一个最大湖泊,为何今天找不到了?元朝修运河修的

以明朝地图为例的胶莱运河(元朝图太小)

元朝的君臣们是这么设想的,从长江沿岸的今天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经邗沟等运河,在今天的连云港出海,经过不长的海路,再走胶莱运河,出运河后在渤海上再走不远的海路就经过海河、大运河运输到京师。这样就避免走山东半岛外海的波涛汹涌、礁石密布的航道,即安全又节省了路程、时间。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可能元朝是内陆的马上民族建立的王朝,对于开凿运河这种是多水地方才精通的技术,实在是不太了解,并且对技术难度也没有什么清醒的认识。可能他们有的只是在开国、拓疆时的那种勇气和闯劲,只经过几个不算是技术人才的官员进行了路线堪查,很快就上马了这项大工程。

还别说,运河还真开凿成功了,用的时间也不算太长,从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开始,到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建成,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元世祖忽必烈还对漕粮通过胶莱运河的“首秀运”给运粮官员下指示:“于阿八赤(负责开凿运河的官员)新开神山河(即后世所称的胶莱运河)及海道两道运之”。虽然运河开凿好了,但为了稳妥起见,海道还是不能全部弃用。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山东半岛上曾有一个最大湖泊,为何今天找不到了?元朝修运河修的

1983年地形图上的胶莱河

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由于胶莱运河部分河段是在山体中开山凿开的河道,乱石对运粮船损坏严重。首次经过胶莱运输的船只,开运时是194艘,到了大都仅剩下104艘,损失了近一半。与此相反的是,同时走海道的那批船却仅损失了7艘。另外再加上胶莱运河两端河口还经常被海浪卷着海沙堵塞。于是在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朝廷决定弃运河不用了。仅用采取海运和在河南境内走120里旱路再水运的那条粮道。在元朝之后的,和元朝面临一样情况的明、清两朝,也曾经对重新启用胶莱运河有过动议,但还是限于山石、海沙堵塞等原因没有动工。

胶莱运河就这样弃用了,但元朝仅是弃用的是作为漕粮运输的通道,除了不易通行的河段,其他的河段在当地商品运输中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比如明朝嘉靖十七年,山东巡抚的奏折上就这样写道“青、莱、登三府地方,旧有元时新河一道,南北距海三百余里,舟楫往来,兴贩贸易,民甚至便之。”

有利也就有弊,最大的弊端就是把位于胶莱平原中间部位的一个大湖给弄没了

这个大湖元、明、清都叫做百脉湖,再往前历史上也被称为夷安泽、潴泽、西泺等等,不同的朝代时名字不同,湖面大小也不一样。但是这个湖泊在元代之前是始终存在的,并且面积也不算小。比如唐朝时李吉甫编著的《元和郡县图志》上记载夷安泽为周长40里。元朝时,它的大小和今天河北省南部邢台市的大陆泽大小差不多。

山东半岛上曾有一个最大湖泊,为何今天找不到了?元朝修运河修的

唐朝的夷安泽

正是因为百脉湖有这么大的面积,就被元朝官员“盯”上了。由于胶莱运河不并在是一个平面上开凿出来的,河水无法在一个平面上互相流通。如果需要行船,必须建立船闸,组成梯级的河面才能使运粮船从南向北通行。船闸的开合就需要随时放水、补水。在京杭大运河上,山东西部的南四湖就起到补水的作用,被称为“水柜”。在胶莱运河上,百脉湖也被赋予了“水柜”的角色和重任。

山东半岛上曾有一个最大湖泊,为何今天找不到了?元朝修运河修的

元朝的百脉湖和大陆泽对比

与南四湖随时能够得到周围水量充足的多条大河补充水源相比,百脉湖就有些先天不足,它周围河流的流域面积特别小,也就造成百脉湖给运河补水时,在旱季不能补充足够的水量,到了雨季又因为靠近海洋,雨量又极为充足,冲毁河道设施不说,还会给运河带去大量泥沙。总的来说,百脉湖的“水柜”作用发挥不充分,给运河提供的水量不均匀。

山东半岛上曾有一个最大湖泊,为何今天找不到了?元朝修运河修的

百脉湖周边水系与山东西部的南四湖周边水系相比

元朝后来弃用了胶莱运河,给百脉湖带来了致命伤害:因为给开凿的运河提供水源,在湖与运河之间还开凿了很多通道,供给各船闸闸室使用。运河弃用之后,船闸没人去管理维护,再加上元朝本身国祚就短,又很快就赶上了改朝换代,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就更没人去理会这些船闸了。

百脉湖的地势要比胶莱运河两头下游要高一些,在船闸损坏了之后,湖水就顺着元朝时开凿的那些通道流入运河“跑”走了。所以在明朝,这样一个大湖就销声匿迹了,甚至连明末清初的著名地理志书《读史方舆纪要》里就找不到这个湖泊的记载。

山东半岛上曾有一个最大湖泊,为何今天找不到了?元朝修运河修的

红圈处为百脉湖,可见其地形较高

湖泊没了成为什么了?当地的一些官方介绍里是这么说的:“由明至清初近三百年的演变和群众长期的生产斗争,挖沟排水,筑田耕稼,创造了台田,发展了生产。到清代中期,已是粮油俱收、村落纷呈的农业区域。”既然湖水没了,在爱田地如命的我国勤劳的劳动人民心里就要想办法把它变成良田才对。

山东半岛上曾有一个最大湖泊,为何今天找不到了?元朝修运河修的

红线范围内大约就是百脉湖的范围,湖区内已满是村庄和良田

百脉湖的位置在今天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市区北侧,它的范围包括高密市的其范围包括今夏庄、姜庄、仁和、大牟家等镇区域。大概是胶济铁路和高密、平度两市的界河胶莱河所环抱起来的区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卫星地图上还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个湖泊的轮廓。

山东半岛上曾有一个最大湖泊,为何今天找不到了?元朝修运河修的

上个世纪70年代的卫星图上看百脉湖轮廓更清楚

就这样,开凿运河、发展交通事业“业务不熟”的元朝,不仅花费巨资开凿的运河用不上,甚至还把一个存在了千百年的山东半岛上的第一大湖给整没了。今天只能在高密市的百脉湖路、百脉湖社区等地名上找到它曾经的影子了。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