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陪讀: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有提三點建議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宅家陪讀: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有提三點建議

01 新教育實驗與閱讀的關係。

2000年,教育家朱永新發起“新教育實驗”,倡導讓教育幫助每個人找到自己,讓每個人都能過上“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怎樣幫助人尋找幸福生活的?

朱永新推動“新教育”的抓手是閱讀。他說:“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學校教育的基本手段就是讀書,學習語文首先要學會閱讀,二者並不矛盾。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語文學習就應該聯繫社會生活,通過生活化閱讀,去完善個人精神和認知,培養更完善的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宅家陪讀: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有提三點建議

提到語文這個概念,我們還需要對“語文”進行拆解一下。語文,實為語言和文字兩個意思。“語”即口頭語言,“文”即書面語言。從工具性角度來細說,學習“語文”,是學習說話(用口說,用筆說);從“母語”角度講,語文是文化傳承、精神傳承的載體。

宅家陪讀: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有提三點建議

生活化閱讀,是指全方位、多角度的人生閱讀,也是指向應用、成就幸福人生的閱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並同時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等等,而這些都與“生活”相關聯。為此新課標多處明確提出“生活”二字,如“根據日常生活需要”、“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藉助生活積累”、“提出生活中的問題,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等等要求。

02 教會孩子能在閱讀中還原生活

對於小學第一學段(一二年級)來講,首先解決的是識字學詞,是基於識字學詞為基礎的閱讀認知。從閱讀標的來講,小學第一學段的閱讀大多以“多圖少文”的形式出現。這一閱讀標的訓練目的是學生對字音、字意、詞意、句意的聯想能力;是藉助圖示,識記學詞的互為推理的思維能力;是基於訓練看圖寫(說)話與朗讀語句聯想畫面互化能力的閱讀訓練。

宅家陪讀: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有提三點建議

明末畫家董其昌說:“不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欲作畫祖,其可得乎?”大意是,藝術上要有成就,需要有天賦,還要有知識,有對人生的感悟。“雙萬”的含義是形容對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淵博的學問的不懈追求。由此可見,“大語文教育”指導下的閱讀是全方位,多角度,多維度的人生閱讀;是指向應用,成就幸福人生的閱讀。

宅家陪讀: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有提三點建議

讓學生在閱讀中還原生活,讓孩子的生命力得到張揚。家長這個時候要善於尋找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的最佳結合點,比如秋天,就讓孩子畫眼中的秋天,讓孩子通過自己的理解來描繪秋天。

宅家陪讀: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有提三點建議

現在很多家庭都有紅木傢俱,孩子增強對“傢俱”的理解,往日停留在家裡的椅子、沙發上。現在,從常見的“椅”“凳”“桌”“床”去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與現代生活中的區別,通過閱讀文字、感受生活、現場觀察體驗,是從不同層面去認知生活美學。

宅家陪讀: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有提三點建議

比如實木大板,是一種在近幾年逐漸開始流行的商業和辦公傢俱。千年一木,一木千年,兼具實用性和觀賞性的實木大板,現在已經成為別墅豪宅、高級酒店、私家花園、會所度假區等地的寵兒。

宅家陪讀: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有提三點建議

讓孩子在生活中知道如何區分非洲花梨與刺蝟紫檀。

  1. 顏色:刺蝟紫檀顏色較深,而非洲花梨顏色比較淺淡。
  2. 氣味:非洲花梨味道較重,商家一般燃檀香掩蓋,而刺蝟紫檀香氣濃郁。
  3. 密度:刺蝟紫檀比非洲花梨重得多,掂重量可判斷。
  4. 紋理:刺蝟紫檀木紋非常清晰,而非洲花梨木紋模糊。

又比如,一套茶臺,是由五張椅子和一張主臺組合而成,這五張椅子代表五行的各方位,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茶臺正應五行,相生相剋,陰陽制衡中正,氣場飽滿圓通,為正吉。具有“聚五行,蘊四氣”的美好寓意。

宅家陪讀: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有提三點建議

再比如,榫卯結構:榫卯結構,是中國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樑、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榫卯是極為精巧的發明。

03 陪伴孩子在閱讀中體驗生活

比如有的家長陪6年組學生上網課時,第一單元《北京的春節》時,家長可以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講自己的兒時的春節趣事、老家的風俗習慣,講過去人生活條件艱苦,“過年就是吃肉,吃肉就是過年”,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年味、年文化也變得不盡一樣。

宅家陪讀: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有提三點建議

學到《臘八粥》一文時,家長不妨靜下心來,把孩子領到廚房自己下廚,感受一下五穀雜糧,讓孩子知道“粥”是怎麼樣做成的。現在的孩子,別說進廚房做飯,估計很多孩子進去見到那些菜,恐怕連名字也叫不完。他們的眼裡,也許只有麵包、遊戲或動漫。趁著家長陪讀,結合春節習俗,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臘八過了就是年”。往常孩子坐在教室,老師只能通過教具讓孩子理解體會,現在孩子在家裡學習,有著便利的條件,何不讓孩子走進廚房感受一下,畢竟,只讓孩子記住書本知識遠遠不夠。

宅家陪讀: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有提三點建議

上古時代

冬季祭祖的日子叫“大臘”

臘月初八漸漸定為“臘日”

它祈求著豐收、寓意著吉祥

人們在今天總想喝上一碗臘八粥

早在宋代,臘八喝粥已成風俗

皇帝向眾大臣賜粥

百姓熬粥饋贈親友

一碗熱粥傳承千年歷史

由此可見,生活化閱讀,就是閱讀的生活化。即把生硬、冰冷的文字,變化、轉化成生動的、可以感知的、有溫度的生活印象、意象;把抽象的文字,聯繫到具體的生活中,轉化為可以觸摸到的、鮮活的物品,增加閱讀的趣味性,提高閱讀的興趣。這裡的閱讀不是單一的讀書,是基於生活積累的“大閱讀”,是基於生活積累的“讀書”“讀人”“讀事”。其核心目標是培養孩子的生活積累意識和“讀者”意識。

宅家陪讀: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有提三點建議

陶行知先生說:“活書是活的知識之寶庫。花草是活書,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雲雨霧,天體運行都是活書。活的人、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的寶庫,便是活的書。”

這活的書裡面,就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讀不完、看不厭的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曾驕傲地把自己的學校稱作“藍天下最美麗的學校”,在《育人三部曲》中他帶著學生把大自然變成了課堂,身在其中學習,其樂無窮。

結語:由此可見,語文學習需要生活,閱讀更需要生活,那我們宅家陪讀不就是充分利用“生活”資源的一次大好機會嗎?何不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充分利用家裡的現在資源,讓孩子的閱讀活動就能得更充實、更鮮活、更旺盛、更有趣呢?


姑且慕容,深有體會的宅家陪讀人,寫此文一是發些感慨,二者想與同樣的家長朋友們交流一些學習經驗。關注我,咱們一道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