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酒桌文化

我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對酒都情有獨鍾。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軾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都是酒助興之後的傑作。酒通常都是為風雅之物,或用來助興,或者做伴,或者消愁,或者用來交友。時代變遷,如今的酒用在交際場中,作為另一種武器——商業交流。

職場酒桌文化


除此之外,酒也可以成為武器。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是一個很出名的酒局,酒在這裡被用作為了政治武器。

乾德元年(963年)春天,趙匡胤在退朝後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鋒、趙彥徽、羅彥環諸高級將領飲酒。酒至半酣,宋太祖對部下們說“我非爾曹不及此。然吾為天子,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終夕未嘗安枕而臥。”此話令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陛下何為出此言,今天命己定,誰敢復有異心。”太祖曰:“人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其可得乎?”守信等將領謝恩:“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宋太祖藉機表達了讓他們放棄兵權,建議“人生駒過隙爾,不如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善乎?”。第二天,各位大臣就稱病請求辭職,宋太祖一一詔準。

這是兵不血刃的就解決了宋太祖自己擔心的危機,不但省去了這個君臣相互猜忌,同時也讓雙方比較溫和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達到了雙贏的目的。雖然這個看起來僅僅是個簡單的酒局而已,但是,期間肯定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解決不可能雙方喝幾杯酒就解決了。喝酒前的鋪墊,喝酒期間的交談,到最後這個合適的時機才提出來這個問題。我們都是感性的動物,都是有情感的,到這個時候沒人逼你,自己都知道懂得其中的深意。職場的酒局也是學習其中的精髓之處的。

職場酒桌文化


  以酒言商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無酒不成席”,如果再做些延伸,或許可以說成“無酒不成商宴”。商務酒宴頻繁,觥籌交錯間,相互豪飲之時,酒是主角。如今商務用酒的消費更是有增無減,並且商務用酒所消費的大部分是中高檔酒,大多為紅酒和白酒,很容易藉助裡面的酒精說出自己的所想之事。商務談判、客戶拜訪、或者商場好友之間的會面,都是可以搬到酒桌上的。而敬酒、勸酒、讓酒就是宴會的主要形式,往來於這些形式之間、看似若有若無,但實則為每個酒場中人關注重心的是商務合作。都是想著從對方的口中,畫外音中,能否探聽到一些關鍵信息或者有價值的線索。

今天有一個宴會,有一個你們很重要的客戶也參加了,公司已經提交了多個方案給客戶都沒有通過。但是還是收穫到了一些有用新的信息,關鍵能不能拿下這個項目,還是在某某某領導身上,只要他那邊沒什麼問題了,我們就能很大程度上拿下這個客戶。今天這個主要的領導就在這個宴會中,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這個既然是酒會,肯定要找機會過去跟對方接觸,但是你也不能隨便跟人搭訕。

如果酒桌上的語言不當,一樣會不歡而散,反之,哪怕是小飯館裡吃著家常菜,喝著淳樸的二鍋頭,只有有恰到好處的交談方式跟開場白,也一樣“良言一句三冬暖”。所以你搭訕的方式方法很重要,如果你給對方的印象很好,也能為你後面跟人溝通說出你所謂何來打下很好的基礎。為你後面能否成功說服對方佔據了很大比例成分。慢慢的喝酒交談中,喝到一定量的時候,酒精可以讓人放鬆戒備心理,麻痺人的警惕性,減少理性成分增加感性成分,所以一般喝酒能更有效增進雙方感情交流,說白了就是更容易說心裡話,這樣複雜的事情也許就簡單了,我們就可以針對對方所提出的問題針對性佈置方案了,如果對方對你沒有什麼明顯的針對或者惡意的話,這件事情離成功就不遠了。

職場酒桌文化


  商場戰酒

  中國還有一句老話,叫做“商場如戰場”。如今這樣的戰場轉移到了酒場上,敬酒聲、勸酒聲四起,沒有硝煙,卻勝似戰場。沒有頭破血流,但是卻是有嘔吐之聲,這個戰場所表達的形式不一樣罷了。

比如藺相如替代趙王出席驚險的澠池之會,他為了祖國的榮譽,在宴會中與秦國的君臣爭鋒相對,據理力爭,即使面對秦國的步步緊逼,也毫不退卻,保護了趙王的周全,回到趙國之後,就被提拔做了宰相。這被後世傳為佳話。

酒桌上的得失往往關係到商業上的得失,酒桌上言談的鬆緊關係到日後業務的往來,酒場,一樣是戰場。雖然說的是酒後之言不能當真,但是很多生意上面的業務往來,都是在酒局上面結下了很好的開端,後面才可能談的順利。酒局在中國,也是一個人的社會身份認同體系。看一個經常人混跡於何類酒局,幾乎便可以洞悉其興趣、愛情、財富、身份、地位。有識之士往往能透過酒局見微知著,識人用人,洞察飲食之道里的經濟利益、社會關係、人際規則和文化滋味。所謂飯局之妙,不在酒而盡在“局”———酒局大小事,得失寸唇知。如今的飯局也是談合同攀交情的場所,方寸飯桌,實則暗藏玄機。可能在歡聲笑語之後,這個局外音卻是利益的分配得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