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火烧上方谷遭遇大雨,为何不用弓弩射杀司马懿?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遭遇大雨,为何不用弓弩射杀司马懿?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诸葛亮伐魏第六次出祁山,为了引诱一心死守的司马懿出战,装作屯田久居的样子,并用木牛流马往返运粮,以迷惑司马懿,最终诱得司马懿出战,在上方谷设下了火攻陷阱,准备火烧司马懿。

结果谁料天降大雨,浇灭了大火,使得司马懿得以溃围而出。当年看的时候想必大家都有个疑问啊,既然火计难以奏效,何不来硬的用弓弩射杀司马懿呢?

当我们长大一些,看了些《三国志》类的记载就知道这场战役在历史上是不存在,仅仅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天意不可违的无奈而虚构出来的。但作为一场经典的诱敌战,还是很有分析价值的。

让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在火烧计策失败后,蜀军既然装备着有着“弓弩机关枪”的诸葛连弩,那为何诸葛亮不及时下令改用弓弩射杀司马懿呢?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遭遇大雨,为何不用弓弩射杀司马懿?


我们先来看下上方谷这个地方是否适合用弓弩。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上方谷地处陕西眉县的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形状如葫芦。从地形上来看,很像战国时期孙膑伏击庞涓的马陵道。

而战国时期的马陵之战,齐军正是凭借“万弩齐发”,最终击败了魏军。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遭遇大雨,为何不用弓弩射杀司马懿?

可见,同样是居高临下的伏击战,上方谷之战时,诸葛亮是可以使用弓弩的,而且诸葛亮的连弩威力更是远胜孙膑的齐国弓弩。

那大火行将被浇灭之时,为何蜀军却并未改用弓弩射击,而是任由司马懿突围了呢?

这就牵扯另一个因素了,原因其实也很无奈,因为——射不到。

首先我们要明白古代的伏击战是怎么个伏击法。

古代行军时,都会派出哨探来随时侦查前方和周边敌情。

所以,伏击的一方为了避免被侦察兵发现,伏击地点往往要选在敌军视线之外,毕竟敌军主将也不是睁眼瞎。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遭遇大雨,为何不用弓弩射杀司马懿?

前面说过,虽然记载不实,但在陕西省宝鸡市的眉县以西还真有个上方谷,名叫葫芦峪,南望秦岭,北接渭水。

当地也传说此处就是当年诸葛亮火烧司马懿的地方。

而据了解,葫芦峪这个地方,与邻近的渭河海拔差尚且超过了50米,而谷底与山腰的海拔差更是远超百米。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遭遇大雨,为何不用弓弩射杀司马懿?


地形确认后,我们再来分析下蜀军的弓弩射程究竟有多远。

两汉三国时期,弓以石来划分射程,而百步又是弓箭射程的一个分水岭。

也就是说,弓箭的射程多数在120米左右(前提还得是抛射),而有效杀伤距离则仅为60米上下。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遭遇大雨,为何不用弓弩射杀司马懿?


那么弩的情况又如何呢?

弩在当时分臂张和蹶张,一个用手拉,一个用足蹋。

单兵弩射程比弓远,但有个缺陷,射速非常慢,超过百米距离时已无精度可言。

至于诸葛连弩,虽然射速快,但因箭矢无羽,牺牲了距离,遇阴雨天气时更是大打折扣。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遭遇大雨,为何不用弓弩射杀司马懿?


诸葛亮唯一可以使用的远射武器是弩机,季汉的弩机分为十石机 、十三石机等,由多人操作。

据史载,西汉时期的弩机以六石为常用,射程可达260米,那么季汉的重型弩机不会比这个射程短。

只不过,《三国演义》里一心想在上方谷烧死司马懿来取胜的诸葛亮,既然连天气因素都失算了,恐怕就更不会携带大量笨重的弩机在山头设伏吧。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遭遇大雨,为何不用弓弩射杀司马懿?


诸葛亮知道阻拦蜀军的关键人物是司马懿,想要一心设计,在上方谷烧杀司马懿,擒贼先擒王,以便击败魏军。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最善于战前各种测算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着了道,急于取胜,结果败给了老天爷。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遭遇大雨,为何不用弓弩射杀司马懿?



本文资料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