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誕:這個世界,正在獎勵“會偷懶”的人


李誕:這個世界,正在獎勵“會偷懶”的人


現實中,不少人都活在別人的期待中。為了不讓別人失望,壓得自己無法喘息,一次失敗就可能滑入谷底。


這樣的生活,真的很累。試著臉皮厚點,扔掉那些框框,讓自己活得輕鬆一點吧。


李誕:這個世界,正在獎勵“會偷懶”的人


01


如果可以選擇,你是想要緊繃的優秀,還是鬆弛的平庸?


學霸許吉如,選的是第一種。


她思維敏捷,一開始就勢如破竹,成了隊長。身邊的朋友談到許吉如,都是“學霸美女、別人家的孩子、光強得刺眼”。


沒想到第一場團隊賽,她就慘遭淘汰,真真讓人大跌眼鏡。


要知道在這之前,他們全隊的人,都有一個目標,就是幫許吉如拿到冠軍。


可確實,許吉如表現的越來越讓人失望。


輸掉之後,羅振宇幫她爭取到一個復活機會。顯然,她沒有料到自己會輸,腦子幾乎都懵掉了,之後,再次輸掉。


一次失敗,就讓她滑到谷底。


這似乎也是精英的通病,自己給自己很大壓力,輸一次心態就崩了。


前不久一個朋友來做心理諮詢,她女兒一路學霸,聰明漂亮,家境也殷實,但考入國外大學之後,一直有點抑鬱。這個媽媽很注重心理健康,知道女兒“出現了問題”、“壓力太大”,所以很想找出原因。

諮詢中我們發現,儘管她一直表現優異,但她為了不讓人失望,越來越有壓力,環境不適應,語言有難度,她整夜睡不著。

聽著她說這些,我挺心疼的,她真正需要的,不過是,“要不然休息一會兒,不著急”


02

我們的“包袱”從何而來?

我們常說“別在意別人的眼光”,這話沒錯,但卻不容易做到。


但我們的感受,不僅是自己的,也很容易受別人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的自我認同理論認為:

你知道自己是誰,並且對所認知的自己,抱有一種持續的、穩定的認同感。比方說,你自己一直認為自己是“善良的,合群的,負責的,優秀的”等等。


同時,你成長過程中,也會受別人影響,他人對你的評價,被你內化的過程,叫做投射性認同


優秀的人,總逃不掉“優秀、積極、正能量”這樣的標籤。當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都在說你優秀的時候,人壓力就比較大。

有一次,來訪者明明是一家公司的品牌經理,不眠不休好幾天,完成了一次大型活動。


之後,她精疲力盡地來找我:“差點把自己逼瘋了,工作任務嚴重超標,我還逼著自己學了快閃。”


——“為什麼要這麼逼自己呢?”

——“我就是想在部門領導面前表現一下,不能毀了自己的口碑。”

優秀的人一方面對自己要求高,另一方面,別人的期待也高。


  • 面對難以攻克的項目,“我這麼努力的人,怎麼可以做到一半放棄呢?”
  • 面對不合適的伴侶,“我這種人怎麼可能離婚呢?該多丟臉?”


可你忘記休息時,就算可以騙過全世界,但騙不了身體。


越來越稀疏的頭髮、體檢表上一個又一個異常的指標都在提醒我們:是時候調整了


03

我們一起扔掉標籤可好?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一種感受,旅遊時,周圍都是陌生人,你往往會覺得自在。因為,沒有人認識你,也沒有人對你有任何標籤。

要活得輕鬆一些,你可以嘗試打碎身上的標籤。


李誕可以說就是許吉如的反面,節目上坐沒坐相,口頭禪是“人間不值得”,總沒個正形。


可他下場辯論那期,一張嘴,連對手都忍不住笑。在他的幽默面前,對方辯手建構起來的精緻迅速消解,人們這才發現,原來他很有貨。


李誕為什麼受歡迎?他的身上,有一種特別接地氣的力量。


你能從他的身上,看到了“躺倒”的“允許性”。不要扯什麼高大上,我就要沒皮沒臉地活著。


活在別人的期待中,活在優秀的標籤裡,很累的。


看過李誕和許知遠的對話,許知遠說,他想成為那個崇高的人,就是那種可望而不可及,聳立在人群之上的樣子。


李誕說,他討厭高高在上,一定會拿雞蛋把他打下來。李誕所說的拿雞蛋打,又何嘗不是打碎身上的標籤呢?


你不要定義我,我不屬於任何標籤。不用“優秀、上進”框住自己,甚至承認自己的脆弱、無能,臉皮厚一點,人生會輕鬆一點。

另外,去標籤的過程,也是一個更接近自己的過程。

去標籤化,不是說你要放棄自己的人生追求。


對你渴望的東西,勇敢地去追,但對於別人渴望你去追逐,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勇敢地拒絕。

英國哲學家亞倫•瓦茲(Alan Watts)說:快樂的秘密在於一句古語——

成為你自己。



其實很多時候,你感到緊張,壓力過大,背後是你偏離自己越來越遠。

不妨,嘗試著臉皮厚點,扔掉過去的那些框框,累了,允許自己躺倒,給自己喘息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