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七十七講:成公·成公十三年和十四年

《成公十三年》即公元前578年,周簡王八年期間。主要記述了七件事:一是晉厲公派郤錡來魯國請求出師,打算治理不恭敬的諸侯。二是魯成公去京師,朝見周簡王后隨從晉厲公征伐秦國。三是成肅公出發前在社廟接受祭肉,不恭敬。三是晉厲公派呂相去秦國宣戰。四是晉軍率領諸侯聯軍在麻隧與秦軍開戰,秦軍失敗。五是成肅公在暇地去世。六是宋國發生內亂。七是曹宣公在軍中去世,公子負芻殺死太子而自立。子臧安葬曹宣公後打算逃亡,但國人都要追隨他。公子負芻畏懼,承認罪過並讓位。

《成公十四年》即公元前577年,周簡王九年期間。主要記述了六件事:一是衛定公去到晉國,晉厲公強行衛定公會見孫林父。衛定公不同意。二是衛定公設宴招待苦成叔。三是宣伯去齊國迎接齊女。四是鄭國兩次征伐許國。五是僑如帶著夫人從齊國回魯國。六是衛定公疾病,立公子衎為太子。衛定公去世後,夫人姜氏認為他會亡國。

故事: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七十七講:成公·成公十三年和十四年

【經】十有三年春,晉侯使郤錡來乞師。三月,公如京師。夏五月,公自京師,遂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曹伯盧卒於師。秋七月,公至自伐秦。冬,葬曹宣公。

【傳】十三年春,晉侯使郤錡來乞師,將事不敬。孟獻子曰:「郤氏其亡乎!禮,身之幹也。敬,身之基也。郤子無基。且先君之嗣卿也,受命以求師,將社稷是衛,而惰,棄君命也。不亡何為?」三月,公如京師。宣伯欲賜,請先使,王以行人之禮禮焉。孟獻子從。王以為介,而重賄之。公及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成子受脤於社,不敬。劉子曰:「吾聞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能者養以之福,不能者敗以取禍。是故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敬在養神,篤在守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今成子惰,棄其命矣,其不反乎?」

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於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於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冑,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徵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德矣。鄭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於我寡君,擅及鄭盟。諸侯疾之,將致命於秦。文公恐懼,綏靜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於西也。無祿,文公即世,穆為不弔,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淆地,奸絕我好,伐我保城,殄滅我費滑,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勳,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淆之師。猶願赦罪於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成王殞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於我。穆、襄即世,康、靈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蝥賊,以來蕩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猶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涷川,俘我王官,翦我羈馬,我是以有河曲之戰。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

故事: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七十七講:成公·成公十三年和十四年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不惠稱盟,利吾有狄難,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聚。「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於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復修舊德,以追念前勳,』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君又不祥,背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之昏姻也。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寡君不敢顧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於吏。君有二心於狄,曰:『晉將伐女。』狄應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於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不穀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願也。其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秦桓公既與晉厲公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道以伐晉,諸侯是以睦於晉。晉欒書將中軍,荀庚佐之。士燮將上軍,郤錡佐之。韓厥將下軍,荀罃佐之。趙旃將新軍,郤至佐之。郤毅御戎,欒金鹹為右。孟獻子曰:「晉帥乘和,師必有大功。」五月丁亥,晉師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於麻隧。秦師敗績,獲秦成差及不更女父。曹宣公卒於師。師遂濟涇,及侯麗而還。迓晉侯於新楚。成肅公卒於瑕。六月丁卯夜,鄭公子班自訾求入於大宮,不能,殺子印、子羽。反軍於市,己巳,予駟帥國人盟於大宮,遂從而盡焚之,殺子如、子□龍、孫叔、孫知。曹人使公子負芻守,使公子欣時逆曹伯之喪。

秋,負芻殺其大子而自立也。諸侯乃請討之,晉人以其役之勞,請俟他年。

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臧將亡,國人皆將從之。成公乃懼,告罪,且請焉,乃反,而致其邑。

故事: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七十七講:成公·成公十三年和十四年

【經】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夏,衛孫林父自晉歸於衛。秋,叔孫僑如如齊逆女。鄭公子喜帥師伐許。九月,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冬十月庚寅,衛侯臧卒。秦伯卒。

【傳】十四年春,衛侯如晉,晉侯強見孫林父焉,定公不可。

夏,衛侯既歸,晉侯使郤犨送孫林父而見之。衛侯欲辭,定姜曰:「不可。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國又以為請,不許,將亡。雖惡之,不猶愈於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衛侯見而復之。衛侯饗苦成叔,甯惠子相。苦成叔傲。寧子曰:「苦成家其亡乎!古之為享食也,以觀威儀、省禍福也。故《詩》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傲,萬福來求。』今夫子傲,取禍之道也。」

秋,宣伯如齊逆女。稱族,尊君命也。八月,鄭子罕伐許,敗焉。戊戌,鄭伯復伐許。庚子,入其郛。許人平以叔申之封。九月,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舍族,尊夫人也。故君子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衛侯有疾,使孔成子、甯惠子立敬姒之子衎以為大子。

冬十月,衛定公卒。夫人姜氏既哭而息,見大子之不哀也,不內酌飲。嘆曰:「是夫也,將不唯衛國之敗,其必始於未亡人!烏呼!天禍衛國也夫!吾不獲鱄也使主社稷。」大夫聞之,無不聳懼。孫文子自是不敢舍其重器於衛,盡置諸戚,而甚善晉大夫。

故事: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七十七講:成公·成公十三年和十四年

譯文

十三年春,晉厲公派郤錡來魯國請求出師,打算治理不恭敬的諸侯。孟獻子說:“郤氏快要滅亡了。社會行為規範,是身體的軀幹;恭敬,是身體的基礎。郤先生沒有基礎。而且作為先君的嗣卿,接受命令來要求出兵,是要保衛社稷,但卻怠惰,是拋棄君主的命令,不滅亡還做什麼?”三月,魯成公去京師。宣伯想得到賞賜,請求先行出使。周簡王以外交官之禮接待他。孟獻子跟從魯成公。周簡王認為他很獨特,而贈送重重的禮物。魯成公及諸侯朝見周簡王,於是隨從劉康公、成肅公會合晉厲公征伐秦國。成肅公在社廟接受祭肉,不恭敬。劉康公說:“我聽說,民眾接受天地之中氣以生存,就是命,因此有動作禮儀最佳行為方式的威儀法則,以決定命運。能做到的人養育這些以得福,不能做到的人敗壞這些以取得災禍,因此君子勤勉於社會行為規範,小人盡到自己的力量。勤勉於社會行為規範不如致力於恭敬,盡到自己的力量不如寬厚老實。恭敬在於養神,老實在於守住基業。國家的大事,在於祭祀和戰爭。祭祀有拿著烤肉,戰爭有接受生肉,這是祭祀神靈的大節。如今成先生怠惰,是拋棄天命,恐怕不能返回了吧?”

夏四月戊午日,晉厲公派呂相去秦國斷絕外交關係,說:“從前我先君晉獻公與秦穆公互相友好,合力同心,用盟誓來申明,再用婚姻來加深。上天降禍於晉國,晉文公去到齊國,晉惠公去到秦國。不幸,晉獻公去世。秦穆公不忘過去的規律,使我們惠公能夠在晉國主持祭祀。但又不能成就大功勳,而有了韓地之軍隊。後來心裡又懊悔,因此使我文公成功,這都是秦穆公成就的。“文公親自身披甲冑,跋涉山川,逾越險阻,征服東方的諸侯,虞、夏、商、周之後裔,都來朝見秦國,那就是回報了過去的規律了。鄭國人譴責君主之親赴疆場,我文公率領諸侯聯軍及秦軍圍困鄭國。秦國大夫不向我們君主詢問,擅自與鄭國結盟。諸侯都憎惡這種行為,打算與秦國拼命。文公恐懼,安撫諸侯,才使秦軍能夠回國而沒有受到傷害,這就是我晉國有大的成就於西方秦國。“不幸,文公立即過世,穆公不來慰問,還汙衊我們去世的君主,孤立我們襄公,輪流侵犯我殽地,斷絕與我們友好的國家,征伐我們保衛的城邑,斷絕我們的屬國費國滑國,離散我們兄弟之邦,擾亂我們同盟國家,顛覆我們國家。我們襄公沒有忘記君主過去的功勳,而又畏懼社稷的隕滅,因此才有殽地的軍隊。我們仍然願意赦罪於穆公,穆公不聽,而靠近楚國來圖謀我國。上天引導正派,楚成王失去性命,穆公因此不能完成於我國得逞。“穆公、襄公立即過世,康公、靈公即位。康公,是我國穆姬所生,但又想毀壞分割我公室,傾覆我社稷,率領我國的一些毛賊,以動搖我國邊疆,我國才因此有令狐那次戰役。秦康公仍不悔改,進入我國河曲一帶,征伐我國涑川,俘獲我們王官,分割我們的馬群。我國才因此有河曲那次戰役。我國東邊道路不暢通,那就是秦康公斷絕我國友好所造成的。

故事: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七十七講:成公·成公十三年和十四年

“等到我君繼承,我君主晉景公伸長脖子望著西方說:‘也許會安撫我們吧。’但君主也不加惠結盟,反趁我國有狄人侵犯之難,進入我國河縣,焚燒我國的箕地、郜地,剷除傷害我國農民的收成,殺戮我邊陲民眾,我國才因此有輔氏的聚集。“君主也後悔戰禍的蔓延,而想求福於先君晉獻公、秦穆公,派伯車來,命令我們景公說:‘我與你們同樣友好拋棄舊惡,重修過去的規律,以追念以前的功勳。’盟誓還沒有完成,晉景公就去世,我們君主因此有令狐的會見。君主又不記吉祥,背棄盟誓。白狄與君主同在雍州境內,君主的仇敵,卻是我國的婚姻邦國。君主前來命令說:‘我與你們共同征伐狄人。’我們君主不敢顧及親戚,畏懼君主的威嚴,而接受你們官吏的命令。君主對待狄人卻有兩種態度,說:‘晉國將要征伐你們。’對君主的態度狄人一邊答應一邊憎惡,因此就告訴我們。楚國人也厭惡君主三番兩次改變規律,也來告訴我們說:‘秦國背叛令狐之地的結盟,而來要求與我們結盟,昭告昊天上帝,秦國的三個先公,楚國的三個先王說:我們雖然與晉國有往來,我們只是唯利是圖。’我不穀厭惡他們沒有成熟的規律,因此公開宣佈,以此懲罰言行不一之人。“諸侯聽聞這些話,因此痛心疾首,都來親近我。我率領諸侯以聽命,只是想求得友好。君主如果仁惠顧念諸侯,憐憫寡人,而賞賜我們結盟,那麼這就是寡人的心願。我們可以安寧諸侯而退走,怎敢自求動亂?君主如果不施大恩惠,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領諸侯退走了。膽敢把內心話告訴執事,請執事圖謀權衡利害吧。”秦桓公既與晉厲公在令狐結盟,而又召集狄人和楚人,想引導他們征伐晉國,諸侯因此與晉國和睦。晉國欒書率領中軍,荀庚輔佐,士燮率領上軍,郤錡輔佐,韓厥率領下軍,荀罃輔佐,趙旃率領新軍,郤至輔佐,郤毅駕御戰車,欒針為車右。孟獻子說:“晉國將領和睦,軍隊必然能建大功。”五月丁亥日,晉軍率領諸侯軍隊與秦軍在麻隧開戰。秦軍失敗,晉軍俘獲秦國成差及不更父女。曹宣公在軍中去世。軍隊渡過涇河,到達侯麗而後回國。國人在新楚迎接晉厲公。成周成肅公在暇地去世。六月丁卯日夜,鄭公子班從訾地請求進入祖廟,沒有得到允許,就殺死子印、子羽,返回駐紮於市上。己巳日,子駟率領國人在祖廟結盟,於是就燒燬祖廟,殺死子如、子駹、孫叔、孫知。曹國人派公子負芻留守,派公子欣時去迎接曹宣公靈柩。

秋,公子負芻殺死太子自立為國君。諸侯請求討伐,晉國人因為才結束戰爭,請求等待以後再行討伐。

冬,曹國人安葬曹宣公。既已安葬,子臧打算逃亡,國人都要隨從他。曹成公負芻感到恐懼,承認罪過,請求子臧,子臧於是返回,而歸還採邑。

故事: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七十七講:成公·成公十三年和十四年

十四年春,衛定公去到晉國,晉厲公強行衛定公會見孫林父。衛定公不同意。

夏,衛定公回國後,晉厲公派郤犨送孫林父去見他。衛定公想要推辭,定姜說:“不可以。他是先君宗卿的後嗣,大國又以此為請求,不允許,我們就將滅亡。雖然厭惡他,但總比亡國好一些吧?君主還是忍耐的好。安定民眾而赦免宗卿,難道不可以嗎?”衛定公於是會見並恢復他的職位。衛定公設宴招待苦成叔,甯惠子為司儀。苦成叔很倨傲。寧先生說:“苦成叔家恐怕要滅亡了吧。古代舉行享禮,用以觀察威儀,省察禍福,所以《詩經》上說:‘牛角酒杯彎彎口,美酒斟上用安撫。彼此交往不散漫,萬種福祉可選擇。’如今這位先生倨傲,就是取禍之道呀。”

秋,魯國宣伯去齊國迎接齊女。《春秋》稱其族名,是尊重君主之命。八月,鄭國子罕征伐許國,失敗。戊戍日,鄭成公再次征伐許國。庚子日,進入許國外城。許國人交還叔申的封地以媾和。九月,僑如帶著夫人姜氏從齊國回來。《春秋》不稱族名,是尊重夫人。所以君子說:“《春秋》的記載,微小而顯明,記載而精微,婉約而成章,窮盡而無歪曲,懲治醜惡而勉勵善行。如果不是聖人,誰能夠編寫?”衛定公生病,派孔成子、甯惠子立敬姒的兒子衎為太子。

冬十月,衛定公去世。夫人姜氏哭喪後休息,見太子不悲哀,就連水也不喝,嘆息說:“這個人呀,不僅會使衛國敗亡,而且必然從我這個未亡人身上開始動手。嗚呼,上天降禍於衛國呀。我不能得到鱄來主持社稷。”大夫們聽後,無不感到恐懼。孫文子從此不敢把重要寶器放在衛國,而都放在采邑戚地,同時儘量善待晉國官員。

故事: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七十七講:成公·成公十三年和十四年

註釋

1.脤:(shèn)古代祭社稷用的生肉。《左傳·成公十三年》:“成子受脤於社。”《穀梁傳·定公十四年》:“天王使石尚來歸脤。”《廣雅》:“脤,肉也。”

2.膰:(fán)古代祭祀用的烤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天子有事膰焉。”《左傳·成公十三年》:“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穀梁傳·定公十四年》:“生曰脤,熟曰膰。”《廣韻》:“膰,祭餘肉。”

3.擐:(huàn)《左傳·成公二年》:“擐甲執兵,固即死也。”《國語·吳語》:“服兵擐甲。”《淮南子·要略》:“射擐甲冑。”《說文》:“擐,貫也。”這裡用為穿之意。

4.芟:(shān)《詩·周頌·載芟》:“載芟載柞。”《周禮·肆師》:“嘗之日,涖卜來歲之芟。”《尚書·大序》:“芟夷煩亂,剪截浮辭,舉其宏綱,撮其機要。”《說文》:“芟,刈草也。”這裡用為剷除之意。

5.迓:(yà)《書·盤庚中》:“子迓續乃命於天。”《書·牧誓》:“弗迓克奔。”《左傳·成公十三年》:“迓晉侯於新宮。”《爾雅》:“迓,迎也。古本皆作訝。”這裡用為迎接之意。

6.觩:(qiu)《詩·周頌·絲衣》:“鼐鼎及鼒,兕觥其觩。”《詩·魯頌·泮水》:“角弓其觩,束矢其搜。”《玉篇·角部》:“觩,同觓。”這裡用為牛角彎曲貌之意。

故事: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七十七講:成公·成公十三年和十四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