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了3種“討人厭”的行為,其實是在變聰明,家長不著急改正

一個有修養的孩子,無論在什麼場合都會受到大家的喜歡,孩子將來的發展肯定也不會差。

相反一個沒有修養的孩子,到哪裡可能都會惹人煩,也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

孩子有了3種“討人厭”的行為,其實是在變聰明,家長不著急改正

有的時候孩子身上有一些壞習慣也並非是一件壞事,家長不要那麼著急批評。以下這3種惹人嫌的行為,其實是聰明的表現,家長不著急改正。

喜歡亂塗亂畫

家長都遇到孩子喜歡亂塗亂畫,都是樂壞了孩子,愁死了爹媽,其實孩子亂塗亂畫也是很有天賦的,這是孩子大腦發育的表現,家長可以給孩子找一個專門屬於孩子圖畫的地方。

就連娘娘孫儷的娃們,也是有這樣“天賦”的,說家中的牆,就是孩子的畫板。

孩子有了3種“討人厭”的行為,其實是在變聰明,家長不著急改正

就連超哥也說“牆紙可以換,可是靈感被抹殺掉就沒有了。

事實上,不僅是孫儷家,很多家長都會遇到:想要表達靈感和創意,他不能畫在紙上嗎?為什麼非得畫在牆上啊!

1歲的寶寶像個天生的“小畫家”,只要手上有筆,就會到處亂塗亂畫。

無論粉刷一新的牆壁,還是新的雜誌,無論雪白的床單,還是昂貴的傢俱。

只要孩子喜歡,那就無一倖免

孩子有了3種“討人厭”的行為,其實是在變聰明,家長不著急改正

塗鴉是寶寶自我表達的方式,每個寶寶從1歲半左右開始,到3、4歲都會經歷塗鴉敏感期,通過塗鴉,寶寶的大腦和手指得到鍛鍊。

同時,寶寶可以更好地認知世界,和表達自我,塗鴉,正是每個0-6歲寶寶身心發展的需要

翻箱倒櫃,爬上爬下

一般,孩子2歲之前的“破壞”行為大都是無意識的。這個階段,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身體的控制能力也比較差,不知道什麼可以碰,什麼不可以碰。但卻對一切陌生的事物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情和興趣。

孩子有了3種“討人厭”的行為,其實是在變聰明,家長不著急改正

這時候,家長一味地阻止他們,擔心他們摔壞玩具、弄溼衣服,久而久之會降低孩子的探索慾望

家長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摸一摸不同材質的物品、試一試把手放在水裡的感覺,這樣不僅能發展孩子的認知能力,還能促進他們觸覺、精細動作的發育

孩子有了3種“討人厭”的行為,其實是在變聰明,家長不著急改正

好奇是幼兒心理的主要特徵,對於不熟悉或者沒接觸過的事物,他們會覺得新鮮、好奇,想弄明白怎麼回事。

有時候孩子看到大人的動作、行為,也想親自試一試。但他們可能因為不會做或不熟練,把事情“搞砸”了,家長一定要做好看護,防止孩子發生意外。

孩子有了3種“討人厭”的行為,其實是在變聰明,家長不著急改正

成立小話癆,還愛頂嘴

不少家長不允許孩子與大人爭辯,他們奉行"父母之命"的教義。孩子只能對大人的話"言聽計從",是決不允許與父母拌嘴、爭辯的,否則就是"大逆不道"。

9歲的孩子生氣地把椅子往後一推,頂了一句:“為什麼?我還有些事要做,比坐在這裡要好。”

孩子有了3種“討人厭”的行為,其實是在變聰明,家長不著急改正

孩子的這種挑釁,是在試驗他的能力的極限在何處。同這個倔頭倔腦的階段相似,同父母拌嘴能使孩子有機會學會估量自己。

俗語說,相親相愛,才會相互逗弄。鬥嘴是向對方表示,你對我是重要的。一個人如果總是與世無“爭”,他就是向周圍的人表示,你們對我無所謂。

孩子有了3種“討人厭”的行為,其實是在變聰明,家長不著急改正

能促成孩子和父母爭辯的直接原因,是他們語言能力的進步和參與意識的覺醒。

心理學家認為,爭執能幫助孩子變得自信和獨立,孩子在與父母爭辯後發現,父母並非總是正確的。辯論的勝利,無疑使孩子獲得一種快感和成就感,既讓孩子有了估量自己能力的機會,也鍛鍊了他們的意志力。

孩子有了3種“討人厭”的行為,其實是在變聰明,家長不著急改正

明智的父母通常不把自己的意志簡單地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是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了一種寬鬆、平等的氛圍。在爭辯的過程中,父母應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不要簡單地把孩子的爭辯看作是對長輩的不敬。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套培養孩子好習慣,情緒管理的繪本《我不隨便發脾氣》,在看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非常容易把自己帶入到角色當中,把自己當成主角,裡面的人物做什麼,孩子就會做什麼,通過模仿就會打好培養情商的基礎。

孩子有了3種“討人厭”的行為,其實是在變聰明,家長不著急改正

書中用卡通人物與人分享、尊重別人、懂禮貌等一些情景,反映了一些孩子們需要學會的好品質,並遵守的規則,比如:尊重別人、學會禮貌用語、不隨便發脾氣、自制力等。

在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同時,還可以一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全套10冊,僅需58塊錢平均下來一本只要5.8,一包零食的錢就能幫助孩子養成很多好習慣,非常划算了!

孩子有了3種“討人厭”的行為,其實是在變聰明,家長不著急改正

有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圖片,就可以給孩子帶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