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好像很多都采用发射药包与弹头分离的方式,而我国采用弹筒弹头一体,为什么?

中原烈火


中国军队大口径火炮弹药都是分装的!欧美陆军火炮配置是105和155两种口径,都是弹头和发射药分开运输,使用时,105炮采用弹头弹壳临时合体装弹发射,155采用弹头发射药分装发射!我军火炮采用122和155两种,发射方式122采用弹头、弹壳分装发射!155采用弹头、发射药分装发射!我军坦克125滑膛炮也采用弹头、发射药分装发射!采用弹头弹壳整装一起发射的都是76口径一下的炮弹!


光线来了


药包和弹头分离的叫分装弹,药包和弹头一体叫整装弹。认为我国采用弹头弹筒一体的炮弹完全是一种误解。其实我国的大口径火炮也都是分装弹的,之所以给你一种弹头和弹筒一体的印象,是因为我们的炮弹药筒一般是黄铜药筒,所以才会误认为炮弹是整装弹。

叙利亚战场上的中国制造155mm炮弹,可以看到把弹丸和药筒合起来很像一枚整体式的炮弹,这恐怕就是大家认为中国使用整装弹的原因


西方的榴弹炮装药一般是这种一节一节的全可燃药包

实际上目前我国只有122mm以下口径的火炮才在用整装弹,比如100mm、105mm突击炮,100mm防空炮等等,这些炮弹重量不大,完全可以使用定装弹药。

02式100mm轮式突击炮内部,装的是100mm杀爆榴弹,可见是定装弹形式

中间和下方的分别是100mm和105mm轮突用的APFSDS整装弹

在大口径榴弹炮领域,从152mm榴弹炮开始我国就已经在用分装弹了。下图为国产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所使用的152mm炮弹,采用分装弹,发射药装在黄铜药筒里。这种装药形式一直沿用至今,在我国最新式的PLZ05式自行榴弹炮上仍然采用。

83式自行榴弹炮的弹药

PLZ05式炮塔内部自动装弹的过程,装弹机要先把弹头推进火炮,这就是典型的分装弹模式


大口径火炮已经不可能采用整装弹的模式,归根结底还是重量问题的限制,这个规律在我国仍然适用。像152mm,155mm榴弹炮的弹头都达到了45kg左右的重量,长度就有800mm左右,一个人抱着都已经很吃力了,这要再加上十几kg的药包。。。那就是一枚一米多长60多kg的炮弹,这人抱起来还得推到炮膛里,不得吐血了?

别说我国没有黑叔叔人肉装弹机,就算有,他也不能连药筒带弹头一起装填啊


目前现役的PLZ05式155mm自行榴弹炮,PLZ07式122mm自行榴弹炮以及各种卡车炮和牵引式火炮,其实都以分装弹为主。只不过这种带药筒的分装弹比起发射药柱,无法实现模块化装药,这一点不够灵活。不过其实我国早就掌握了可燃药筒和模块化装药技术。早在203mm榴弹炮上我们就尝试过全可燃药筒技术,这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了。目前我国外贸的PLZ45自行榴弹炮也是不使用黄铜药筒的模块化装药,足以说明分装弹对我国完全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还是装备选型上的取舍。

我国开发的203mm炮弹就采用了全可燃药筒

PLZ45就采用模块化装药的方式,在国际市场非常受欢迎


纸上的宣仔


并不是说土鳖只用定装弹,分装弹用的还是很多的。

比如125mm坦克炮的二期弹,都是分装的。

更早一些的一期弹也是分装的。

99A这个我觉得真的很明显了,就是俄式轮盘装弹机+分装弹。

陆军的PLZ-45自行火炮也不是定装弹,这个还比较复杂干脆叫模块化弹药系统。

VT-4,也是采用的分装弹系统。

至于这个整装弹,这个是国产的100mm线膛炮用的弹,人工装弹的。国产105mm线膛炮,也就是59D上面那个用的也是定装弹。

我国的主战坦克自动装弹机走的是俄式轮盘装弹机的路线,原理上就不支持定装弹这个也没什么好说的。

而自行火炮方面,采用分装的设计主要是方便多发炮弹同时落地的要求。

要满足这个要求,就必须通过不同的发射药剂量,让多发炮弹拥有不同的初速,配合各自不同的弹道最终在同一时间落地。

而采用定装弹的PLZ-07 122mm自行榴弹炮最多就只能通过2个弹道的方式支持两发炮弹同时落地。


战斗机解说家


通常来到,使用定装弹或者分装弹要根据口径来决定,图片上美军“衣阿华战列舰”主炮用的406毫米炮弹,弹头重量超过800公斤!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及的,所以只能是弹头和发射药包分开...这样重的炮弹还要使用机械装填才行。



MK7型406毫米舰炮正在演示装填发射药包...我军是没有战列舰,如果有也得是弹丸和药包分开状态。

炮弹口径越大弹丸质量就越高,比如说152毫米榴弹,一发(弹丸+药筒)重量为75公斤,这个重量装填2~3发就会让人吃不消,而在战场上152毫米榴弹炮的射速要求在4~6/分钟,急促射是7发/分钟...这样的重量和发射频率再使用“定装弹”炮班的装填手根本做不到!
弹药箱上标明我军66式加榴炮的炮弹一枚为75公斤...人工装填体力是有限的,所以弹丸与药筒是分开的“分装弹”。

从我军目前火炮种类来看,100毫米以上口径的炮弹重量太大大部分都是采用“分装弹”,小于100毫米的则采用“定装弹”。

另外,榴弹炮的射击要有多个火力覆盖点,也就是说:在全射程内要打击的点至少要有8个以上,这些覆盖点根据距离的远近要调整发射药的装填量,比如说:10~15公里的范围之内要装填3号发射药筒/包,再使用火炮上的“高低角度俯仰机”调整角度准确瞄准,这样进行火力覆盖...同时发射药筒里面的装药也是分号的,相对应射击距离,而不是在任何射程内都用一种装药量的发射药筒。
《集结号》里面邓超问张涵予...结果没答上来,邓超:给他俩钱让他滚蛋...老兵油子。



我军59式100毫米高射炮采用“定装弹”,由于100毫米炮弹的总重量相对轻一些,装填手体力可以承受一段时间,所以100毫米以下的炮弹基本上都是“定装弹”,另外高射炮射速要求更高一些,发射速率太慢也打不到飞机,如果再使用“分装弹”会严重的影响到射速,所以即便是100毫米这样口径的高射炮也要采用“定装弹”。
超过100毫米的定装弹也有,比如:俄海军的AK130型130毫米舰炮,所使用的炮弹就是“定装弹



”,现代舰炮发射频率都很高,要求具备抵御高速喷气机甚至反舰导弹的能力,使用人工装填根本起不到拦截所需要的速度,所以现代舰炮都采用自动机械装填和高度角度/左右方向机械调整,AK130单管最高射速为40发/分钟!为了节省时间就必须使用“定装弹”。

总之,是否使用“定装弹”或者“分装弹”基本上是根据火炮口径的大小和炮弹的重量而定。


皇家橡树1972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目前世界上大口径火炮(包括火力压制的火箭弹)都是弹头弹筒是一体的,而小口径的火炮(榴弹炮不包括掷弹筒)大都采用弹筒和弹头分开。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炮弹的构造!

弹筒内有大量的火药,这是决定炮弹射程的主要因素,其次就是弹头,弹头一般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让炮弹拥有很强的杀伤力。引信我们在这里就不说了。

下面我们来分别说一下弹筒和弹头一体和不一体的分别:

1、分开式。弹头和弹头一体是应用最早技术最成熟的军事武器,小到子弹大到发型火炮困采用非一体体式的。优点:这种分开的相对比较安全,在运输和制作都是可以大批量进行的,而且对数字化要求不高,发出去就行了,一般用在炮火覆盖,火力压制,缺点:火力射程近,装填浪费时间,开打之前需要人员进行组装。

2、一体式。一体式火炮应用还不算广泛,但技术大多国家都能研发出来,我国采用这种炮弹可能也是前期试用,优点:一体式的可以进行快速打击,快速装填,射程要远一些一般一体式的弹体比较长,火药量大,缺点:运输和使用时对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一般这种弹药运输需要相应的保障车辆,比较麻烦。

目前我国采用这种炮弹说明我国军事装备保障系统有新的提高,而且作战需求应该有新的变化。





小缘观世界


中小口径的炮弹(120毫米以下)基本都是弹头和药筒组装在一起的,这种炮弹叫定装式炮弹。

大口径的炮弹特别是榴弹炮和海军的大口径舰炮基本上都是弹头和药筒分开的,这种叫分装式炮弹。

定装式炮弹的好处是发射时可直接使用,提高发射速度,发射药被密封在弹壳内,利于长期储存。

分装式炮弹的弹头比较大,质量重,所采用的药筒装弹量大,射程远,威力大。装填速度相对来说慢些,但可以根据药筒装药量的多少来控制炮弹的射程。

我国的PLL01型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弹药配备方面,发射药装药有7个装药号,能使火炮的火力打击,从最小射程5400米到最大射程39千米。美制M777型155毫米榴弹炮同样采用分装式弹药。

我国的PLZ-45外贸型自行榴弹炮和我国炮兵主战装备PLL-05自行榴弹炮采用的底凹弹都是分装式炮弹。96式主战坦克所发射炮弹也为分装式炮弹。






进击的兔子种花家


装弹和定装弹主要的区别在于定装弹是将弹丸和发射药筒合二为一组合成一个整体,可以一次性装填发射,分装弹则是两者分离,装填弹药时也是先装弹丸,后装药筒。从整个世界军事流派来看,我国火炮装备更多的采用分装弹,而西方各国则倾向于定装弹。出人意料的是,这居然和东西方士兵体格有着莫大的关系。

(155毫米炮弹弹丸,重量40公斤以上,举炮弹是炮兵日常科目之一!)

定装弹因为发射药集成的原因,一般都比同口径的分装弹要重,因此想要驾驭好定装弹,没有一副好体格是万万不能的。西方因为饮食中摄入蛋白质和脂肪较多,普遍体格较为强壮,因此在搬运弹药时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所以更偏向于定装弹,而东方因为更偏爱吃素,士兵虽然长途行军的耐力更好,但是肌肉发达程度不如西方士兵,力气相对也更小,因此更愿意使用分装弹。

(86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的弹丸和金属发射药筒)

然而一切都有一个上限,在口径超过一定程度后,即使壮如牦牛也只能开始使用分装弹,这个口径分水岭就是150毫米。超过150毫米的火炮弹丸重量通常达到50公斤左右,如果再加上20公斤左右的发射药包,总重将会达到70公斤以上,即使强壮如黑人,依旧很难搬动如此之重的弹药,所以在大口径榴弹炮的弹药选择方面,东西方都不约而同的倾向于分装弹,只不过我国一般是可回收的金属发射药筒,而西方则多使用一次性的全燃纸包或者纺布发射药包。

(金属发射药筒及其内部发射药包)

分装弹之所以在大口径榴弹炮中占据主流,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分装弹本身的优势。分装弹因为可以通过调整发射药的重量来增加或者缩短射程,因此不仅节约弹药消耗,而且在射程覆盖上能够灵活搭配。而定转弹因为生产出来就是固定死的,想要射击更远或者更近的目标只能通过调整火炮射角来实现,在关键的最远射程上明显不及使用全号强化装药的分装弹。

(美军M198型155毫米榴弹炮装填弹丸)

(美军M198型155毫米榴弹炮装填全燃发射药包)

关于定装弹和分装弹东西方最大的区别其实在于坦克炮,坦克炮大多采用120和125毫米口径,而这个口径恰恰是比较尴尬的存在。这个口径的炮弹通常在30公斤左右,发射药重量在10公斤左右,加起来重量约为40公斤,东方士兵处于能够搬动,但是却很难持续搬动的进退两难的处境,而坦克炮又比较注重射速,因此就偏好使用自动装弹机进行分装弹自动装填。

(豹1坦克的105毫米炮弹,绝对比你想象中要大!)

而西方士兵特别是强壮的黑人装弹手,运用其天天吃炸鸡和牛肉汉堡练就的麒麟臂,由于省却了繁琐的发射药包装填环节,爆发射速甚至能达到10发以上,而这与自动装弹机已经不相上下,妥妥的人力自动装弹机,这也是西方三代坦克至今仍然不肯大规模推广自动装弹机的原因,免费劳动力不用白不用,装自动装弹机的空间省出来装个车长豪华座椅,美滋滋!打仗就是需要仪式感!

(美军M1A2坦克黑人装弹手的这一波操作)

当然了,坦克炮使用定装弹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提高穿甲弹的长径比,主流的坦克穿甲弹都是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其弹芯就是一根细长的钨合金或者贫铀合金钢针,理论上弹芯长度越大,穿甲能力也就越强。

(尾稳脱壳穿甲弹)

理论上使用定装弹可以将弹芯穿入发射药内,因此长度就更大,而分装弹因为不具备这样的先天优势,而且受制于自动装弹机的尺寸,弹芯相对也就更短,穿甲能力上就有差距。不过目前大国已经通过技术优势弥补了分装弹这一劣势,最新的钨合金尾稳穿甲弹穿甲深度达到1000毫米以上,足以比肩甚至超越美军最新型号贫铀穿甲弹,由此看来分装弹加自动装弹机才是未来坦克炮发展的趋势,黑人装弹手肌肉再强,能比得上烧油的机器?大国早已将这一技术趋势看得清清楚楚!





共和国程局


火炮的炮弹分成两种,一种是定装弹,一种是分装弹。一般来说,大口径榴弹炮都是采用分装,就是弹丸和发射药不是在一起的,象中国和俄国的分装弹都是有一个金属的药筒,发射药是放在这个药筒里边的,西方国家一般是没有这个药筒,发射药是在装填完弹丸以后直接把药包放进去,然后安装起爆管。




美军的105榴弹炮的炮弹,再重一点人就抱不动了。


大口径炮弹在使用以前,都是要把弹丸引信安装起来再装填使用。

定装弹由于是装填只有一个动作,所以射速快,不过对于炮弹的重量还是有一定要求,不然的话装填手弄不动,象155/152这个级别的炮弹普遍都在40-50公斤,如果采取定装炮弹可真的是装填手的噩梦。



中国的155榴弹炮使用的炮弹,右边的就是模块化药包,现在这种模块化药包是发展的主流方向。


这是一战时期的大口径炮弹,真的不是人力可以搬动的了。

而且象大口径榴弹炮,通常是要根据目标的不同而调整药包的多少,定装炮弹调整起来了就没有这么方便了。况且现在的地面压制火炮,自动装填还只是在自行火炮中才能使用,一般的牵引火炮用的还不多,还是采用人工装填的时候多。如果是一个整装的炮弹,装填手可真的抱不动。

中国现在的火炮体系受苏联的影响比较大,苏俄火炮中习惯使用弹筒这一点中国也是继承了下来,使用弹筒有个好处,就是发射药在弹筒的保护下不容易受到污染,并且对于炮栓的密封性能要求相对低一点,而且容易使用自动装填,那个软塌塌的药包很容易就被弄破了。

不过,有好处就要有坏处。药筒的缺点是一个浪费大量的金属,别看这个药筒,原来都是要用黄铜制造,而中国本身是缺乏铜的,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才实验成功用钢来制造药筒,这个还是得了一个国家级的奖。



在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最后的进攻在苏军的炮火下被打垮这个片段中,苏军的152榴弹炮在开火中,苏军的炮兵里边,专门有一个人用棍子把退下来弹筒挑走。

还有就是在射击完以后,空的弹筒堆积阵地,还要有专人清理,否则影响战术动作。


红色手电筒


小口径炮弹全世界都一样,都是一体式弹药,弹头和弹壳一体的。

目前的主流舰炮也都是一体式弹药,一些已经退役的大口径舰炮比如美国406毫米口径舰炮是分离式弹药,用发射药包发射的。

舰炮强调射速,整体式弹药装填动作少,有利于提高射速,因此舰炮多为整体弹药。小口径弹药重量轻,没有人工装填搬不动的问题,同时也有利射速因此也是整体式弹药。坦克炮主流口径西方120毫米,中国。俄罗斯125毫米,弹药重量已经很大了,同时坦克内部空间狭小,整体弹药长多过大,不利于装填,因此多为分体弹药。大口径牵引火炮,一般人工装填,弹重大,不分离人根本拿不动。

分离式弹药也分两种,发射药包的和弹筒的。药包的好处是

1、没有弹壳的死重,重量比较轻

2、不需要退壳,减少了发射动作

3、节约了药筒的成本

药筒式的好处是

1、有药筒保护,发射药安全性高

2、勤务性比药包高

发射药包的包装材料是发射药包技术的关键,需要燃烧充分不留残渣,过去主流的材料为丝绸。现在有一些新型材料出现,咱们中国在发射药包的研制上也已经有成熟的产品。


一家言


热兵器在诞生后的很长时间里,弹药前装、膛管一体,弹头和发射药都是分装的,装填起来很麻烦很慢。为追求射速,研制了定装弹,也就是用易燃的纸或丝绸将弹头和定量的发射药包裹在一起,可以一次填入发射,发射效率显著提高。

在后膛装弹技术发明后,人们开始寻求解决泄气问题提高弹药射程和威力,随着金属加工技术的进步,铜蛋壳的枪用子弹最早出现。弹壳一体弹药的便携性、可靠性和全天候作战能力迅速得到推广和扩展,中小口径火炮也开始使用此类一体弹药。但在大口径火炮的使用上,如152左右口径,人们发现一体弹药体积大重量大,装填不便,所以弹头、弹药筒分装的装填方式出现。而203及以上口径的巨炮,使用弹药筒不光超重而且不经济,还是从闭气技术上解决,如各种巨口径舰炮。

所以现代身管火炮就基本形成了两种闭锁方式,一种是采用药筒发射的楔式炮闩,一种是采用药包发射的螺式炮闩。

因为东西方主要是美苏的作战理论不同,同时还有技术实力的问题,苏系的122、130、152口径火炮使用药筒发射、楔式炮闩,美系的155及以上口径火炮采用药包发射、螺式炮闩。双方122以下口径的火炮及枪械均是一体弹药。

我国军队师从苏联,122、152口径火炮也是弹药分装、药筒发射、楔式炮闩,近年来引进西方大口径火炮先进技术,列装的155口径火炮依然是药筒发射、楔式炮闩,出口版本的改为药包发射、螺式炮闩,同时还具备模块化药包能力。此外我国还掌握了一个绝活,就是焊接药筒技术,国外的大口径火炮药筒是制造麻烦需要一次成型成本高而且打一发废一个,我们是成本低同时还可以多次使用。

现代主战坦克火炮的主流口径是120和125,弹药重了不利于装填,坦克又空间狭小,发射后的弹壳堆积起来也是问题。所以研制出了可燃药筒和半可燃药筒,西方主战坦克主要使用一体化半可燃药筒的弹药,发射后只剩一点弹尾留在坦克里。苏系主战坦克的125口径弹药因为重量过大,分成前部弹头及可燃药筒和后部半可燃药筒两部分组成,发射后所剩弹尾拋出坦克。

还有两种另类火炮的弹药属于药筒和药包兼用,就是迫击炮和无后座力炮。二者都自带药筒可用于标准射程发射,又可以通过增减药包调整射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