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好像很多都採用發射藥包與彈頭分離的方式,而我國採用彈筒彈頭一體,為什麼?

中原烈火


中國軍隊大口徑火炮彈藥都是分裝的!歐美陸軍火炮配置是105和155兩種口徑,都是彈頭和發射藥分開運輸,使用時,105炮採用彈頭彈殼臨時合體裝彈發射,155採用彈頭髮射藥分裝發射!我軍火炮採用122和155兩種,發射方式122採用彈頭、彈殼分裝發射!155採用彈頭、發射藥分裝發射!我軍坦克125滑膛炮也採用彈頭、發射藥分裝發射!採用彈頭彈殼整裝一起發射的都是76口徑一下的炮彈!


光線來了


藥包和彈頭分離的叫分裝彈,藥包和彈頭一體叫整裝彈。認為我國採用彈頭彈筒一體的炮彈完全是一種誤解。其實我國的大口徑火炮也都是分裝彈的,之所以給你一種彈頭和彈筒一體的印象,是因為我們的炮彈藥筒一般是黃銅藥筒,所以才會誤認為炮彈是整裝彈。

敘利亞戰場上的中國製造155mm炮彈,可以看到把彈丸和藥筒合起來很像一枚整體式的炮彈,這恐怕就是大家認為中國使用整裝彈的原因


西方的榴彈炮裝藥一般是這種一節一節的全可燃藥包

實際上目前我國只有122mm以下口徑的火炮才在用整裝彈,比如100mm、105mm突擊炮,100mm防空炮等等,這些炮彈重量不大,完全可以使用定裝彈藥。

02式100mm輪式突擊炮內部,裝的是100mm殺爆榴彈,可見是定裝彈形式

中間和下方的分別是100mm和105mm輪突用的APFSDS整裝彈

在大口徑榴彈炮領域,從152mm榴彈炮開始我國就已經在用分裝彈了。下圖為國產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所使用的152mm炮彈,採用分裝彈,發射藥裝在黃銅藥筒裡。這種裝藥形式一直沿用至今,在我國最新式的PLZ05式自行榴彈炮上仍然採用。

83式自行榴彈炮的彈藥

PLZ05式炮塔內部自動裝彈的過程,裝彈機要先把彈頭推進火炮,這就是典型的分裝彈模式


大口徑火炮已經不可能採用整裝彈的模式,歸根結底還是重量問題的限制,這個規律在我國仍然適用。像152mm,155mm榴彈炮的彈頭都達到了45kg左右的重量,長度就有800mm左右,一個人抱著都已經很吃力了,這要再加上十幾kg的藥包。。。那就是一枚一米多長60多kg的炮彈,這人抱起來還得推到炮膛裡,不得吐血了?

別說我國沒有黑叔叔人肉裝彈機,就算有,他也不能連藥筒帶彈頭一起裝填啊


目前現役的PLZ05式155mm自行榴彈炮,PLZ07式122mm自行榴彈炮以及各種卡車炮和牽引式火炮,其實都以分裝彈為主。只不過這種帶藥筒的分裝彈比起發射藥柱,無法實現模塊化裝藥,這一點不夠靈活。不過其實我國早就掌握了可燃藥筒和模塊化裝藥技術。早在203mm榴彈炮上我們就嘗試過全可燃藥筒技術,這都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事了。目前我國外貿的PLZ45自行榴彈炮也是不使用黃銅藥筒的模塊化裝藥,足以說明分裝彈對我國完全不是什麼技術問題,還是裝備選型上的取捨。

我國開發的203mm炮彈就採用了全可燃藥筒

PLZ45就採用模塊化裝藥的方式,在國際市場非常受歡迎


紙上的宣仔


並不是說土鱉只用定裝彈,分裝彈用的還是很多的。

比如125mm坦克炮的二期彈,都是分裝的。

更早一些的一期彈也是分裝的。

99A這個我覺得真的很明顯了,就是俄式輪盤裝彈機+分裝彈。

陸軍的PLZ-45自行火炮也不是定裝彈,這個還比較複雜乾脆叫模塊化彈藥系統。

VT-4,也是採用的分裝彈系統。

至於這個整裝彈,這個是國產的100mm線膛炮用的彈,人工裝彈的。國產105mm線膛炮,也就是59D上面那個用的也是定裝彈。

我國的主戰坦克自動裝彈機走的是俄式輪盤裝彈機的路線,原理上就不支持定裝彈這個也沒什麼好說的。

而自行火炮方面,採用分裝的設計主要是方便多發炮彈同時落地的要求。

要滿足這個要求,就必須通過不同的發射藥劑量,讓多發炮彈擁有不同的初速,配合各自不同的彈道最終在同一時間落地。

而採用定裝彈的PLZ-07 122mm自行榴彈炮最多就只能通過2個彈道的方式支持兩發炮彈同時落地。


戰鬥機解說家


通常來到,使用定裝彈或者分裝彈要根據口徑來決定,圖片上美軍“衣阿華戰列艦”主炮用的406毫米炮彈,彈頭重量超過800公斤!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及的,所以只能是彈頭和發射藥包分開...這樣重的炮彈還要使用機械裝填才行。



MK7型406毫米艦炮正在演示裝填發射藥包...我軍是沒有戰列艦,如果有也得是彈丸和藥包分開狀態。

炮彈口徑越大彈丸質量就越高,比如說152毫米榴彈,一發(彈丸+藥筒)重量為75公斤,這個重量裝填2~3發就會讓人吃不消,而在戰場上152毫米榴彈炮的射速要求在4~6/分鐘,急促射是7發/分鐘...這樣的重量和發射頻率再使用“定裝彈”炮班的裝填手根本做不到!
彈藥箱上標明我軍66式加榴炮的炮彈一枚為75公斤...人工裝填體力是有限的,所以彈丸與藥筒是分開的“分裝彈”。

從我軍目前火炮種類來看,100毫米以上口徑的炮彈重量太大大部分都是採用“分裝彈”,小於100毫米的則採用“定裝彈”。

另外,榴彈炮的射擊要有多個火力覆蓋點,也就是說:在全射程內要打擊的點至少要有8個以上,這些覆蓋點根據距離的遠近要調整發射藥的裝填量,比如說:10~15公里的範圍之內要裝填3號發射藥筒/包,再使用火炮上的“高低角度俯仰機”調整角度準確瞄準,這樣進行火力覆蓋...同時發射藥筒裡面的裝藥也是分號的,相對應射擊距離,而不是在任何射程內都用一種裝藥量的發射藥筒。
《集結號》裡面鄧超問張涵予...結果沒答上來,鄧超:給他倆錢讓他滾蛋...老兵油子。



我軍59式100毫米高射炮採用“定裝彈”,由於100毫米炮彈的總重量相對輕一些,裝填手體力可以承受一段時間,所以100毫米以下的炮彈基本上都是“定裝彈”,另外高射炮射速要求更高一些,發射速率太慢也打不到飛機,如果再使用“分裝彈”會嚴重的影響到射速,所以即便是100毫米這樣口徑的高射炮也要採用“定裝彈”。
超過100毫米的定裝彈也有,比如:俄海軍的AK130型130毫米艦炮,所使用的炮彈就是“定裝彈



”,現代艦炮發射頻率都很高,要求具備抵禦高速噴氣機甚至反艦導彈的能力,使用人工裝填根本起不到攔截所需要的速度,所以現代艦炮都採用自動機械裝填和高度角度/左右方向機械調整,AK130單管最高射速為40發/分鐘!為了節省時間就必須使用“定裝彈”。

總之,是否使用“定裝彈”或者“分裝彈”基本上是根據火炮口徑的大小和炮彈的重量而定。


皇家橡樹1972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目前世界上大口徑火炮(包括火力壓制的火箭彈)都是彈頭彈筒是一體的,而小口徑的火炮(榴彈炮不包括擲彈筒)大都採用彈筒和彈頭分開。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炮彈的構造!

彈筒內有大量的火藥,這是決定炮彈射程的主要因素,其次就是彈頭,彈頭一般採用高強度材料製成,讓炮彈擁有很強的殺傷力。引信我們在這裡就不說了。

下面我們來分別說一下彈筒和彈頭一體和不一體的分別:

1、分開式。彈頭和彈頭一體是應用最早技術最成熟的軍事武器,小到子彈大到髮型火炮困採用非一體體式的。優點:這種分開的相對比較安全,在運輸和製作都是可以大批量進行的,而且對數字化要求不高,發出去就行了,一般用在炮火覆蓋,火力壓制,缺點:火力射程近,裝填浪費時間,開打之前需要人員進行組裝。

2、一體式。一體式火炮應用還不算廣泛,但技術大多國家都能研發出來,我國採用這種炮彈可能也是前期試用,優點:一體式的可以進行快速打擊,快速裝填,射程要遠一些一般一體式的彈體比較長,火藥量大,缺點:運輸和使用時對人員的要求比較高,一般這種彈藥運輸需要相應的保障車輛,比較麻煩。

目前我國採用這種炮彈說明我國軍事裝備保障系統有新的提高,而且作戰需求應該有新的變化。





小緣觀世界


中小口徑的炮彈(120毫米以下)基本都是彈頭和藥筒組裝在一起的,這種炮彈叫定裝式炮彈。

大口徑的炮彈特別是榴彈炮和海軍的大口徑艦炮基本上都是彈頭和藥筒分開的,這種叫分裝式炮彈。

定裝式炮彈的好處是發射時可直接使用,提高發射速度,發射藥被密封在彈殼內,利於長期儲存。

分裝式炮彈的彈頭比較大,質量重,所採用的藥筒裝彈量大,射程遠,威力大。裝填速度相對來說慢些,但可以根據藥筒裝藥量的多少來控制炮彈的射程。

我國的PLL01型15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彈藥配備方面,發射藥裝藥有7個裝藥號,能使火炮的火力打擊,從最小射程5400米到最大射程39千米。美製M777型155毫米榴彈炮同樣採用分裝式彈藥。

我國的PLZ-45外貿型自行榴彈炮和我國炮兵主戰裝備PLL-05自行榴彈炮採用的底凹彈都是分裝式炮彈。96式主戰坦克所發射炮彈也為分裝式炮彈。






進擊的兔子種花家


裝彈和定裝彈主要的區別在於定裝彈是將彈丸和發射藥筒合二為一組合成一個整體,可以一次性裝填發射,分裝彈則是兩者分離,裝填彈藥時也是先裝彈丸,後裝藥筒。從整個世界軍事流派來看,我國火炮裝備更多的採用分裝彈,而西方各國則傾向於定裝彈。出人意料的是,這居然和東西方士兵體格有著莫大的關係。

(155毫米炮彈彈丸,重量40公斤以上,舉炮彈是炮兵日常科目之一!)

定裝彈因為發射藥集成的原因,一般都比同口徑的分裝彈要重,因此想要駕馭好定裝彈,沒有一副好體格是萬萬不能的。西方因為飲食中攝入蛋白質和脂肪較多,普遍體格較為強壯,因此在搬運彈藥時能夠承受更大的重量,所以更偏向於定裝彈,而東方因為更偏愛吃素,士兵雖然長途行軍的耐力更好,但是肌肉發達程度不如西方士兵,力氣相對也更小,因此更願意使用分裝彈。

(86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的彈丸和金屬發射藥筒)

然而一切都有一個上限,在口徑超過一定程度後,即使壯如犛牛也只能開始使用分裝彈,這個口徑分水嶺就是150毫米。超過150毫米的火炮彈丸重量通常達到50公斤左右,如果再加上20公斤左右的發射藥包,總重將會達到70公斤以上,即使強壯如黑人,依舊很難搬動如此之重的彈藥,所以在大口徑榴彈炮的彈藥選擇方面,東西方都不約而同的傾向於分裝彈,只不過我國一般是可回收的金屬發射藥筒,而西方則多使用一次性的全燃紙包或者紡布發射藥包。

(金屬發射藥筒及其內部發射藥包)

分裝彈之所以在大口徑榴彈炮中佔據主流,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分裝彈本身的優勢。分裝彈因為可以通過調整發射藥的重量來增加或者縮短射程,因此不僅節約彈藥消耗,而且在射程覆蓋上能夠靈活搭配。而定轉彈因為生產出來就是固定死的,想要射擊更遠或者更近的目標只能通過調整火炮射角來實現,在關鍵的最遠射程上明顯不及使用全號強化裝藥的分裝彈。

(美軍M198型155毫米榴彈炮裝填彈丸)

(美軍M198型155毫米榴彈炮裝填全燃發射藥包)

關於定裝彈和分裝彈東西方最大的區別其實在於坦克炮,坦克炮大多采用120和125毫米口徑,而這個口徑恰恰是比較尷尬的存在。這個口徑的炮彈通常在30公斤左右,發射藥重量在10公斤左右,加起來重量約為40公斤,東方士兵處於能夠搬動,但是卻很難持續搬動的進退兩難的處境,而坦克炮又比較注重射速,因此就偏好使用自動裝彈機進行分裝彈自動裝填。

(豹1坦克的105毫米炮彈,絕對比你想象中要大!)

而西方士兵特別是強壯的黑人裝彈手,運用其天天吃炸雞和牛肉漢堡練就的麒麟臂,由於省卻了繁瑣的發射藥包裝填環節,爆發射速甚至能達到10發以上,而這與自動裝彈機已經不相上下,妥妥的人力自動裝彈機,這也是西方三代坦克至今仍然不肯大規模推廣自動裝彈機的原因,免費勞動力不用白不用,裝自動裝彈機的空間省出來裝個車長豪華座椅,美滋滋!打仗就是需要儀式感!

(美軍M1A2坦克黑人裝彈手的這一波操作)

當然了,坦克炮使用定裝彈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提高穿甲彈的長徑比,主流的坦克穿甲彈都是使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其彈芯就是一根細長的鎢合金或者貧鈾合金鋼針,理論上彈芯長度越大,穿甲能力也就越強。

(尾穩脫殼穿甲彈)

理論上使用定裝彈可以將彈芯穿入發射藥內,因此長度就更大,而分裝彈因為不具備這樣的先天優勢,而且受制於自動裝彈機的尺寸,彈芯相對也就更短,穿甲能力上就有差距。不過目前大國已經通過技術優勢彌補了分裝彈這一劣勢,最新的鎢合金尾穩穿甲彈穿甲深度達到1000毫米以上,足以比肩甚至超越美軍最新型號貧鈾穿甲彈,由此看來分裝彈加自動裝彈機才是未來坦克炮發展的趨勢,黑人裝彈手肌肉再強,能比得上燒油的機器?大國早已將這一技術趨勢看得清清楚楚!





共和國程局


火炮的炮彈分成兩種,一種是定裝彈,一種是分裝彈。一般來說,大口徑榴彈炮都是採用分裝,就是彈丸和發射藥不是在一起的,象中國和俄國的分裝彈都是有一個金屬的藥筒,發射藥是放在這個藥筒裡邊的,西方國家一般是沒有這個藥筒,發射藥是在裝填完彈丸以後直接把藥包放進去,然後安裝起爆管。




美軍的105榴彈炮的炮彈,再重一點人就抱不動了。


大口徑炮彈在使用以前,都是要把彈丸引信安裝起來再裝填使用。

定裝彈由於是裝填只有一個動作,所以射速快,不過對於炮彈的重量還是有一定要求,不然的話裝填手弄不動,象155/152這個級別的炮彈普遍都在40-50公斤,如果採取定裝炮彈可真的是裝填手的噩夢。



中國的155榴彈炮使用的炮彈,右邊的就是模塊化藥包,現在這種模塊化藥包是發展的主流方向。


這是一戰時期的大口徑炮彈,真的不是人力可以搬動的了。

而且象大口徑榴彈炮,通常是要根據目標的不同而調整藥包的多少,定裝炮彈調整起來了就沒有這麼方便了。況且現在的地面壓制火炮,自動裝填還只是在自行火炮中才能使用,一般的牽引火炮用的還不多,還是採用人工裝填的時候多。如果是一個整裝的炮彈,裝填手可真的抱不動。

中國現在的火炮體系受蘇聯的影響比較大,蘇俄火炮中習慣使用彈筒這一點中國也是繼承了下來,使用彈筒有個好處,就是發射藥在彈筒的保護下不容易受到汙染,並且對於炮栓的密封性能要求相對低一點,而且容易使用自動裝填,那個軟塌塌的藥包很容易就被弄破了。

不過,有好處就要有壞處。藥筒的缺點是一個浪費大量的金屬,別看這個藥筒,原來都是要用黃銅製造,而中國本身是缺乏銅的,直到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才實驗成功用鋼來製造藥筒,這個還是得了一個國家級的獎。



在電影莫斯科保衛戰中,德軍最後的進攻在蘇軍的炮火下被打垮這個片段中,蘇軍的152榴彈炮在開火中,蘇軍的炮兵裡邊,專門有一個人用棍子把退下來彈筒挑走。

還有就是在射擊完以後,空的彈筒堆積陣地,還要有專人清理,否則影響戰術動作。


紅色手電筒


小口徑炮彈全世界都一樣,都是一體式彈藥,彈頭和彈殼一體的。

目前的主流艦炮也都是一體式彈藥,一些已經退役的大口徑艦炮比如美國406毫米口徑艦炮是分離式彈藥,用發射藥包發射的。

艦炮強調射速,整體式彈藥裝填動作少,有利於提高射速,因此艦炮多為整體彈藥。小口徑彈藥重量輕,沒有人工裝填搬不動的問題,同時也有利射速因此也是整體式彈藥。坦克炮主流口徑西方120毫米,中國。俄羅斯125毫米,彈藥重量已經很大了,同時坦克內部空間狹小,整體彈藥長多過大,不利於裝填,因此多為分體彈藥。大口徑牽引火炮,一般人工裝填,彈重大,不分離人根本拿不動。

分離式彈藥也分兩種,發射藥包的和彈筒的。藥包的好處是

1、沒有彈殼的死重,重量比較輕

2、不需要退殼,減少了發射動作

3、節約了藥筒的成本

藥筒式的好處是

1、有藥筒保護,發射藥安全性高

2、勤務性比藥包高

發射藥包的包裝材料是發射藥包技術的關鍵,需要燃燒充分不留殘渣,過去主流的材料為絲綢。現在有一些新型材料出現,咱們中國在發射藥包的研製上也已經有成熟的產品。


一家言


熱兵器在誕生後的很長時間裡,彈藥前裝、膛管一體,彈頭和發射藥都是分裝的,裝填起來很麻煩很慢。為追求射速,研製了定裝彈,也就是用易燃的紙或絲綢將彈頭和定量的發射藥包裹在一起,可以一次填入發射,發射效率顯著提高。

在後膛裝彈技術發明後,人們開始尋求解決洩氣問題提高彈藥射程和威力,隨著金屬加工技術的進步,銅蛋殼的槍用子彈最早出現。彈殼一體彈藥的便攜性、可靠性和全天候作戰能力迅速得到推廣和擴展,中小口徑火炮也開始使用此類一體彈藥。但在大口徑火炮的使用上,如152左右口徑,人們發現一體彈藥體積大重量大,裝填不便,所以彈頭、彈藥筒分裝的裝填方式出現。而203及以上口徑的巨炮,使用彈藥筒不光超重而且不經濟,還是從閉氣技術上解決,如各種巨口徑艦炮。

所以現代身管火炮就基本形成了兩種閉鎖方式,一種是採用藥筒發射的楔式炮閂,一種是採用藥包發射的螺式炮閂。

因為東西方主要是美蘇的作戰理論不同,同時還有技術實力的問題,蘇系的122、130、152口徑火炮使用藥筒發射、楔式炮閂,美系的155及以上口徑火炮採用藥包發射、螺式炮閂。雙方122以下口徑的火炮及槍械均是一體彈藥。

我國軍隊師從蘇聯,122、152口徑火炮也是彈藥分裝、藥筒發射、楔式炮閂,近年來引進西方大口徑火炮先進技術,列裝的155口徑火炮依然是藥筒發射、楔式炮閂,出口版本的改為藥包發射、螺式炮閂,同時還具備模塊化藥包能力。此外我國還掌握了一個絕活,就是焊接藥筒技術,國外的大口徑火炮藥筒是製造麻煩需要一次成型成本高而且打一發廢一個,我們是成本低同時還可以多次使用。

現代主戰坦克火炮的主流口徑是120和125,彈藥重了不利於裝填,坦克又空間狹小,發射後的彈殼堆積起來也是問題。所以研製出了可燃藥筒和半可燃藥筒,西方主戰坦克主要使用一體化半可燃藥筒的彈藥,發射後只剩一點彈尾留在坦克裡。蘇系主戰坦克的125口徑彈藥因為重量過大,分成前部彈頭及可燃藥筒和後部半可燃藥筒兩部分組成,發射後所剩彈尾拋出坦克。

還有兩種另類火炮的彈藥屬於藥筒和藥包兼用,就是迫擊炮和無後座力炮。二者都自帶藥筒可用於標準射程發射,又可以通過增減藥包調整射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